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有声称“接着程朱理学往下讲”的,如冯友兰先生,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有隐然“接着陆王心学往下讲”的,如贺麟先生,创立了被称为“新心学”的哲学学说。他们的哲学创造,都通过对中国哲学中特定学脉的自觉选择和继承,而坚持了中国哲学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他们又在自己的哲学中融摄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因素,如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乃是程朱理学与西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奇特结合,贺麟先生的新心学则是陆王心学与西方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的精巧融汇。与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不同,我要讲的是“新人学”。中国…  相似文献   

2.
如何接着新理学讲?─—冯友兰与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折吴疆(南开大学哲学系)一冯友兰自谓其新理学“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讲的,故而仍是理学一系的传承,但他却不是“照着”讲,而是吸收了西方逻辑实证主义与新实在论的思想,所以又是“新的”。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融中西古今哲学为一体,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新理学以其广博的内容、严密的逻辑、庞大的体系独然卓立于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显赫于一时。新理学的基本思想渊源于中国的程朱理学和西方的新实在论,这是无庸置疑的。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联系吗?学者们对此的回答就不大一样了。 在四十年代,冯先生本人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多次讲,新理学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是程朱理学的重光。新理学主张彻底的实在论,运用了西方最新的逻辑分析法。冯先生并没有讲过,自己的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何瓜葛。 那时的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新理学是一个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的保守的唯心论体系,因而对其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在这种情绪下,当然也就不会去注意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4.
张立文 《中州学刊》2012,(1):124-130
冯友兰把自己的哲学作了两方面定位:一是现代化时代的哲学,而非近代化时代的哲学;二是理学,称之为新理体学,此新即具现代的意蕴。冯友兰同意金岳霖的话:"哲学是概念的游戏","游戏"在这里并不是民间变把戏的贬义,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形式,一种方法。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有四个主要的观念,就是理、气、道体及大全,这四个都是我们所谓形式的观念。新理学称理世界为真际,器世界为实际。它认为,真际比实际更广阔。冯友兰的四境界说,重新构建内圣外王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冯友兰是以理体学会通心体学,这种会通,亦是其觉解程度的提升和哲学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是没有逻辑内容的,也不是运用逻辑分析法来论证的.中国现代时期分析哲学尤其是逻辑的传入,进入了中国哲学,促成了中国哲学的革命,这在<论道>和<新理学>里得到鲜明的体现.冯友兰说其新理学是接着宋明理学讲,而不是照着讲,主要是指接着用逻辑讲,接着讲逻辑;金岳霖的<论道>是用逻辑重新讲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先生对于哲学及其方法有自己完整的见解,他的新理学是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这个体系广泛地涉及了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方法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哲学的哲学或真正形上学的方法是。什么?这是冯先生比较关注并给出了自己完整见解的问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采用中西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改造,使之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新理学观。冯友兰之理与朱熹之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新理学比朱熹的理更抽象、更彻底。同时,新理学也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四十年代,冯友兰通过融会中西哲学,创建了影响颇大的新理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是以冯友兰对哲学的一系列观点为基本前提的。本文拟对冯友兰的哲学观略作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的时贤。 冯友兰的哲学观,是在同逻辑实证主义进行论辩中建立和阐发的。逻辑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流派,它是由一些自称为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创  相似文献   

9.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分析哲学输入现代中国的多种途径:杜威对罗素的介绍、罗素来华讲学、维也纳学派等。其中罗素关于分析哲学看法对中国现代哲学影响最大,维也纳学派虽也在当时的中国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却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等人不认同维也纳学派以分析方法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立场,而赞同罗素早期的以分析方法构建新实在论思想体系的哲学倾向。如果说西方哲学家如维也纳学派企图以逻辑分析方法来消解形而上学,那么中国现代哲学家则试图以逻辑分析方法来重建现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金岳霖的《论道》、冯友兰的《新理学》等就是这一重建的结果。金岳霖、冯友兰等人的哲学立场反映出了他们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强烈的人文情怀,他们既看到了逻辑分析方法的现代意义,也同时看到了中国传统哲学在西方哲学冲击下面临的重重困难,所以试图利用逻辑分析方法来重建形而上学哲学思想体系。他们对分析方法的理解也与西方哲学家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接着讲"——一种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昌 《中州学刊》2003,(2):159-163
“接着讲”是冯友兰对自己研究中国哲学史、创立新理学的经验总结 ,也是他对前期研究中国哲学史方法的升华 ;它既是一种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也是一种哲学创新的方法。冯友兰所倡导的“接着讲”的态度和精神、原则和方法 ,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充分显示出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理学:张东荪对冯友兰的超越张耀南,舒文1939年冯友兰(1895-1990)《新理学》一书在上海出版。这部书主要是运用柏拉图的“理念”(Ideas)和新实在论的“共相”(Universals)改造旧理学,建设“新理学”。在冯友兰这部书里,“真际”等...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近代哲学的开启是在西学东进中完成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宣告了作为官方哲学的程朱理学的失败。所谓“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现代新儒家正是从这一传统破裂的境遇中发端的。 大体上,现代新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无论其阵营内部的传承关系如何复杂,大多自认是接着宋明道学讲下来的。依据冯友兰先生的划分,宗奉程朱的理学与弘扬陆王的心学是其两个不同的路向。正是在“五四”的反传统运动与西学的刺激下,作为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现代新儒家急于寻找一种既是“吾家旧物”、又可抗衡西学的武器。思孟、陆王一派  相似文献   

14.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林建华(中央党校)冯友兰的哲学方法论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有其特色的,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本文试图就其“正”、“负”方法的形成与运用作一探索,认识这两种方法在冯友兰哲学中的相互关系及...  相似文献   

15.
“三史释今古 ,六书纪贞元” ,冯友兰先生兼治哲学史和哲学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写下灿烂一笔。除了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地梳理诠释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 ,先生还以其学贯中西的营养 ,致力于建构融合不同文化的哲学体系 ,即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贞元六书”中展示的“新理学”体系。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的邓联合先生在对“贞元六书”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传统形上智慧与社会人生的现代开展》一书 ,对“新理学”体系作了较为系统的解读。该书近日已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凡 2 4 .5千字 ,共五章。作者直面冯氏文本 ,又在“回到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界,冯友兰先生是公认的哲学大师。在二、三十年代,他撰写了被誉为“里程碑”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开创了科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格局。在三、四十年代,出于对民族危机的深刻感受,他建立了“新理学”体系,以其融汇中西、体大思精,成为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1949年以后,在社会巨变的旋流中,冯先生重新探寻安身立  相似文献   

17.
近世以来,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使中国哲学陷入了困境。寻找中国文化的出路、寻求解救中国哲学于危难的办法,成为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使命。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哲学体系完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1938—1946年)。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们把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看作一种合理的现实存在,而不再采取全面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激烈态度;认为两种文化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两种文化传统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所以,这一时期的哲学家都致力于建立融汇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哲学体系。冯友兰先生所著的“贞元六书”(也即他的“新理学”体系)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论张东荪与冯友兰对理学的不同解释舒文,张耀南一九三九年,冯友兰(1895—1990)《新理学》一书在上海出版。这部书的主要工作,是改造旧理学,建设“新理学”,其所用的工具便是柏拉图的“理念”(Ideas)和新实在论的“共相(Wniversals),在...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与柏拉图柴毅龙(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冯友兰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哲学的传承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哲学事业。一般认为,49年以前对冯友兰先生影响较大的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新实在论。事实上,真正对他的内在思想发生重大深层影响的西方哲...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儒学将儒学加以哲学化的特点之一,是其哲学与易学之间的深度关涉。这种关涉有时是显性的,例如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有时是隐性的,例如冯友兰的新理学。其共同点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对《周易》的形而上学化的诠释。这与20世纪西方思想的去形而上学化趋向形成了鲜明反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去形而上学化就是不可商榷的、而现代新儒家哲学使得中国哲学再次落伍了。但是无论如何,一方面,旧形而上学确实是“无本”(无源)的,其对《周易》的单纯哲学化、形而上学化诠释确实是颇成问题的;另一方面,去形而上学化尽管同样偏颇,然而确实敞开了重新发现本源,从而重新诠释《周易》、重建中国哲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