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法律解释的诸多争议,大部分应归咎于法律方法体系的混乱。因而,重构法律解释的关键在于为其在方法体系中寻找合理的定位。一方面,法律方法体系的建构必然暗含"裁判理念",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法律解释是服从立法者抑或主张创造;另一方面,解释方法置于法律推理的理论框架下,将其与背后的实质性依据(理由)紧密结合,最终转化为围绕相关证据的"论辩",不仅突显了其方法论意义,也理顺了与其他方法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法律解释应做"减法"的课业:放弃对法律适用的"正确性担保"、设定解释方法运用的限度、清理解释方法清单,并致力于开发"解释规则",增强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清末法制改革的现代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法制改革是20世纪中国法制史极其重要的一页.它所表现出来的现代化特征主要有初步树立了"变法图强"、"以法为治"的现代化法律观念;确立了立宪法、开议院、伸民权,建设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创了司法制度和法律操作程序现代化的先河.清末法制改革的成果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我国的法治体系尚未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推进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因此,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对立法先行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做了几点思考展望:一是以"以人为本"法律观引领法律体系的完善;二是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相似文献   

4.
法律权威是法律的基本属性,且法律权威必须具有现实性,法律权威体现在实在法的实施过程中。实在法以法律体系的方式存在,法律体系由权威的实体规定和权威的程序规定构成。法律权威的现实性直接反映在公共权力的运行中,也与公民权利有着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意味着我国有法可依的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但配套法规的滞后,既影响法律的有效实施,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应督促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抓紧相关法律的配套法规的制定,尽快出台配套法规与相关法律同步起草和及时颁布的专门制度,以保证法律体系的统一和法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经济立法和经济法学发展的根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认定和体系的基本形成 ,说明经济法被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第四位来之不易 ,经济法地位全面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的要求 ,从经济法的基本精神是协调与干预的统一这一基本理论出发 ,具体论述了 2 1世纪经济法面临 7个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以及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科发展建设的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立法困境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而能否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环境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正陷入"有法可依"与"无法可依"、"合法"与"非法"的法律困境,成为制约其成长的瓶颈。而在非政府组织发展成熟的国家,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它们具有健全的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能够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法律空间,为此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的"控制"的立法指导思想,向培育发展的方向转变,同时要改革现有法律中的不合理的内容,完善法律体系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8.
笔者紧扣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这一主题 ,以实证的方法 ,严谨的态度 ,对中国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所具有的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特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对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所存在的不适应消费者保护的现实要求和落后于国际消费者保护立法的疏漏进行了理性剖析 ,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完善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9.
罗杰·科特威尔以法律的独立性为红线,系统简略地介绍了法律社会学的一些基本主张,揭示了法律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地位,为我们全面认识法律提供了方法.在法学知识体系尚不发达的社会,法学家们更应重视法律的独立性,以便为法治社会构建较为完善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对德治与法治结合思想的深入贯彻,是时代的产物。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筑两大体系,全面推进"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一方面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需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清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了大规模的法制改革,它是20世纪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虽然清末法制改革是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中日益激化的各种矛盾而迫不得已采取的应对措施,但其客观上却促使了中国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所谓法律预期 ,主要是指当事人根据自身环境、地位、知识、信息与目标而形成的对未来法律制度健全状况、作用形式与实施结果的估计与期望。加强法律预期的研究 ,有利于发挥法律预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和依法治国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人们对法律的预期乐观化和稳定化 ,提高我国法律的现代性与世界性  相似文献   

13.
重庆宜居城市建设中的法律保障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宜居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在内的,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宜居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受到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制约,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和谐社会,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而法律的引导、规划,强制和保障必不可少.文中拟以重庆市为例,从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两个方面着手,分析重庆宜居城市建设中的法律保障体系的脉络并提小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对重庆宜居城市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不仅包括由立法机构制定的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的图书馆专门法、图书馆相关法 ,还应包括为保障这些法律实施的非规范性文件、制度和基于自觉意志的图书馆行业自律规范及本国政府批准参加或承认的与图书馆相关的国际条约、协定  相似文献   

15.
法律全球化是正在进行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过程的法律表现 ,是一个主权国家协调行动、共同参与的积极进程。我国正在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其客观规律有力地冲破地域的限制而扩大到国外 ,使国内与国外连为一体。而中国的“入关”又必然使中国在法律全球化背景下 ,在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律共同体等方面受到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全面依法治国视 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舆论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家庭教育层面、个人思想层面等五个方面来 着手,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意识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出现的多元法制现象,标志着我国已从一个单一法制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多元法制国家。该文认为多元法制局面的出现会对我国整体法制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一系列区际法律问题,比如区际法律关系、区际法律冲突、区际司法协助以及区际法律的协商、协调与合作等;该文还倡导重视对区际法律问题或法律事务的研究和处理,建立全国法律协商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司法成为法治建设的重心。这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提供并营造了珍贵的时代机遇。本年度,法律修辞学和法律语言学受到了更多关注。传统的法律方法研究(如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越来越让位于贴近我国法律运行实践的法律方法论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法律方法的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学界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与延伸。我们应当抓住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方法论面临大发展之时代机遇,深入推进此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将把国企改革引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涉及产权交易、管理层收购、资产处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重大问题,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来进行规范。引入法律服务机构,全程参与国企产权改革过程,可以为国企改革提供准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有效避免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概念的几种不同提法,指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着兴衰与共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保卫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的思想力量,是反对“和平演变”和保障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提高全民族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