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是旧时代、旧社会、旧实践的产物,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要求和完成我军历史使命的新要求.建设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必须推进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转型,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优秀军事文化因子,不断完善教育引导、法律规范、道德约束等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在建设两个文明的今天,大学生更应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面,提高自身修养、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实践表明,外来文化只有与传统结合才能产生生命力,而文明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恰在于融合外来文化的能力,中国现代法治必将在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最核心要义是文化的转型,即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以西方工业文明价值为支撑的现代文化模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历程中遭遇巨大挑战。任何文化的转型都无法脱离自己的传统和历史语境,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坚持传统的话语立场。只有超越二元对立模式、破除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盲从和重估传统文化价值,才能在文化转型中坚持中国话语立场。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观照,也是对与传统相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特征的概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建构出反思的主体,也没有提出过类似新教伦理中的职业观念,社会生活也缺少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构,但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由此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的认识,梳理了近代以来学界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探讨,并结合实际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是必要而迫切的,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理性思维、现实的问题导向为原则,创新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传统的现实和坚持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中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关系 ,阐明了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唯一方法 ,并论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期出现的寻根文学创作潮流力图重构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一开始他们就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倾心,试图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当代文学发展的生机,获得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利。但由于寻根文学作家对“根”的理解不同,因此他们呈现出的审美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是人类的在世方式维度考量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西方技术哲学存有论以"技术是人类在世方式"为核心,而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作为终极关怀而排斥技术;从技术的方法论向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西方哲学中将技术理解为人类"器官的投射"成为技术方法论纲领,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没有对人体官能作"技术的批判",却有同西方技术方法论天然契合的"德、美"维度思想资源;从技术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层面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西方哲学现象学存有论揭示了意志对于技术的形而上的根本意义,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没有对技术和意志的关系作反思的观照,但<易经·系辞上传>中的"制器者尚其象"等思想与西方技术哲学中"技术作为意志"的思想都有暗合.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与传统文化相脱离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 ,提出古今对比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以提高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素质教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较为系统和翔实地考察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素质教育的契合与渗透,阐明了在素质教育的建设中应该继承、弘扬哪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应该怎样去继承、弘扬的问题。主题词: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传统伦理文化转型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型的必要性主要来自于传统伦理自身发展特征及其在社会现实发展中的作用 ,传统伦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当今良好的人文环境决定了转型的可能性。要实现这种转型必须遵循传统性与时代性统一、民族性与普同性统一、渐进性与突变性统一的原则 ,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先进伦理文化的建设和整个社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立足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大有裨益;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身作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为仁由己”等则是我们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转型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的转型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民族、民俗文化工作者应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加强其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在校内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荒残美的文化诗韵、语境在视觉审美中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当代美术界在近二十年中 ,随着文化不断地转型 ,艺术表现也在不断变化。荒残审美始终是一种可借喻表现提炼的元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植根于中国长期稳定的农业社会,伴随着中国农村农耕经济的发展而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并存,对我国农村影响较为深远。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以拓展其思想并助于他的实践活动,其思想中既有折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点,也有以传统文化建构其思想体系的特征。孙中山的传统文化观的三维结构体现在能够从“因袭”传统文化与“规抚”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获”,积极主张对传统文化保存好的和放弃不好的;强调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仍要学习外国长处的层面。这样的文化观不但超越了前人,而且对后人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主流文化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是针对本土现实而发生的事变,是中国本土文化历史发展的自身推进需要和结果。在中国,主流文化即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最基本的文化生态语境,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承担者和推动者,探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主流文化是我们必须首先关注的最主要的本土文化基因。据此,本文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进程中主流文化的种种嬗变与特征,以及由此对整个文化转型的规范与推动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但不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遗产却只能保护其原有形态,不能重新创造。继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