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郭海苓 《职业》2008,(8):34-35
郭士纳从纳贝斯克跳到IBM:旄密特从Novell到Google;陈永正前后为摩托罗拉、微软、NBA效力;唐骏放弃微软选择盛大;李开复从微软跳到谷歌……你应该已经对这些影响世界经济的大人物的职业变动有所耳闻,然而身居要职的他们每一次的重新选择是如何实现的?幕后推手是谁?谁在影响着这些高层人才的职业走向?  相似文献   

2.
郭士纳从纳内斯克到IBM,陈永正从摩托罗拉到微软、NBA,唐骏从微软到盛大、新华都……这些耀眼的商业明星的每一次职业转换,都必然与一个特定的人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就是职业经纪人.  相似文献   

3.
郭士纳从纳贝斯克跳到IBM:施密特从NoveIl到Google;陈永正前后为摩托罗拉、微软、NBA效力;唐骏放弃微软选择盛大;李开复从微软跳到谷歌……你应该已经对这些影响世界经济的大人物的职业变动有所耳闻,然而身居要职的他们每一次的重新选择是如何实现的?幕后推手是谁?谁在影响着这些高层人才的职业走向?操纵这一切的都是所谓的"猎头顾问"--最顶级的人才经纪人,他们从事着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和职业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沛林 《现代妇女》2014,(4):291-291
秘书职业文化作为广义职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一般职业文化的普适性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秘书职业文化分为四个角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从历史沿革到发展现状,浅析其中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李曰芹 《现代妇女》2013,(11):134-134
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我们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被企业认可了,那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目的所在。我们物流管理专业本着从企业需求出发,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着重从培养和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从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拟教学到课程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职业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使其更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乃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张韩良 《职业》2013,(29):8-9
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核心技能”课程改革模式的实践研究,从课程生成到教材编写,从教学实施到学生与教师、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用课程及教材实例加以阐述。职业素养与核心技能是个联合体,对于中职学生就业发展来说两者不可缺少,对于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来说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张朝慧  蒋振世 《职业》2013,(17):24-25
笔者根据求职指导、就业指导这两门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胆尝试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企业、社会,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为培养具有爱业、敬业、乐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泉慧  王志杰 《职业》2018,(5):55-56
职业素养训练是一个立体模型。技工院校职业素养训练应该重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在活动中提高职业素养,从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能力三个维度着手,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里到外,由浅入深,由基本训练、拓展训练到提升训练,呈梯度提升,构成职业素养训练的三个梯度。  相似文献   

9.
有调查显示,约有九成以上的职场人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本文从职业焦虑的普遍性和新闻行业的特殊性两方面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应对和化解职业焦虑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到2007年我国共有职业1989种,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职业的变迁,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现象,更重要的是,给职业选择人员带来了更大的竞争性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剖析现在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切实转变德育工作方法,从传统升学行为教育方式转变到加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上来,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心理、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入手,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浅议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铃艳 《职业》2012,(14):40-41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技工院校在注重学生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有关职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将之纳入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中高职教育的全过程。本文从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素养、正确选择职业、加强职业适应期指导等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从职业的视角,可以把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步入社会职业生活前,可称为前职业人生阶段;进入社会直至退出社会职业生活期间,可称为职业人生阶段;退出职业生活,步入老年后,可称为后职业人生阶段。从职业的视角看待人生的全过程,并不是要把丰富多彩的人生抽象为单一的职业生活的简单演进,即使是上述划分中的职业人生阶段,职业生活也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之所以强调人生的职业视角,是因为当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65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份,通过分析了解他们的职前主观职业障碍及其发展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前主观职业障碍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型以及家庭来源的显著差异,但有部分因子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从大一到大四的大学生感知到的主观职业障碍呈上升趋势,到大四明显感知到更多的职业障碍。  相似文献   

15.
君君 《职业》2008,(9):4-6
他是中国目前身价最高的“打工皇帝”。他从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到盛大网络总裁,再以10亿元的身价转会至新华都,三次华丽转身,平稳地实现“三级跳”。2008年6月15日,他到河南郑州传授成功秘诀时说自己并非天才,但比别人更加勤奋,拥有更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同时熟悉职场潜规则。他的成功秘诀似乎很简单,然而他是如何取得亿万资产,并且刷新中国职业经理人最高身价纪录的呢?他的故事精彩人生亦精彩。  相似文献   

16.
李鑫 《职业时空》2009,5(7):75-76
从会计职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会计职业的环境、会计职业的未来展望等,对会计职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研讨,借以帮助人们对会计职业的发展前景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把握会计职业发展的方向,丰富会计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刘彦文 《职业》2008,(11):58-59
职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形成而逐渐产生的,至今已经细分为数千种甚至数万种。职业是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对职业的含义、特点及发展趋势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杜长智 《职业时空》2008,4(9):13-13
目前,又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季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否掌握正确的职业岗位选择标准,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影响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理想的实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因为就业不是单凭主观愿望就能够实现的,所以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期望值不要过高,要注重个人优势的发挥,主动搜集人才供求信息。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包桂华  莫创才 《职业》2017,(7):25-26
融入企业元素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堂模式将企业追求的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引入到课堂,通过微缩版的企业职业活动,以小组合作,再现企业经典职业心理素质案例模仿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从职业和职业定位的含义和重要性出发,阐述了高校资料员的几个基本职业定位以及最高职业定位的内涵,分析了它们对资料员自身和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