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弗雷格开创语言哲学以来 ,语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形而上学到反形而上学再到新的形而上学的封闭循环过程。可以说 ,形而上学是语言哲学发展的轴心。这种循环现象不是偶然的 ,它显示出语言哲学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本文从语言哲学家对待形而上学的不同态度分析这一循环过程 ,并揭示循环的历史原因和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
尼采论语言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是第一个对欧洲传统形而上学展开全面批判的哲学家。在批判中,他步步深挖形而上学的根源,揭露了语言对于传统哲学思维的支配力量和语言在欧洲形而上学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是用逻辑虚构出来的道德化本体,而逻辑又是语法造就的,其最典型的表现是主谓结构造就了因果范畴。因此,传统形而上学在本质上是对主语的信仰,是一种语言形而上学。他进而提出一个假说:语言预先决定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家所属的语言谱系或类型预先决定了他的世界观类型。他把语言问题作为一个重大哲学问题提了出来,预示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3.
在英美分析哲学的科学主义传统和欧洲大陆语言观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两条现代语言论道路上 ,如果说海德格尔早期哲学更倾向于后者的话 ,那么后期的海德格尔思语言之本性已经摆脱了这种人类中心论语言观的陋见 ,他也并不是要像传统的形而上学为我们寻求某一种现成的他的语言观 ,而是真正的把我们带向那林中空地 ,倾听语言 ,应答语言 ,让语言成为存在之家 ,让存在存在着 ,让天地人神都归属于那宁静的排钟。  相似文献   

4.
哲学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哲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语用学转向”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渊源,经历传统和现代的发展,形成了英美语言哲学,以德、法、俄等国组成的欧洲大陆语言哲学,以及中国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思想。这些思想体现了英美、欧洲大陆、中国语言哲学的融合,人文性和科学性的融合,语形、语义和语用在动态的、语境化的、理性的、美学多维视野下的融合,系哲学与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现代哲学与语用学的建构带来新的思想与发展平台,更为处理当前各领域的“文化转向”主流所引起的问题提供有效的理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哲学做了不少讨论.现在我们已经毫不奇怪,诸如阿佩尔称语言哲学为现代的“第一哲学”又如伽达默尔所谓,“语言转向”不只是英美分析哲学方向上的事情,同时也是在欧洲大陆人文哲学中突现出来的事情.概而言之,语言维度已经成为本世纪西方思想的最普遍的维度了.语言问题的突出自有其哲学史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契机.本文以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和新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的思想为标本,尝试分析古典形而上学传统向二十世纪语言哲p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作为现象学的代表,维特根斯坦作为英关分析哲学家,二者虽然没有直接的交锋,但在学理层面上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对语言的研究作为二者共同的主题,使他们都看到了语言本身的危险性和缺陷,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分析消解形而上学,海德格尔通过为语言建构存在论基础克服形而上学,可以说他们都是从语言本身出发探究我们和世界的源初遭遇。通过对二者语言哲学的比较,可以看到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如何在更深的层面上交流和沟通,从而对英美和欧陆哲学进行全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7.
1990年9月8日至12日全国第二届欧洲大陆语言哲学讨论会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了。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在欧洲大陆语言哲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进行交流和讨论。 会上,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涂纪亮教授首先介绍了他近年来从英美分析哲学转向大陆语言哲学研究后所取得的一些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并说明了他对欧洲大陆语言哲学所梳理出的三条基本线索:第一,从新康德主义到胡塞尔再到萨特、梅罗,庞蒂;第二,从布隆特尔、洪堡、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到福柯、德里达的后结构主义;第三,从古典释义学到哲学释义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的意义理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一方面,它从语言入手研究哲学,不同于欧洲大陆的人本主义;另一方面,它从意向性出发分析语言,不同于英美国家的科学主义.本文通过对胡塞尔意义理论的纵横比较,表明欧洲大陆有自己的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从语言和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对当代英美语言哲学的批判性认识和思考。对语言意义 和指称的研究不应该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仍然是具体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基础;语言并不能等同于思维和存在;语言哲学家的语言研究缺少对自然语言的全面认识和理 解,干扰了人们对语言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然类名词命名问题在本世纪中叶以来,英美哲学传统的哲学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争论非常激烈。与此同时,人们似乎觉得,具有欧洲大陆哲学传统的哲学大师们无动于衷,置身这类问题讨论之外。但透过这类问题提法的表面,深入到这类问题讨论的实质,我发现,英美哲学家所关注的自然类名词命名的理论,欧洲大陆的许多著名哲学家:索绪尔;拉康;巴尔特;德里达都认真地研究过,并提出他们的真知灼见。我认为,把两个不同的哲学传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考察,对解决自然类名词命名以及后来的演变情况这样的问题大有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批评和拒斥,语言哲学由盛转衰。再加上分析哲学内部的心灵哲学、政治哲学等分支学科渐趋强势,语言哲学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语言哲学家们牢牢守住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努力寻求新的出路。维特根斯坦是影响最大的语言哲学家,对于他的前后期思想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围绕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解读问题而形成的语言实在论和语言唯心论之间的对立与争论,正继续推动着语言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中出现的各流派之间的分化和融合,最为明显地表现在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诠释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在,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分析哲学与诠释学被看作拥有相同的论域。共同讨论的话题比较集中的是:意义与理解、符号与语言、思想与世界。它们共同构成了分析哲学与诠释学之间的交叉点,同时也被看作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言哲学本体论受当代科学思潮、科学哲学思潮和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由传统思辨哲学的抽象绝对精神本体转向事实、经验现象本体。这种转向的三种趋向:经验实证的事实本体、意识现象客体和实践功用本体。这种转向给哲学提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信息世界哲学本体新的研究方向,但也存在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必然走向辩证本体论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罗蒂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逻辑实证主义、蒯因和戴维逊的语言哲学,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融合在一起.试图把英美分析哲学和它的大陆哲学对手结合起来,铸造某种新实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联盟.因此.他批判了分析哲学,解构了作为认识论的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提出了一种后哲学文化以对抗传统哲学的表象主义和基础主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研究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代表了哲学范式由认识论形而上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在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背景下,哈贝马斯建构起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哲学理论,即普遍语用学。普遍语用学是关于交往的前提条件的学说,它的有效性要求需要从哲学上进行规范性分析,方法是反思性重构。  相似文献   

16.
休谟和康德是两个最有可能被人放置在一起进行相提并论的近代哲学家.休谟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近代哲学转向,从形而上学哲学转向日常生活话语,从神圣世界转向世俗世界.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对知识范围的限定,对康德产生了直接影响.康德哲学则完成了另一次转向:从经验论转向先验论和批判哲学.康德试图证明先验知识的可能性,并进而证明形而上学知识的可能性.通过对休谟经验论和康德批判哲学关系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英国哲学对整个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关键影响.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可以在休谟哲学中找到明确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17.
诠释学源于对神圣文本的说明,最初是作为精神科学独有的方法论出现的。20世纪之后,科学的本质和作用显现出其携有社会因素的属性。英美分析哲学思想与欧洲大陆传统哲学思想的碰撞与沟通之后,当代科学哲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诠释学在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中的普适性。没有绝对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普遍具有诠释学的特征。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方法论的相互侵染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乔治·摩尔(G·E·Moore)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哲学分析方法对本世纪的英美日常语言哲学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揭示出他的哲学分析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批判当代英美哲学.本文便试图从摩尔的具体哲学论证出发,对他的哲学分析方法及其影响作一简要的探讨.一哲学分析是当代英美哲学家为了解决哲学问题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当然,不同派别的分析哲学家使用的分析方法各有其特色,摩尔也不在例外.不过,摩尔作为哲学分析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英美法律语言研究渊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及欧洲大陆文化,经过中世纪经院式发展,至近代随着法学研究的发达,虽然还没有发展为一门学科,但是学术成就硕果累累。20世纪后,英美法律语言研究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发展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对这一发展过程,我国学界对其了解不甚系统。只有对这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发展规律,才能解决我国学界在该问题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技术文化不仅成为日常生活关注与应用的词语,而且它是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以不同的态度和研究范式考察技术文化,他们对技术文化进行了现象描述和本质理解。古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表现了观察与描述式的哲学话语,近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表达了分析与解释的意向,现当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则展示了历史想像和逻辑分析的研究范式。总之,不同时代的技术文化观表现了从现象描述到本质理解的发展路径。技术文化研究在当代展示了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