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论被译介到中国以来,西方文论在中国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并在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两次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初,表现形态是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西方文论是重要的外力和理论参照;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二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末,表现形态是实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化转型,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成为建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问题与契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社会的文化生态和消费时代的文艺走向,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现代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为它设置了各种观念壁垒.数字媒体带来的文艺转型,历史语境变迁所形成的理论认同诉求,多样化学术资源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原点的遮蔽,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而世界文论"向外转"的学术转向,西马东渐带来的视野拓展,以及当代文艺现状对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的吁求,则构成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时俱进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3.
解决当代人类的"本体论危机"已成为一场整个人类的自我思想重审运动.而文艺本体论(Ontology)研究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出现,决非偶然.可以说,20世纪后期的人类文艺和美学遭遇到种种困境,使得哲思隐遁,写作成为操作,语言成为游戏,艺术成为宣泄,意义成为虚无,审美成为审丑,艺术与人生超越都成了问题.这些本体论层面的问题,促使当代文艺学美学体系创新的学者群体进入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4.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二十多年以来,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在被有批判地接受的各个阶段都实际上参与了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建构,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实绩。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批判性、反思性的启迪;(2)助推中国当代文论走向多元化;(3)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有力冲击;(4)后现代“文学终结论”引发的争论;(5)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中国文论的建设性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之所以能够发生,不仅仅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确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合理因素,而且更决定于作为接受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能够以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胸怀、本土化的态度,紧密结合中国语境和中国问题,对它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改造和吸收,使之融入中国文艺学的创新建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鲁迅研究、文艺学和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是吴中杰先生已有学术生涯中的三驾马车。自五七年执教于复旦中文系起,中杰先生即与文艺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朝夕晤对。就文艺学而言,相继开设过《文艺学概论》、《文艺学专题研究》、《马列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及《西方文论选读》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而他的《文艺学导论》(1988江苏文艺版)一书,则被邀选为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之一。可惜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怕因此而招致过多的误读,这方面姑且存而不论。中杰先生最初是以鲁迅研究和当代文学评论而名世(其…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的丰富资源,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鲜有原创性的进展,如何有效地摆脱这一困局?文学批评家胡河清给我们揭示了一种可能的研究向度:立足本土的文化传统,将中国文论的精神充分内化,使自己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回到事物本身",面对具体的创作实践,解决实际存在的理论问题;重返审美体验的文学批评,打通中西古今,建构有根柢、有灵性、有活力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7.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正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文艺新问题.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来分析和解决今天我们所遭遇的丰富多彩的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要继承而且有新发展,同时,传统的中国文论如何融入到当代马列文论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三条思路,并认为,在当今这个和平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马列文论的研究,既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二战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延续的理论形态,又要坚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状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思想,促进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从而"担负起为中国的发展提出新思想、新理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的建立滥觞于延安文学时期。建国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唯一合法的文艺纲领,为了巩固文学的新规范,除了从政治文化上控制作家,把作家们纳入到体制内之外,还从文学选本上标示出文学创作的倾向。通过对作品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既对不符合新中国文学规范的某些现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否定.又对当代文学的创作进行了示范性引领。选本与经典在巩固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缺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对后现代性的片面理解、对经验论的自由主义的偏爱、对体系性建构的逃避,指出其3重欠缺——批评视野的狭隘、批评理性的残缺、批评本体的孱弱。只有进行原创性的体系建构,当代中国文艺批评才能自我提升到更高的境域。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中外现代文艺研究的方法,基本趋向有四:一是重文艺创作心理的研究,二是重文艺本体的研究,三是重文艺接受过程的研究,四是重文艺的社会条件的研究.现代文艺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把文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即有记载,自西晋以来.以"自然"论文艺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但直到魏晋六朝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作为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文学发生上的"自然感吟",文章风格上的"自然之势".文学创作上的"率直委和"、自然"情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体系化、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5.
学者创作研究是从创作主体角度对文学创作进行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对学者创作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学者创作研究和作家学者化现象研究,虽然这两个研究在学者散文上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学者写作的其他文体上仍有值得开拓的学术空间。并且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创作现象,学者作家的作家模式和作家学者化的作家发展方向,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鲁迅、苏童的"重述神话"文学创作置于世界文学的背景下,才能显示其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意义.在西方,"重述神话"是一种自觉而成熟的文学传统.而在中国,"重述神话"不能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传统.鲁迅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补天》、《奔月》、《理水》,苏童创作了长篇小说《碧奴》,承递了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述神话"的优秀传统,填补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创作领域的空白,开辟了中国新文学创作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文艺学学科建设是中国文艺理论界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么,树立问题意识、间性意识、共生意识、发展意识等学术意识,对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的某些概念、范畴和方法与当下文艺实践脱节的问题,有效地把中国传统文论的资源转化为当代文论建设的因素,确立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在中国语境下合理地吸收利用外国文论资源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文学语言意识的迷津--及物,还是不及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自觉"是当代中国文学变革的理论资源.对语言不及物本性的体认,构成了当代文学一种新的文学经验和理论范式.然而,当语言本体论变异为语言游戏或语言消费时,当代写作便陷入了迷津.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学日益窘迫的现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代文学怎样才能走出低谷 ,再度繁荣是广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正在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文学兴衰起伏的发展历程给我们以启示 :文学应回归本位 ,成为纯正的艺术 ;作家要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文学创作要坚持现实主义传统 ,反映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国家应该扶植高雅文学  相似文献   

20.
陆贵山 《南都学坛》2005,25(1):55-57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有本土的,但大量地表现为外域的、西方的。我们要重视对当代中国本土的文艺实践和审美经验的理论提升和学术总结,提炼出真正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文艺思想和文艺理念。同时要承接和吸纳西方文论本土化的成果,解决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自觉地整合各种文论学理系统所包含着的合理因素,建构起涵盖"文"与"史"的关系、"文"与"人"的关系、"文"与"美"的关系和"文"自身的关系的及其相关学科形态,诸如文艺社会学、文艺人学、文艺美学和文本学有机融合的宏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新体系。处理好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科学文论和诗学文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