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在修筑西伯利亚铁路过程中,中国一直关注其进展情况。该路动工后,清廷抓紧修建关东铁路,以加强东北防务,防止俄国扩张。俄国提议将西伯利亚铁路穿越中国东北时,驻俄公使许景澄与之进行合理交涉,后俄国又通过赴俄特使李鸿章获得了在中国东北筑路的特权。部分驻外使臣、早期维新派、官员看到了俄修西伯利亚铁路对中国的潜在威胁,建议清廷尽快修筑铁路。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报刊在甲午战争之前曾关注俄修铁路的侵略目的,但在甲午战后随着清廷政策变为“联俄”而主要报道该路的修建运营及商业功能,在铁路竣工之际又评论该路与中国的利害关系。虽然部分民众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曾冲击中东铁路,但不少华工参与该路的修建,为西伯利亚铁路的建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江浙沪是近代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是铁路最先动议和兴建之地,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密切.其间,先后有吴淞铁路、津镇铁路、津浦铁路、沪宁铁路、沪杭甬铁路、陇海铁路江苏段、青三铁路、浙赣铁路、江南铁路和苏嘉铁路等工程的筹划、修筑,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兴修铁路之议始于 1 9世纪 60年代而迄于80年代 ,反对派官员囿于风水神灵之说 ,赞成者亦仅仅着眼于运兵运械之利。真正能从开发利源以振兴经济的高度认识铁路的近代化价值的 ,张之洞是第一人 ,铁路成为他一生最后 2 0年的生命主题。他关于铁路建设必须立足于“销土货、开利源、塞漏”以发展民族经济 ,关于干线国有、枝线民营 ,关于铁路借款必须坚持“主权第一”等一系列认识与实践 ,是当时国情条件下最有可取的思想与行为。作为中国“钢铁之父”的张之洞 ,对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同样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由天宝山至图们江的天图铁路自1916年起,因其地处东北边陲,并与吉会路交织,成为20世纪初期中日路权交涉的一大难题,中日为此的纠纷达8年之久。自1916年到1921年底,交通部与日方围绕天图路的修筑与否及开工问题展开了长期拉锯战,但日方始终未能达到其筑路目的。1922年直奉战争后,日本利用奉系脱离北京政府的有利形势,集中以奉系为交涉对象,日本官方与日商互相配合,威逼利诱双管齐下,最终实现了天图路的修筑。天图铁路交涉过程,不仅折射出东北路权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凸显出国内政局变迁对中日交涉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为扩张远东势力,支持日本对俄战争,以打开俄国的"满洲""门户关闭"政策,乘机将其势力伸人中国东北.日、俄谈判期间,美国仍支持日本,以赢得日本的"好感",换取日本在"满洲"的利益.当<朴茨茅斯条约>尚未签订之际,美国便迫不及待地插手日本的"满洲"利益,实施购买南满铁路计划.当此计划遭到日本的阻挠后,美国转而在中国东北实施投资修筑锦瑷铁路、策划"满洲铁路中立化"等计划.为此,日、美双方在"满洲"利益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与冲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从而也充分暴露了美国称霸世界和日本独霸"满洲"的野心.  相似文献   

6.
铁路技术是近代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的铁路修筑始于晚清时期,并迅速在以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此时中国的农业受到铁路发展的深刻影响,并且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列强借修筑铁路之机肆意掠夺农民土地,促进农产品作为商品快速流通交易,农业生产出现区域化倾向并有所增长,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传统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  相似文献   

7.
吉会铁路,是指西起吉林东至朝鲜境内会宁的一线铁路。二十世纪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发动了攫夺铁路权益的狂潮,吉会铁路是日本侵略者强行修建的许多铁路中的一条。从一九○九年日本制造借口蛮横提出修筑这条铁路始,至“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止,中日双方围绕该铁路的交涉长达二十二年,历经晚清政府、北洋军阀(包括奉系军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不同历史时期。在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全部历史中,吉会路交涉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为构建独立自主的东北交通体系,张学良与铁道部共同制定葫芦岛筑港计划,以北宁铁路余利作为筑港经费,此举引起英方抗议。中英双方围绕铁路收入余利使用权问题展开多轮交涉,中方为推进筑港工程一度进行妥协,但英商中英公司并不满足,力图彻底解决铁路债务纠纷。中方为完成筑港的既定目标,未再理会英方抗议,遂按照计划开始动工。筑港交涉不仅反映出外国资本与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折射出抗日战争爆发前英国对华关系的调适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争后,日本以经营铁路作为侵略中国东北之重要手段,为此而在东北展开大规模攫取铁路权益的活动。为了抗衡日本,清政府拟引进英资修筑“新法铁路”,遭到日本激烈反对。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策略失误,新法铁路计划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0.
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以所谓“治外法权”为保护,并将这一特权滥用到经济领域,阻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近代列强对华的路矿投资,不仅攫取了路矿的修筑、开采权、借款权以及经营管理权,而且严重地破坏了包括法权在内的中国国家主权,加深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缩短西伯利亚铁路,打通太平洋入海口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后,于1898年开始修筑,1903年完工,南满支线几乎同时修筑。中东铁路经历了沙俄、国际共管、中苏共管、日伪、中苏共营几个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形成规模宏大的东北铁路网,但直到1952年底,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才真正回归中国。中东铁路是殖民地铁路业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铁路作为“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工具”,它在中国的起步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然而,它的出现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铁路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快了地区间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转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可见,铁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社会嬗变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铁路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工具,推动了经济发展。通过整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新式教育数据,综合铁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考察中国近代铁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开通铁路地区拥有更高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以及更多的新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和资本积累;同时,发现铁路是通过便利人力资源流动、促进新式教育而影响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借洋款,筑铁路是晚清洋务派的重要举措,论者多以“屈从列强”论之,笔者以为似不全面。本文试对洋务派借款筑路的动机、过程及作用发表一管之见,以求教史界同仁。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国弱民穷,反对侵略、发展国力成为最重大的社会课题。借款筑路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借款筑路倡导者的初衷恰与时代需求相吻合。19世纪60年代便有人呼吁:“火轮车惟中国当行而不容稍缓。”1880年,刘铭传建议“借款筑路”,得到了李鸿章等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1905年粤汉路权收回后湘、鄂两省筹款自筑境内粤汉、川汉铁路的情况和当时两省经济发展的实力及对张之洞主持签订的湖广铁路借款草约等情况来看,当时湘、鄂两省绅商并没有独立筹款自筑粤汉、川汉铁路的经济能力;张之洞主持签订的湖广铁路借款草约也没有丧失铁路主权.因此,张之洞主持湖广铁路借款并非压抑商办铁路之举,也没有出卖铁路主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近代以来的新疆危机,修筑内地联系新疆的铁路成为客观需要,自晚清迄新中国成立前,包括孙中山在内仁人志士们提出了种种方案,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近代政府在修建新疆铁路问题上也有所努力,但由于国势衰微和热衷于内战,最终使这一重要的边疆交通近代化措施未能实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包括铁路在内的新疆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 潮汕铁路是清朝末年华侨资本兴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近代第一条商办的铁路。率先筹集投资倡办这条铁路的,是当时侨居印尼爱国华侨张榕轩、张耀轩兄弟。本文拟揭示张氏兄弟及其修筑潮汕铁路的起因与历史意义,并以此表彰和怀念他们侨居海外不忘祖国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的铁路建设不仅实现了该地区铁路建设史上零的突破,而且构筑起东北铁路的主要框架,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这一时期东北铁路具有所有制类型多、铁路轨距不统一、运输系统各自为政等特点。东北铁路建设既方便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掠夺,也促进了东北边疆的开发,促进了东北工矿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步伐,推动了新兴城镇的崛起,加快了该地区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五) 币制实业借款成立后不久,“金元外交”的策略又发生一次重大变化。这一变化首先反映在国务院的态度上。“金元外交”实行两年多来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美国通过对日俄势力的挑战以促进其在华利益扩张的愿望难以实现。远东司认为:“归根到底,我们不能指望以一种公开或隐蔽的同日俄对抗的政策来为我们自己或中国获得最大的好处。”①1911年6、7月间,日本和俄国对《币制实业借款合同》第16条所规定的四国银行团向东北提供贷款的  相似文献   

20.
1912年12月,美国总统塔夫特在国情咨文中称:“现政府的外交一贯谋求适应商业交往的现代观点。这个政策的特征是,以金元代替子弹”。历史上把塔夫特政府大力促进美国对外经济利益扩张的外交政策称为“金元外交”。中国是“金元外交”的重要目标。在1909到1912年间,美国先后通过湖广铁路借款,锦瑷铁路借款,诺克斯中立化计划以及币制实业借款,竭力扩张美国对华投资,巩固在华政治经济利益,同列强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由华尔街上四大银行组成的美国财团,是“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