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民族的概念在东南亚居住着众多的民族,他们彼此有一定的联系,创造了各自的历史。“民族”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作为学术用语,学者们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在此,我把“民族”一词作为与ethnos”、“ethnic group”或“ethnic unit”相对应的概念而使用。《民族世界史》主编之一冈正雄是这样讲的:“ethnos是语言相同、文化——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全部生活领域(经济、社会、宗教、艺术、文化等)的生活方式——的性质相同、信奉同一祖先、主张内婚、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单位体,是历史上居住同一地区、持有同属一个群体的意识和感情的人的群体。”在此,我无意对民族的概念展开讨论,只举出包括冈正雄和我在内的许多民族学学者(人  相似文献   

2.
民俗生活里大量地使用着禁忌语。从民俗角度考察,民间禁忌语就是禁忌民俗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即传统语言学所说的“语讳”、“名讳”。所谓禁忌,就是为了不让超自然的神力发出危险的信号,禁忌可以说是一种防御装置。从语源看,“禁忌”一词来源于波里尼西亚语tabu,在现代英语中为taboo。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一种文化现象,“禁忌”最初起源于宗教。犯禁则意味着和超自然的神力发生错误的交际。超自然的神力很多,语言是其中的一种。若从宗教的观点看,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或事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事物的名称就是事物本身。在现实生…  相似文献   

3.
雪顿节作为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宗教节日随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迁.改革开放以后,雪顿节由宗教的“小文化”向集表演、商贸、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大文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4.
西藏现存的苯教由于长期以来深受佛教的影响和排挤,其教义融进了大量佛教内容,原生形态的文化特质与思维结构大都丧失殆尽,而东巴教中的苯波文化因素保留了原初风貌。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藏族的原始苯波教息息相关。藏族与纳西族先民具有相同的族源关系──古羌游牧民族。从东巴教和古苯波教的世界观、崇拜对象、宗教观念、宗教活动形式等看,它们的宗教形态十分相似,当是同源异流的原始宗教形式。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论述这两种宗教形态的密切关系。一、纳西族与古苯波教徒“辛”的关系苯教传说认为,苯教最初起源于一…  相似文献   

5.
一与亚洲的交往菲律宾群岛,在麦哲伦“发现”以前,就已经受到亚洲大陆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文化影响。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影响菲律宾的外来文化主要是印度、中国和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语言方面,源于梵文的许多词汇,以及竹刻文字,传统宗教中的吠陀等等。有人认为印度文化的影响是十世纪以来通过与印度化马来人的交易  相似文献   

6.
凉山州境内的西番及渊源探讨(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凉山“西番”的渊源探讨凉山“西番”的七个支系中,尔苏、多须、尼汝、普米、虚米在语言上属羌语支;纳木依、么些属彝语支。这七个支系在文化和宗教上都受到呷米深浅程度不同的影响,除么些支系外,都属藏族,但却与自称为“博”的呷米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因而也有不同的来源。根据文献和结合实地调查得出:凉山州境的甘洛越西这一线清代的西番居民应为尔  相似文献   

7.
英雄史诗首先是关于“人”的文学作品,即使其中不乏神的故事,但“人”事已经成为主流,探讨英雄史诗的人本主义对于“人学”研究及东西方著名史诗的国际对话具有重要价值。《格萨尔》史诗产生并发展于丰厚的藏文化之中,藏文化既包含理性的宗教文化也包含追求“人性”的民间世俗文化,两者共同孕育了《格萨尔》史诗两种人本主义——理性的宗教人本主义与追求“人性”、张扬个性的世俗人本主义。和谐共存是史诗中人本主义二重奏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8.
从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以后,他们在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给当地被征服者以极大的影响。阿拉伯语促进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文化发展,成为构成这一地区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阿拉伯人也受到这些被征服民族的影响。现在“阿拉伯人”一词,是指使用同一语言,在共同的文化传统下生活的一些人们;并非指某一特定民族或某一特定国家,也不是指信仰某一宗教的人们。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居民,多  相似文献   

9.
傩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是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简而言之:从原始信仰的角度来说,“傩文化”就是“神农文化”,是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是神鸟的崇拜者,所以“傩文化”也就是“鸾(luan)文化”;从生产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最早种植的是糯稻,所以“傩文化”也就是“糯文化”。由于原始人的语言简单,同一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往往是用一个相同的音加上声调变化来表达,有了文字之后,就用象形、会意、记音等方式来…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中很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仰宗教。宗教不但隐含在古代埃及金字塔旁边司芬克斯的笑容中,也出现在当今变幻不定的国际风云中。 “宗教”,一词是外来词语。一说是拉丁语中的“religare”,意为联结或再结,即“人与神的联结”;一说是拉丁语中的“religio”,意为敬神。“宗教”一词的含义即人与神的联系,人对神圣者的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一词被赋予了越来越广泛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甄艳  蔡景峰 《中国藏学》2006,(2):254-259
藏医脉诊学中的“冲甘恰”究竟何所指,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个复合名词到底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还是指患者腕部桡动脉上被诊察的三个部位的名称。长期以来,学术界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认为,由于在引进汉族中医学的脉学的内容上,《月王药诊》的编译者对“寸关尺”的真正含义存在着模糊的概念,因而种下了后世对这一问题长期争论的根源。而在《四部医典》本身的文字记述中,就已经极为明确地表明,“冲甘恰”指的就是腕部桡动脉上的三个诊脉部位无疑,而不可能是指医生的三个指头。  相似文献   

12.
藏族创世神话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藏汉文献记载,着重论述了藏族创世神话中的凤鸟神话、 蛋神话、虎神话、猕猴神话和牛神话等的文化内涵,探讨了这些神话的起源、象 征意义、文化背景以及藏族传统文化与神话的关系,考察了藏族创世神话中的外 来文化因素及与异民族的文化交流现象,指出了文化交流对创世神话的影响。揭 示了创世神话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湖神与水神在藏族地区大量存在。文章从藏族民俗现实出发 ,认为水神与湖神主要有三种存在状态 :湖神与水神分离 ;水神是湖神信仰的核心 ;水神与湖神的互置。文章分析了湖神与水神信仰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宋金时期,今青海、甘肃及四川西北部的安多地区,是藏族居住的一个重要区域,分布着大量藏族人口。本文拟对宋金文献中出现的安多藏族人口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对当时安多藏族人口数据及人口发展的原因得出与史实相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陈进 《西藏研究》2005,(4):121-123
随着西藏地区各项事业的开展,迫切需要懂藏汉两种语言的汉族人才充实到基层去服务。文章通过对在西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汉族学生所进行的跟踪调查,浅析了在培养藏汉双语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藏股指与西藏GDP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藏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为数据建立西藏股指模型,编制西藏股价指数并就其是否具有西藏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藏史文献资料”在研究西藏古代体育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利用浩如烟海的“藏史文献资料”对西藏古代体育进行研究、分析 ,是研究西藏体育史学术论著价值的保证。而且启示我们以西藏体育史料进行新思考 ,更有助于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夏敏 《西藏研究》2002,(1):77-82
佛教传入西藏,对西藏社会形成上千年的深刻影响,成为藏族群众的精神支柱。他们把能够理解的佛教思想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日常生活与藏传佛教活动相互渗透,难分彼此,手不离经筒,口不停真言,成为多数群众的生活常规。他们并不清楚太多的佛教教义,但是在全社会浓厚的崇佛气氛熏染下,“他们早已视宗教信仰为生活习惯、人生准则,是须臾不可缺藏传佛教世俗化与藏族民歌少的东西”。①社会上层和僧侣阶层的体系化的藏传佛教传至民间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藏传佛教的世俗化。在佛教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中,百姓歌谣的唱诵常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