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白菜     
张光恒 《老年世界》2014,(19):24-25
父亲一直对村前的自家半亩白菜,情有独钟,重视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对我的关心,他认为瓜菜能当半年粮。那是八十年代的一个冬天,父亲拉着地排车,车上坐着兴高采烈的我。我大声对着迎面走过来的狗蛋说:“别理我,我没闲工夫和你说话,我要去收白菜。”父亲在前面弓着腰拉车,像一只大虾,很得意,呵呵地笑了。我像将军似的,对着父亲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快点走,别磨蹭!”  相似文献   

2.
在我12岁时的一天下午,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所有关于做买卖的学问。当时,我正在父亲的家具店里打扫地面,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走了进来。我问父亲,可不可以由我来接待她。父亲回答说:“就看你的了!”“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着手写《我的父亲邓小平》传记时,曾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三个字——“跟着走。”  相似文献   

4.
前年的一天,偶然走到父亲工作过的那所学校门口,禁不住往里面看了看。忽然,一个老教师在我面前站住了,端详了我好半天,问:“你是不是关老师的儿子呀?”我说是。“你和你父亲长得一模一样。你在部队时,你父亲常拿你的照片给大家看,你真是一点都没变!”和她分别之后,我一边走,一边想象着父亲拿我的照片给同事们看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那时的我大约两岁吧。父亲中午回家吃完饭,又要匆匆赶回办公室去。我不依,抓住他宽宽的军腰带,说:“你系上这个就是要走了,我不要!”我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  相似文献   

6.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闽一闽。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小城,大爱     
2005年12月2日,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那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我一直以为母亲会带着我走,可是没有,她把我留给了父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都心存恨意,尤其对父亲,我至今都认为,如果他肯早点转业回来,这个家就不会散。  相似文献   

8.
不爱哑鸟     
女儿带男朋友来看父亲,如果父亲同意,他们就打算订婚. 父亲接待年轻人,他们谈了很多.他问年轻人:“打牌吗?”“不打.”“下棋吗?”“不下.”“球类运动呢?”“从来不参加……” 一个完全摒绝无益游戏的人,品格自然是可取的,女儿充满信心.谁知道小伙子走后,父亲表示反对. “为什么?”女儿大吃一惊. “为了你的前途和幸福.” “总得有个理由让人信服嘛!” 父亲沉默半晌.“好吧,我告诉你.他厌恶一切竞赛性活动,我担心他无法从竞赛中得到乐趣,那样,他就缺少上进的灵魂.记住,你需要一个在挑战下勇往直前并且乐此不疲的丈夫.他是这种男人吗?”  相似文献   

9.
简晓红  晏燕 《老年人》2004,(9):26-27
父亲经历了两次婚变。第一次是与我的生母离婚,只因为我母亲为他生的是3个不能“传宗接代”的闺女。第二次是与继母离婚,也是因为我同父异母的弟弟生的是女孩,没能将咱家的香火延续下去。于是,父亲不想“愧对”祖宗,为续接香火又第三次结婚了。父亲的第三位妻子比我的年龄还小,  相似文献   

10.
选择泥泞     
18岁那年秋天,我们从高中毕业了,同学朋友们立刻找亲托故,纷纷给自己找工作。 我央求父亲说:“这一回你可得替我找找你的朋友和战友了。”父亲是名老复员军人,他的一帮战友和朋友如今都手握重权,有的是厂长,有的是局长,甚至他最铁的战友林叔叔,已经是我们所在市的市长了。 父亲问了好久说:“找他们做什么?” 我说:“给你儿子安排个又轻松、又体面的工作啊!” 父亲想了又想说:“走吧,跟我到外面走走去。” 我跟着父亲默默无语地来到了村外的大路上。昨夜刚落了一场暴风雨,这条黄土大路泥泞不堪,牛蹄、车辙,把大路弄得简…  相似文献   

11.
新希望热线     
没想到我也成了第三者卢悦老师:我经常看你们杂志,以前看到第三者的故事时,总是站在“正义一方”,每次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都要流泪,因为我就是在一个被第三者糟蹋过的家庭里长大的。我痛恨第三者,是她让我在10岁那年失去了父亲,父亲走后,母  相似文献   

12.
吴学泓 《老年人》2007,(11):32-32
父亲节那天,世界上最疼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那个人不是别人,他是我的父亲。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个既严厉又温和的“两面”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凡家里好吃的、好穿的,父亲总是要我让着年长我10岁的哥哥。别人家的满妹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只有我们家例外。那时,父亲的心思都放在哥哥的身上,父亲的儿子情结,让我妒忌和愤怒,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长在田间地头的狗尾巴草,被父亲完全遗忘了。  相似文献   

13.
深深的母爱     
母亲帮我把行李送上车,叮嘱着:“路上小心。”车开了,我突然想起还没对母亲说一句告别话。我从车后窗望去,望到了母亲落寞而怅然的样子,忽然想哭。我竟然连“我走了”这么简单的道别话都没有对母亲说。依稀记得,妹妹出生时,父亲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杀了。说是给母亲滋补身子。当时我4岁多,母亲吃饭时总带上我。  相似文献   

14.
留白     
《中外书摘》2014,(12):70-70
小时候与父亲常常在林间走。家的门口有一片茂密树林,密不透风的林子。很多树都倾颓了,倒下去,巍峨的样子不再。“种得太密了。”父亲说。林子要空旷疏朗,要有风,要吹得进那些饱满而湿润的空气。小时候与父亲下围棋,三招两招就败掉了。父亲就在旁边笑我。“总想多占位置,挤得满满的。”“要留眼。”他说,“那是气眼,不留眼,就全堵死了。  相似文献   

15.
再等两天     
17岁那年,我读初中三年级。我的父亲在市场上摆摊儿做小买卖,挣点钱以养家糊口。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里,见屋子里聚了很多人,有亲戚有朋友,大家议论纷纷。而母亲和哥哥却满面愁容。我心里“咯噔”一下子,预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了。一问才知道,原来父亲被抓走了。  相似文献   

16.
《伴侣(A版)》2011,(12):33-33
正问:我父亲再婚时,我已工作,只因没有住房,还是与父亲住在一起。继母对我很照顾,她的付出拉近了我同她的距离。2006年我父亲走了,三室一厅的房产由我与继母分别继承。2008年冬天继母不幸中风,照顾老人的任务就全落在了我与妻子身上。前不久继母也走了,她自己的儿子突  相似文献   

17.
怀念父亲     
邓树森 《老年人》2004,(6):28-29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去世已经多年,我也老了,但我仍然十分怀念他。记得1971年10月的一天,父亲从乡下老家来到我工作的宜章县委机关,老泪直流地对我说:儿呀,我快不行了,人总有一死,这并不可怕,只是你妈走得早,你弟妹还有的没成家,让我放心不下啊……”我毫无思想准备,只是不断地安慰他:“爸爸,你不会离开我们,明天我陪您到县人民医院,有病治病,总会好的。”父亲连连摆手。他怕治病花钱,舍不得。两年前,父亲脸上突然长了一个瘤子,接着后脑和左耳根也出现了肿块,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经过手术,医生把他脸上的瘤子切除了,但其它…  相似文献   

18.
吴兴英 《老年人》2006,(5):30-30
我决绝地把父亲给的5000块钱塞回他的口袋,并把他送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旁边一位大爷见了,问我父亲:“老伙计,这是你儿子吧?”父亲笑着说“:是的,他送我回家。”可我分明看见父亲笑得勉强。长途客车徐徐出站,我对着父亲挥手。父亲坐在窗边,一副倦怠失落的样子,并没有往常的热情。车走远了,也带走了我对父亲的牵挂。回想起这天清晨,我和妻子刚刚起床,父亲就大汗淋漓地敲响了我家的门。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我有些吃惊。难道家里出事了?因为父亲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很少进城找我,而且他在老家还种着几亩水田,这时的农…  相似文献   

19.
彭期龙 《老年人》2009,(8):38-38
父亲65岁生日那天,我们几个做儿女的都赶回乡下为他祝寿。急急忙忙地吃了中饭,父亲就说:“你们在屋里耍,我看渔鼓去了。”原来,离家两里远的皮家冲有人大寿,请戏班子唱渔鼓戏。唱了几天,父亲天天都跑去看,自己生日这天也不例外。我爱人和我妹妹有点不高兴,责怪道:我们大老远回来陪你过生日,你却走了,以后谁还来陪你啊。父亲顾不上多解释,雷急火急地出了门。  相似文献   

20.
多走一步     
一位写小说的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去一片麦地里寻找忘在那儿的水壶。那片麦地非常大,麦子又长得高,水壶却很小,朋友找了老半天,也没有发现水壶,他两手空空走了回去。父亲二话没说,自己走进了麦地,不一会儿,父亲就找到了自己的水壶,那是一只黑色的小陶罐。朋友问他父亲水壶是在哪里找到的,父亲说在西北角的草丛中。朋友告诉父亲,他起初也发现那儿有个东西,却以为是石头,没有走过去。他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当你对某种东西已经失望时,不要忘了再向前多走一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