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香港书谱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书法大辞典》,其中丛帖部分介绍到《余清斋帖》和《清鉴堂帖》,都是明代徽州人汇刻。一些说法与事实有很大出入,所以忍不住在此一辩。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09,(5):65-65
程兵,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1962年12月出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曾任歙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共歙县县直机关工委副书记、中共歙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中共歙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共歙县县委办公室主任等;现任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自幼爱好文学创作,撰写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出版散文集《滴水集》、《人杰地灵处》、《画坛新安风》、《名人与歙县》、《歙县,徽商之源》、《梦里徽州》等,  相似文献   

3.
徽州歙县,人杰地灵。我国著名化字史家曹元字教授就是歙县宰桐故里雄村人。曹元字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辅钦先生是清代拔贡,诗文俱佳,善于脉理,常为乡村百姓治病。曹元宇教授由于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喜欢读书,三四岁时就会背诗、写字、作画,未满10岁就读完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等古籍。12岁在家乡读完私塾,跟随父亲去苏州读书。曹教授青年时期刻苦钻研自然科学.22岁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工业大学化学系。  相似文献   

4.
汪姓在徽州是一个大姓显姓,早在明代《新安名族志》、《新安大族志》就记载微州“十姓九汪”。由此蔓延全国,便出现了如胡适说的,在外地只要碰上姓汪的人,一打听大多是徽州人,或是源出于徽州。歙县有座云岚山,山上所葬者汪华,人称汪王、越国公、汪公大帝,都说徽州汪姓是他的后裔。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云岚山的汪王墓己具有超出了一般墓园的价值,从“两个效益”来考虑,它应是一处深深打上了徽州文化印记极富开发前途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5.
桂溪访古     
歙县小溪为徽州名村。当地项氏为徽州望族。且村中有庙,庙里有画,传为丁云鹏手迹。  相似文献   

6.
公元2003年11月28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练江江畔,西干披云,苍松肃穆。黄山学院和安徽省《徽州文化全书》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徽学会、黄山市徽州学学会、歙县徽州学学会。在这里恭迎汪世清先生魂归故乡。郁郁葱葱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披云峰徽州名人园内.汪先生和新安画派国画大师渐江以及恩师国画名家汪采白,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18日,《徽州社会科学》第三期以显著版面推出由我市专家学者撰写的《歙县古城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研究》一文。文章一经问世,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市委书记王启敏专门作出批示,指出:歙县确实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如果整体开发好。对歙县经济社会发展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誉,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其中不乏闺秀,有书画名家,有诗文高手。据《新安诗苑》“名媛佚事”载,就有十八人;这当然是其中的百分之几。据我所知,清乾隆间歙县的方掌珍,晚清休宁的程淑,均为其中之佼佼者。现代更有歙人宋亦英,诗词书画名满神州,被誉为当代的李易安。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书》系列丛书由刘伯山先生将其多年辛苦收集的徽州文书进行整理、考证并出版的重大成果,目前已出版五辑50卷本,包含的文书约2万5千余份(册)。《徽州文书》的整理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每份文书都要进行平整,并经过田野调查来考证和确认归户,然后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其影印出版。每一辑《徽州文书》的整理和出版约需两年的时间,此两年一辑的文书史料集涉及文书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为学术界多角度研究徽学提供了原始可靠的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两宋之际.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之后,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成为人才的渊薮、汉文化的重心之一。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自南迁后,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宋代歙县人罗愿在《新安志》中也写到“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宋兴则名臣辈出……其人多为御史谏官。”。自理学形成之后.与理学有重要渊源关系的徽州.文化发展更为繁荣。  相似文献   

11.
洪永平 《学术界》2005,(4):279-281
徽州文化是在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等原徽州府下属各县中所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及很高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是中华文化中内容丰富、品位很高的一座地方文化宝藏。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徽学成为一门新兴的显学。但至90年代中后期,作为徽州文化发祥地的安徽省学术界却有这样一个共识:徽州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与当时的研究现状相比是不相称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并呼吁:有必要集全省之力组织编撰一部《徽州文化全书》(以下简称《全书》)。通过《全书》的编撰出版,对二十世纪徽州文化的研…  相似文献   

12.
由古至今,在黄山脚下的一片灵秀之地上,到底出现过多少“名人”,人们一时很难说清楚,但古徽州府——歙县之西南溪头镇的柯灵泉,肯定能算一个。柯灵泉今年59岁。别看他只有高小文化,但他的创作水平却令人刮目。其戏剧创作曾获“田汉戏剧奖”;他先后花费8年时间,独自撰写了一部150余万字的《溪头志》!一般一套像样的编辑人马、历经数年才能完成的工作,柯灵泉居然一个人能做成。学术界普遍认为,柯灵泉所著镇志中的人文风土、民俗礼教。是.研究徽州民俗、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将受到徽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钱念孙 《学术界》2005,(1):290-291
十数年来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来到皖南 ,感受徽文化的神采和底蕴 ;也曾一次又一次地阅览相关书刊 ,了解徽文化的由来和演变。尽管我对徽文化及其研究已经并不陌生 ,但捧读黄山书社最近出版的《徽州五千村》系列丛书 ,仍然受到知识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徽州五千村》丛书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从徽州文化完整性出发 ,将原徽州范围内的古村落作为文化遗存的整体加以审视和考察。因而该丛书除综合卷、屯溪区卷、徽州区卷、黄山区卷、歙县卷、休宁县卷、祁门县卷、黟县卷之外 ,还包括绩溪县卷、旌德县卷和婺源县卷。全书共 1 2册 ,2 80余万字 ,1 …  相似文献   

14.
徽州(今黄山市)黟县和歙县的建立,可以说是与中国郡县制的产生同步的。史志界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六》,把这个日子定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关于县名的由来,新编《黟县志》和《歙县志》,都是沿用旧志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问世,不署作者姓名,历代学者深入探讨,产生了作者是谁?嘉·万之说?南北之说?文人独创、集体创作之四大谜案。该文综合前贤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论点,找出新的论据。从《金瓶梅》内证加以考量,以充足的论据证明《金瓶梅》成书于万历十七年至二十一年,是书诞生在徽州,是明代徽州人、官至兵部左侍郎、曾著有杂剧四种和托名天都外臣编有《水浒传》的汪道昆个人独创!特别是《金瓶梅》作者采用的苦涩难懂的徽州方言,该文解释的一清二楚,加之书中反映的徽州用具、徽州建筑、徽州物产等等,足以证明《金瓶梅》是传播徽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歙县志书志     
歙县志书,是现今徽州学研究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歙县宝贵的文化财富。歙县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修成的第一部志书《歙志》至公元2008年,共有县志10部,乡镇志1部,村志9部(最早的村志为乾隆年间的《橙阳散志》和《沙溪集略》),行业志13部,部门志31部,其他专志8部,年鉴2部。  相似文献   

17.
一、笔者于2005年3月18目起,曾以《九洲老人回忆周恩来皖南之行》为题撰写文章,先后发表于《徽州社会科学》、《黄山日报》、《丰碑》(周恩来纪念馆主办)。  相似文献   

18.
施晔 《江淮论坛》2013,(4):138-147
《方元素荣归纪念册》为新近发现的明代万历年间册页,现藏于荷兰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高罗佩特藏室。该册页属于安徽歙县商人方元素,收录了包括汪道昆、王世懋、黎民表、朱多炡、王穉登、田艺蘅等八十余人之赠诗一百余首。从这本册页,我们可以一探嘉万年间徽州士商交游及商人文士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里所说的“歙县会馆”,是指明、清时期建在北京的歙县会馆,而同时期歙县也在武汉、扬州等好多地方都建有会馆,则男当别论;我们之所以要在诸多会馆中,特别对“歙县会馆”加以专论,不仅是因为歙县是古徽州的第~大县、是古徽州府衙的所在地,而且更因为“歙县会馆”最具徽州会馆文化特色、已经成为中国会馆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标本性载体”。  相似文献   

20.
在徽州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令我们徽州人无比骄傲的与齐白石齐名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如今又出了一位海内外负有盛名的国画名家汪更新先生。正如悲鸿的“马”,白石老人的“虾”黄胃的“驴”一样,汪老的“虎”和“鱼”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九十年代以来,《人民日报》、《中华英才》、《文汇报》、《解放日报》,台湾的《亚太时报》、《世界论坛报》及香港、澳门等海内外上百家报刊和权威评论家都以“鱼王”、“虎王”冠之。这是当今画坛独一无二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