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简帛医籍否定副词有“不”、“未”、“弗”、“毋”、“非”、“莫”、“勿”、“無”共8个,全部承袭先秦汉语而来.出现一些新的用法特点:“毋”表叙述否定与“勿”表禁止否定以不带宾语的情况为主;“未”由否定过去发展为否定未来;“莫”的指代性消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汉译《塞氏·摄类学》之否定是与否定非品为切入点,通过追溯其背后理论谱系的同时对于不同摄类义项的分类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而辨证的题解。其中针对概念的正、负两个层面确定观念中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事物是否具有其属性,进而增强认识客体实在物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特别在量理摄类学中连续重叠应用否定词语对于选定的概念否定再否定,屡次反复否定以后,预设认识对象的概念含义渐趋明亮化。并且,通过建构"倘若否定是,则为非;如若否定非,则为是"的思辨理路,开始抉择谛实有和谛实无为主的互排相违关系的破与立。这就是塞氏独辟蹊径,必须把否定是与否定非独立设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真理符合论的构建是否需要事实概念在国内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议。通过对事实概念的本质、事实的个体化问题及否定事实问题进行探讨后,可以发现承认事实概念对于真理符合论的构建来讲是必要的:事实概念能有效保障符合关系双方的相关性,即便是那些没有明确提及事实概念的符合论,在本体论上仍承认了事实作为实体存在的所有先决条件;事实的个体化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事实之所以连成一片源于世界本身的形态,而非该概念本身的缺陷;“否定事实”问题的实质是“真值承担者在生成上的主观意向性”与“使真者的客观限定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此非事实概念之“原罪”;事实是对世界的提取而非构建,因而完全可以为“真”提供客观性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理论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争论较大,为了准确、全面、正确理解这个规律,有必要追根求源。本文就黑格尔如何系统论述这个规律、恩格斯又如何批判继承并发展这个规律作一些探讨,以期有利于统一认识。一、黑格尔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一)“具体概念”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他认为,最后认识和把握“具体概念”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不同规定之统一”,而且又是“对立面的统一”。从“具体概念”的“正”方面到“反”方面,再从“正”、“反”两者到具体统一即“合”的过程中,如果“正”、“反”两方面彼此不相干、彼止孤立、隔绝,“正”方面没有“潜藏”者,“正”是不能推演出“反”来的,“抽象的同一性”中也是推演不出“差异”来的。因此,黑格尔反对抽象的同一性,而主张具体的同一性。黑格尔  相似文献   

5.
对形式逻辑所谓的“同一概念”问题,笔者曾提出过质疑(见本刊1983年第一期,以下简称《质疑》)。认为,在形式逻辑的概念间的关系中,所谓外延完全重合而内涵不完全相同或不同的“同一关系”的“同一概念”,实际上是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个概念,即是语词不同的同一个概念,从而否定了形式逻辑的所谓“同一概念”。为将自己意见表述的更充分,今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研究中,人们大都把副词“不”的否定作用放在首位,甚至把它看成是只起否定作用的副词,忽视了它的非否定用法。语言实践表明,副词“不”不但能起否定作用,而且还可以表示非否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语否定句的否定形式和否定概念并非永远一致。形式上是一般否定而概念上是特指否定,语法上称之为“否定转移”。本文试图从否定焦点和否定范围的关系来探讨诸多形式的否定转移。英语否定句的否定转移是中国人学英语的难点之一。本文还以较大的篇幅来讨论否定转换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总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例如:甲: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要下苦功.上例就是一个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有时为了某种表达需要,肯定的语意可以通过两次否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乙: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同是表达肯定语意的句子,但由于乙例用了两个否定副词“非”和“不”,表达效果明显地不同:乙例的语气要重一些,强调一些,说明只有狠下苦功才能学好语言.我们称这种通过两次否定来表达一种肯定语意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以下简称为“双否句”),“双否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没有(无)(……)不……  相似文献   

9.
论双遮     
双遮是一个表示双重否定的佛教因明术语,因其特殊的修辞效果而被用作辞格。这种辞格的主要特点是:被否定的双方互为反义;双方同时被否定,其间不存在时间差;被否定的双方所描述的是同一对象。双遮格有“非A也是非A”与“非A也是非非A”两种基本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尤其契合中国以儒道释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守中”原则及本体不可言说的观念,具有寄托理想,表达不满、无奈情绪或表达玄妙超脱的意境等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肯定、否定之我见尤丽洛现行哲学教科书,为“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作了简洁的定义:“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它决定事物的性质。“否定方面”是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它破坏事物的稳定性,促成事物的变动。大部分教材在定义之后,为了使这两个概念更通俗...  相似文献   

11.
一、别具一格的“否定论”模式 试图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人们中间一度盛行着一种观点,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已经过时,这就是所谓“过时论”。 与其他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样,“过时论”对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取否定态度的。不过,一般的“否定论”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比较粗暴,而“过时论”的否定似乎较为含蓄和客观。它从一些新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科学新发现出发,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结论的责难,在此基础上再得出“过时论”的结论,最后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它的否定模式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否定,这一语言中相当复杂的现象,许多语言学家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丹麦语言学家,著名的语法家 Otto Jespersen,在他撰写的《Negation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及《A Modern English Gram-mar》中都对否定作了分析和阐述。英国现代语言学家,著名语法学家Quirk对否定也作了进一步调查研究。本文仅仅谈的是英语的否定表达法及其理解和英汉翻译。 英语的否定表达法是很丰富的,在表达否定概念上,从词汇到表达方式都与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给学习英语和理解、翻译英语带来一些不便。如有人常把“All my friends do not smoke.”错译成:我的朋友都不吸烟。而应译为:我的朋友并不个个都吸烟。这是混淆了英语中的“全部否定”和“部分否定”。这是用中国人的“全部否定”习惯来看待英语否定的表达造成的误解。在英语中具有总括含义的一些代词、形容词、副词(如:,all,both,every,everybody,every-thing,always,whole,wholly,very,much,altogether,complete,complete-ly等)与否定词not连用时,并不构成全部否定,而只构成部分否定。如not否定了all,即等于not all;not否定了everything,即等于not  相似文献   

13.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更多的是批评马克思主义,反对其中一些基本原理,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三本代表性论著的主要观点作简要评述,指出他们否定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同时企图用马克思使用过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来否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性。作者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涵义和性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定义 ,虽说法不一 ,但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 ,不易理解 ,而且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不反映集合体”还有违反定义规则之嫌。我们知道 ,“集合体”和“个体”是相对的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 ,而非集合概念是反映个体的 ,所以 ,应该把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而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个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中,表示否定判断要用一个“非”字。例如: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 ②封建,非圣人意也。(柳宗元;封建论) · 这种用法的“非”字究竟是副词还是判断词?这是一个常常使人疑惑的问题。一般古代汉语教材都称这种“非”为副词。然而也有的语法学家把它看作“系词”(即判断词)的。笔者认为,从“非’字的作用和来源看,从它在否定判断句中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看,它都具有谓词的性质。因而“非”字在判断句中是用来表示否定判断的判断词。下面通过与有关词语进行比较分析,来看一看这种“非”字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现代汉语中“白”类副词具有“预设否定”功能 ,是“预设否定副词”的认识包含了对“预设”概念、特别是对该类副词语义功能的严重误解。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辩正 ,指出该类副词的语义功能不是否定话语的预设而是使话语具有特定预设 ,这是该类副词的词义具有该预设 ,用于话语时即将其带入话语所致。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国内通行的各种哲学教材和新近修订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都把“辩证的否定”(或称为“肯定和否定”)作为第一节,列在“否定之否定”之前。在阐述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时,这些教科书都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扬弃。这种撇开否定之否定孤立地谈“否定”的做法,不免使人产生了这样一些问题:离开了否定之否定能够正确地阐明肯定和否定这对范畴吗?不包括否定之否定的“否定”能充当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担当起扬弃的任务吗?一句话,不包括否定之否定的“否定观”是科学的辩证的否定观吗?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作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在这场争论中,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理论与“黑格尔主义的遗迹”的关系,是其中争论的问题之一。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一书中说,恩格斯“坚持辩证法,挑选一些例子来证明三段式的正确,不过是科学社会主义由以长成的那个黑格尔主义的遗迹,是黑格尔主义表达方式的遗迹。”对列宁这句话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从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也产生歧义。如有的从这里进一步推论出:否定之否定就是“黑格尔主义的遗迹”,是“黑格尔的思想残余”,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公式”;有的说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意象图式理论,对日语否定表达中具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否定形式,从“内/外”、“界限”、“中心/边缘”等几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探讨空间认知与否定表达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意象图式能够很好地阐释存在于抽象世界的否定概念.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平时常可以听到“非请他来不能解决问题”和“非请他来才能解决问题”。象这样既能用于肯定也能用于否定,但表达意思却一样的语言现象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本来,用于肯定和用于否定,表达意思应该正好相反,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有必要对以上种种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找出表意相同的原因所在。下面就“非请他来不能解决问题”和“非请他来才能解决问题”这两种格式进行分析。从逻辑角度看,一句是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一句是单重否定句,表示否定。两句正好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