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藏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宗教、特别是与西藏佛教的发展是有密切的联系。西藏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佛教在西藏的地方形式。西藏佛教对藏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藏古代体育,是在西藏高原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背景下产生的,藏民族文化对西藏古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影响很大,藏民族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现象,反映在石器、岩画、藏汉文史籍、寺院壁画中,记载和描绘了藏族人民从史前到吐蕃时期至清代的生活、生产劳动、战争相关的奔跑、游水、抱石、摔跤、赛马、跳跃、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佛教艺术,顾名思义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而兴起、发展的,它促进佛教思想的传播,为宣传佛教教义服务。西藏佛教艺术也与西藏怫教共生共荣同步发展,其内容、技法、颜色等,无一不与佛教教义相联系。吐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经过与西藏本土文化的相互斗争、吸收、融合,佛教终于立足于高原。随着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为代表的西藏佛教寺院的兴建,佛像、壁画等佛教艺术也应运而生。当时,唐朝的两位公主带去内地的能工巧匠及各种技艺,极大地推动了西藏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西藏佛教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印度的大量佛经译成藏文,其…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它在西藏的伟大实践,使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得到了全面进步与发展.历史和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正确的,有利于西藏的发展繁荣和人民当家作主、自主地管理本民族的事务.在今后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贯彻这一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藏剧概述     
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剧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它和全国的戏曲艺术一样,不论是戏剧文学,还是演出形式,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征,又有它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它不仅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古朴的高原奇葩。藏剧极大地丰富了西藏的民族文化,在祖国琳琅满目的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显示了藏族文化特有的光辉,它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史上,在我国戏剧史,其地位是不可低估的,早为我国文化界和戏剧界承认和重视,夏衍同志曾高度地评价了藏剧的独特艺术,赞誉他是“雪山上的红牡丹”。藏剧渊源流长,艺术形式比较完整,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和研究藏剧,为了比较系统地了解藏剧,本文仅对藏剧进行初步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重要保障。上海戏剧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末创办第一届西藏表演班开始,六十余年来持续为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输送高层次少数民族戏剧艺术人才,以民族戏剧共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叙事,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播、守护、培植、建构的意义,演绎着民族大家庭共同的精神记忆、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昭示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撑、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表演等艺术塑造,为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西藏民俗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地域性特征是西藏民俗文化区别于其他民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其互融性与时代性特征表现了西藏文化的兼收并蓄和鲜明的时代变迁与历史进步。藏门珞各族人民创造的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整一斑斓多姿的西藏民俗文化。民族的习俗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现象。西藏民俗文化表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奋进精神和刚毅强悍的民族性格,折射和展示出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奇洁 《阴山学刊》2013,(5):29-34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麓,是内蒙古地区建造较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美岱召的建造以及发展历史对于明清时期漠南蒙古藏传佛教历史线索的厘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关岱召壁画中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壁画当属大雄宝殿佛堂四壁。殿内壁画从多方面再现了土默特地方在明清两代蒙、藏、满、汉等多民族交流的盛景,诠释了蒙古族人民对于汉地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借鉴融和,继而产生的具有蒙古族审美特色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西藏公学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其在内地办学实践中涵育了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不仅成为当代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渊源,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西藏教育领域的生动写照。本研究从红色文化建设的维度,分析了西藏公学红色文化基因的生成轨迹、源地特性、内涵体系、呈现样态、时代价值以及传承路径等核心论题,探讨了西藏公学红色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西藏传统饮食缘于西藏独特的地理区位与自然资源,缘于藏民族在宗教信仰与文化禁忌心理作用下对于自然物的多样性分类区别,缘于与周边区域民族间的经济贸易交往与文化互动。作为文化生活的西藏日常饮食并不是简单满足生理需求的过程,它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权力、经济交换、社会阶层、文化信仰与宗教禁忌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现代西藏饮食文化的历史过程,是全球化时期文化多样性的地方发展结果,是族群差异生成与认同的外部表现,是地方文化在历史建构过程中的文化生成与更新。是全球化时期大众文化、精英文化、旅游文化、商业传媒等“市场化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青藏铁路这一现代化交通工具恰是影响西藏饮食文化习俗变革的重要“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的提出,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站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价值,提出挖掘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向上的文化价值,讲好西藏故事,发挥在“治边稳藏”和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推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对高句丽壁画和中原壁画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它们在制作工艺、风格、内容、技巧、材料上是同出一炉,一脉相承。充分反映出高句丽绘画艺术在其生成进程中既吸收中原文化,发展、完善自己,又注重本民族个性表现的特点,可以从中看出高句丽壁画的渊源与特色。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各个历史阶段,根据西藏的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特点,采取和实施了实事求是的策略和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以后西藏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论述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西藏社会发展中所奠定的基础作用,以期对我们今天的西藏发展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戏曲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三大戏剧文化.戏曲艺术从孕育、萌生到生长、成熟、发展,其生命之根始终深植于民族生活的沃土,不断地从民族精神生活和民族心理性格中吸取无比丰富的滋养,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普列汉诺夫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制约的"①.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体系,它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美学思想、戏剧观念、历史规律、艺术法则和审美特点.究其根则在于民族性.它是民族美学思想、民族心理素质、民族性格结构以及民族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拟从民  相似文献   

15.
敦煌壁画以它无比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绚丽的艺术驰名世界,著名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是我国第一个长期临摹敦煌壁画,并将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的专业画家。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为莫高窟作了科学系统的编号;其二,对敦煌壁画作了系统研究,并将这一艺术珍宝向社会作了生动感人的宣传;其三,揭示了敦煌石窟画下藏画的奥秘;其四,推动了敦煌艺术保护与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四年三月,中央关于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纪要》和胡耀邦同志在会上的讲话,对西藏文化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强调指出,必须十分尊重和科学地继承、发展藏族的文化艺术,藏汉等各民族间,在文化艺术上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积极继承和发扬藏族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特色,决不可企图用汉族文化艺术去代替和改造藏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这里既反对文化上的闭关自守,又防止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虚无主义,深刻地阐明了继承、借鉴和革新的辩证关系。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要求出发,针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数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45-251
"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创作的推陈出新才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统雕刻艺术不仅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关联,也引领时尚文化的前沿潮流。传统雕刻艺术与现代技法的有机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是一个传统雕刻和现代时尚交融创新的问题。在社会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中,任何艺术的传承都必须要考虑到它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当它的创造深深地渗透了历史承传的精神烙印时,它才能很好的被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从中央召开的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来看,党和国家对包括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西藏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一脉相承、贯彻始终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文化的重视,使西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也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藏传统文化的感性显现,西藏佛像绘画艺术在长久的发展历程中,受外来文化因素,特别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交错影响,佛像绘制在一个基本的层面上形成了神圣性、规范性、象征性和装饰性等文化特性,本文力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这些文化特性的成因和具体形态作一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是个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既在中国缔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在文化上实现了在中国的地方化、民族化,却又保留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而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过程中,马注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