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神是古代两河流域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月神崇拜是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中持久显著的文化现象;月神的神性、家谱、神庙、节日、祭礼、象征、神话和赞美诗等构成月神崇拜的完整系统,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古代自然崇拜发展充分和成熟的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月神崇拜的历史考察对揭示人类早期宗教自然崇拜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外学者们普遍认为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是以太阳为主神的多神崇拜。而作者认为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是风崇拜 ,它根深蒂固 ,渗透于众主神的神性之中 ,渗透于埃及的宗教文化之中。风崇拜是世界远古文明中的共同现象 ,对古代埃及风崇拜的研究 ,将有助于认识世界宗教乃至文明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一、多职能的雷神在天体崇拜中,最为普遍的是太阳崇拜,其次则是雷神崇拜了,在不少民族宗教中,雷神具有主神的神格。如古希腊宗教的主神、众神之父宙斯就是一位雷电之神。中国古代宗教中的主神黄帝也是一位雷神。可见雷神崇拜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4.
殷代河岳崇拜的衰落及其原因林志强在殷墟卜辞中,“河”指黄河之神,“岳”指嵩山之神。①本文仍以传统的五期分法②来研究河岳卜辞,探讨殷人对自然神的态度变化,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殷代的宗教思想。一、卜辞第二、五期是河岳崇拜的衰落期。综观全五期卜辞,我们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5.
自然崇拜是中国自古有之的宗教习俗,但中国古代自然崇拜的宗教情绪比较平淡,自然神的人格化进程相当缓慢,春秋以前各种自然力基本上处于有"神"而无"话"状态,自然神话大多形成于战国以后,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自然神话是很不发达的,这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主流文化精神决定的.受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指导断言中国古代有丰富发达神话的假设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古代文化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中原地区,古代原始宗教也是如此。广东原始宗教的大部分内容如鬼魂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对山神的崇拜等,均来源于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7.
苗族傩神崇拜(或傩神教)是苗族在其特殊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神崇拜中层次最高的、但又尚未成熟为人为宗教的一种特殊宗教形态。在其内容上与儒教文化大相径庭,是一种典型的乐感文化。一、建构在此岸世界的“上帝”观念,是苗族傩神崇拜具备乐感文化特质的前提条件。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共同本质特征是信仰上帝,信仰超自然的存在物,都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宗教哲学认为,神不仅有一神论与多  相似文献   

8.
王鹏 《东方论坛》2008,(6):32-36
《希伯来圣经》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化经典,是犹太教的圣经,体现出了强烈的一神观思想。然而这种一神观念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经历了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后,在迦南当地宗教观念及埃及一神思想的影响下,出于民族凝聚和生存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性一神教。  相似文献   

9.
苗族多神崇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族多神崇拜的三种祭祀方式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苗族创造了自己的苗巫文化——以信鬼好巫、多神崇拜而著称。在古代,苗族文化相当发达,正如历史学家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一书里说:“当时,苗族文化相当发达,第一发明刑法,第二发明兵器,第三发明宗教。后为汉族所袭用。”这充分说明苗族宗教的深远影响。楚湘五溪地的湘西自治州境内的苗民、怀化地区的靖县、麻阳和邵阳地区的城步、绥宁等县的苗民,他们之间相隔百里、数百里,但他们在文化上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信鬼好巫,多神崇拜。如《湘西苗民的信仰》(见《民国年间苗族论文集》)一文中说:“苗民  相似文献   

10.
支格阿鲁文化为古代彝族文化,其宗教类型是原始宗教类,而彝族原始宗教主要由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祖先神灵及鬼怪信仰、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等构成。支格阿鲁文化也成了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里有以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的内容,毕摩们借助支格阿鲁之神的威力来镇鬼怪,驱鬼除魔,以求人类健康安宁,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1.
铜仁地区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土家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多神崇拜和地域性的宗教文化特色,以及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形式。铜仁地区处于贵州的东北部,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地,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松桃、德江、沿河、印江、思南、石阡等县。他们的民间文化与宗教祭祀是紧密相连的,许多文艺是通过宗教活动所表现的。从其特点来看,铜仁土家族的宗教文化未能形成固定化的宗教模式,而是以原始宗教为主的多神宗教,即除了祖宗崇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六朝至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神与仙继承了中国原始宗教、古代神话、古代宗教所崇拜的诸神,又容纳了民间信奉的众神,吸收并发展了得道成仙的思想。因道教诸神来源于民间,对信仰者来说并不陌生,因此道教在长江流域很快赢得了民众的崇奉。  相似文献   

13.
土地崇拜是很多民族原始宗教中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文就傣族的原始土地崇拜和古代汉族的社神作比较,探其异同。 古代汉族社神原指土地神,它属自然崇拜的范畴,至于后来向拟人化发展的土地神,其神性已经失去了自然属性。傣族的原始土地崇拜就是傣族地区每个寨的“寨心”,每个勐的“勐心”。以它与古代汉族社神作比较,就需要洞察其内涵。  相似文献   

14.
古埃及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与神的顶礼膜拜密不可分,奥西里斯作为复活和永生之神受到埃及人广泛的崇拜。本文拟从奥西里斯神的自然属性和复活永生之神性的阐述,从而揭示奥西里斯神在古代埃及受崇拜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母神崇拜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一种宗教行为 ,这种宗教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发展为社神崇拜 ,母神崇拜和社神崇拜的思想基础是先民崇奉“同类相生”的哲理 ,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大自然 ,因此他们在女神庙里安放孕妇 (女神 )进行祭祀或者在祭祀社神时提倡男女婚合 ,以期通过人类的繁殖达到农业丰收的目的。这种行为蕴涵着将宇宙万物与人融为一体的思想。隐含了“生”、“阴阳”、“天人感应”等观念 ,这些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反映了我国古代各氏族图腾崇拜文化的四大特点:一、以汉民族为主的“四灵”崇拜弥漫于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二、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原始宗教文化信仰的表现;三、图腾既是崇拜对象,又是氏族的象征和标志;四、图腾崇拜有各种禁忌  相似文献   

17.
宗教工作法治化是解决宗教问题的有效手段,其正当性来源于宗教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的协调统一。政教分离原则确立宗教工作法治化的政治基础,政治与宗教关系制度化、法律化实现了政教分离原则从政治原则转化为法律制度,并通过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宗教工作法治化得以实现。儒家思想中的多神崇拜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文化基础,正是因为多神崇拜接纳了不同宗教文化的融合。多层次的社会结构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社会基础,因为不同的宗教满足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精神需求。以宪法为中心的宗教法制体系和法治精神是宗教工作的法制基础,宗教与法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宗教拥有社会关怀,使法律具备终极信仰。  相似文献   

18.
古罗马时期,乡村地产中的宗教活动较多,主要由家长主持,除崇拜家庭神外,还要崇拜大量的农业神。另外在土地经营过程中还要举行各种献祭仪式,向神祈祷,与诸神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保证农业丰产、家畜健康及人丁兴旺。罗马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和早期多神崇拜的传统是农业地产中进行大量宗教活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11世纪之后,我国傣族先民在云南西南部,即从今之德宏州南下,经临沧、思茅地区至西双版纳一带,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这些地区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本文意图探讨这些地区跃居统治地位的古代傣族统治者,对其所辖山区民族在政治上极力进行控制的同时,又在精神文化领域内着力进行宗教文化的渗透。所言宗教文化,又主要是指原始宗教文化范畴的,足以显示其政治统治权威的寨心勐心和寨神勐神崇拜的系列现象和内涵,及其相关衍变的诸方面。是否为纰缪之言,谨陈述于方家及读者,恳请不吝教之。  相似文献   

20.
杨青新 《南都学坛》2006,26(5):12-13
《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与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将单纯的汉字与先民丰富芜杂的宗教意识自然地糅和在一起,隐秘而详审地记载着古代汉民族对天神、地礻氏及人鬼等的崇拜与敬奉,从而集中地展现了我国古代的原始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