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学界普遍认为,公共性是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是其应然状态.国外学者认为,造成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因素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政府应该作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政府迟迟不作为和作为不到位;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了,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偏离公共利益的方向,导致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造成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直接原因是:政府角色错位,社会转型期法制的"软约束",公共政策的供求关系失衡,在公共政策议程的确定、制定、执行、评估中公共性偏离等.克服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新政府文化;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电子政府;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建设道德责任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公共政策公共性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它是一门关于公共选择的科学。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问题则是在公共利益的分配中对公平、公正、公益等伦理价值产生的偏离。政策选择主体的价值取向、政策制度中的价值导向以及政策环境的主导价值都影响着政策的选择行为。公共政策的伦理问题渗透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政府权的本质上是公共性的,其运作过程更是公共性的,如何确保政府权能不被异化,有其法制方面的策略,也应有其伦理方面的对策.树立政府权能的公共性伦理理念是对策之一.较之于传统社会,现代政府应具备服务性、公正性、制衡性、有限性等公共伦理理念.  相似文献   

4.
善政只解决了根本制度问题,在善政之下还存在善治问题。如何进行善治?在一个良序社会中,善治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政策上,因而需要对公共政策进行伦理分析,即要回答公共政策的正确与否、公平与否。公共性与偏私性、实然性与应然性、功利性与道义性是对公共政策进行伦理分析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为公共利益服务,创新是社会发展对公共政策的必然要求。进行公共政策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强化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构建政府与利益集团的合作机制、增强公共决策的公共利益观念,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在制定、实施及其评估反馈过程中内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其中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公共政策秉持的根本价值立场,公平正义是其所坚守的价值取向,兼顾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其基本原则,公共性是其制定执行所凸显的本质属性。不仅如此,爱国敬业的价值观有利于公共政策导向性功能的深化,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有利于其规范性功能的深化,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有利于其强制性功能的深化,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有利于其利益分配功能的深化。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全过程,同时,在公共政策执行全过程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底蕴,在公共政策道德评估全过程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应该持何种伦理标准,国外学者争议颇多。功利主义者认为公共政策应当坚持功利原则,也就是最大多数人幸福原则;诺齐克则坚持认为正义就是正义的持有,公共政策应当坚持这一原则;罗尔斯从社会合作理念出发,坚持认为公共政策制定必须合乎从远处状态推出的两个正义原则;阿马蒂亚森从自由的发展理念出发,坚持认为公共政策的伦理标准是基本能力平等原则;德沃金从接受市场的不平等出发,认为公共政策制定必须坚持资源平等原则。这些争论都只考虑了政策的一个方面。公共政策必须坚持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导向,这才是公共政策的更为基本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与公共政策伦理:如何从冲突走向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典功利主义以"趋利避害"的人性主张为出发点构建其理论,功利原则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其公共政策伦理的基本价值诉求.然而,功利主义的基本主张却存在明显的逻辑缺陷,以功利主义为价值规范的公共政策具有结果性、经济性、短期性、失衡性等特征,必然导致政策之逻辑冲突和实践困境.由于它无法解决公平分配问题,无法保障所有人的权利和利益,其决策价值位序无法立足当代社会,而且容易导致公共政策的自利性.因此,公共政策伦理应该拒绝经济理性人假设,明晰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及公共责任,以公平正义为首要价值,实现从功利主义政策向公平政策的转变,与时俱进地追求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如此,政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策冲突及其实践困境,社会才能从冲突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9.
利益集团是政治的一部分,但与政府的价值分离.在利益集团捆绑政府之后,基于公共性之上的制度一定会被扭曲,而扭曲的公共政策就难以获得普遍的支持.现代政府必须避免为利益所俘获,在政府与利益分离的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力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经济利益进入市场而不是进入政府,让社会利益进入政治而非政府过程,从而切断政府过程与利益过程中的权力利润交换渠道,优化公共政策途径,重新塑造政府角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利益集团的兴起,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日趋受到不断冲击。利益集团作为集团利益的代表,在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集团利益通过集团行动完成着与公共利益的博弈,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在中国,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也在遭受着既得利益集团的剥损。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一直被视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并且正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经常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使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公共政策主体的自利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公共政策目标的虚无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冲突问题以及公共政策价值中效率和公平的两难选择问题.科学梳理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公共性困境,有助于加快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实证主义关于"事实和价值相分离"的研究方法使西方公共政策实践偏离了政策科学产生的逻辑起点.为弥补政策领域中实证主义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运用专业伦理的研究方法试图把公共政策领域的伦理价值研究置于一个理性的命题.实际上,西方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表现为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与利益之间的冲突,根源于特殊利益集团和精英主义理论所形成的社会公共利益与特殊利益的矛盾,以及理论上的原则政治与现实中的利益政治相悖.尽管如此,西方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研究有其不可低估的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公信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必须包含着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这也是评估公共政策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衡量标准.只有当公共政策包含着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才能获取公众对公共政策持久的信任和忠诚.这种信任,对于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润滑剂.公共政策只有首先拥有了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对科学性和可行性、效率和公平、稳定和责任等的追求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决定着政府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增强对公共政策的回应与监督.实现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应该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政策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性民意表达机制与舆论监督机制,并培育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践行公民参与,培养公民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经济转型期公共政策的现状与特点,探究政策文化对政策制定与执行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我国公权主体如何实现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公平与公正性、有效性与绩效性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合法性和公正性是公共管理的两个最基本原则。合法性为公共管理提供了可能性前提,公正性构成了公共管理提供了必要性条件。公共管理中的合法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公正性是合法性的基础,合法性是公正性的结果和表现。我国公共管理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公正和效率的原则,需求多种渠道,增强公共管理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执政合法性的实质是公众对现实制度和权力的认同、支持和忠诚程度.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必须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实现公众利益满足的公平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现行财政体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扩大、政府收支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严重侵蚀着执政合法性基础.必须按照体现公共性、公平性和法治化的原则,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公共利益表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利益是人类群体生活的规范目标,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依靠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但公共政策并不必然服务于公共利益,甚至有背离公共利益的可能,为了约束行政官员的行为,使公共政策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仅要注重制度建设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而且更强调公民的参与,强调公共管理与公民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行政伦理妥协是公共行政领域一种特殊的价值抉择,因其在实践中表现为择恶弃善或择小善弃大善,故其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合法性不仅意味着被公众认同,而且本身必须内含善的因子。行政伦理妥协之所以被接受在于公共行政领域难以实现最优选择,常不得已而以满意选择代之,但总是努力趋向至善。作为一种非羁束性自由裁量行为,必须对行政伦理妥协进行严格的限定才能保证妥协总是在合法性范畴内。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妥协行为的监督,避免虚假的价值冲突,并积极提升行政人员的能力,努力超越行政伦理妥协,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行政领域,围绕着何为良好行政以及如何确保良好行政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在这两种观点中,公共利益成为焦点。在视理性中立和效率最大化为良好行政典范的古典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证主义行政科学那里,公共利益被工具理性、效率准则以及经验有效性等一系列理性追求所遮蔽,长期得不到重视。虽然夏博特对公共利益做了认真的分析性审查,但他对公共利益理论的有效性诉求仍然是实证主义倾向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政府合法性危机而兴起的公共行政重建运动,公共利益才被以黑堡学派为核心的一些规范取向的重建者重新发掘和建构,成为他们表达对兼具政治责任和伦理关怀、更为积极且重要的公共行政诉求的核心概念。但基于规范性视角重构的公共利益理论仍然存在一种内在的张力,在后续的关于公共利益的思考中,这种张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