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奴隶制的产生和国家形成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史学界曾经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不少的意见,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一个为多数同志共同承认的结论。关于中国国家形成的时限问题,目前史学界基本上有四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当在夏禹时期;又有的同志认为当在成汤时期;也有的同志认为当在盘庚时期;更有的同志认为当在商末或初周。同时,在同一主张之间,各人的立说根据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鲁迅前期思想估价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鲁迅前期的主导思想是“进化论”;有的同志认为是“社会革命论”;有的同志认为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民主主义”,不同意说是“进化论”。二、关于“国民性”问题 (1)国民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不少同志认为鲁迅所谓国民性就是民族性,就是斯大林所说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民族的心理素质或精神状态。也有同志认为鲁迅的国民性并非民族性,鲁迅在不同文章中谈到国民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3月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对文艺历史上先进创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创作方法的产生,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应当提倡的一种较好的创作方法。但近几年来,有的同志否认这一创作方法的科学性,认为它没有存在的基础,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其至有的同志还认为它是“左”倾思潮的产物,对社会主义文艺起了很坏的影响。对这种否定“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意见,我不能苟同。本文想就这一创作方法产生的基础,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历史发展合力论,系指从历史中存在的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去研究历史运动的一种方法论。 作者认为,历史合力论是经典作家遗留的一份理论遗产,它把动量的综合研究引进了历史学,从而提供了深刻理解历史的理论武器。它与阶级斗争理论可以互相补充,但其运用范围则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5.
我和李强同志合写的《李自成·多尔衮·郑成功——历史的“合力”之一例》一文(载1982年8月16日《光明日报》),引起王启荣同志的商椎(载《华中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我想,对恩格斯提出的历史的合力问题进行讨论是有意义的,它将有助于正确地领会这个理论,更好地把它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读了王同志的论文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称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写作中的人称问题,实质上是作者的立足点问题”,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写法,第二人称是不存在的;有的认为“文章写作中的人称问题,是一种表达、叙述方法”;有的认为“文章写作中的人称只是  相似文献   

7.
引 言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心理学的传统课题,也是当前教育改革迫切要求加以明确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颇不一致。有的认为它们是包涵关系,创造力只是智力的一个构成因素;有的认为它们是同一关系,创造力只是高度发展了智力;还有的认为它们之间“毫无关系”,创造力与智力是两种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四川比较文化研究会(筹),于1989年元月29日至31日,在我院召开了首届比较文化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52篇,主要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 1.关于文化研究的视野。有的同志从地理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的发生与发展,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在陕西、山西、河南、关中,其发展走向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在文化研究的现状上,有的同志认为不应只注重官方记载、古书典籍,忽视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及中国历史上的朝贡文化。有的同志认为应当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的文化比较研究,以揭示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或多国可能胜利论的提出,是历史唯物主义从早期的突出经济状况决定作用向着注重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发展重点转变的突出表现。恩格斯的合力论是这一转变的内在的理论动因和理论标志。从恩格斯至毛泽东,对历史发展观相对平衡性质的论述表明,历史发展只是相对平衡的状态。无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是经济状况与上层建筑之间,它们之间的矛盾平衡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恩格斯合力论由此开辟了历史发展的两条合力路径,其一是相对失衡,其二是相对平衡。历史发展表明,两条路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无论是走向绝对失衡,还是绝对平衡,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究竟是所有制形式,还是经营方式,这是涉及到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采用股份制和采用股份制限度的重大理论问题。 股份制并没有一个确定定义,只是在其产生、发展、流行的三百余年历史中形成了一定规范。有的认为:股份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相联系,作为解决生产社会化和资金相对分散为不同所有者占有这对矛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有的认为:股份制是私有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即是一种所有制形式。若按照前者的认识,则会得出在我国可以不加限制地发展股份经济的结论。因为我们没有理由对生产力的组织形式进行拒绝和限制。若按照后者的认识,则会得出不能实行股份制的结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在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决定精神,但在一定条件之下,精神对物质又转过来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近来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决定作用,只是第一性决定第二性的关系,即本原与派生的关系,所以若讲精神的反作用是一定条件下精神对物质的决定作用,就会导致“精神万能论”,陷入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相似文献   

12.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近来史学界对四川义和团运动同反教会侵略斗争的关系,众见纷云,各说不一。有的同志说:四川义和团运动和反教会侵略斗争是两回事,根本不能混为一谈;也有的同志认为:四川义和团运动同反教会侵略本身就是一回事,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对于上述两种观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四川义和团运动同反教会侵略斗争的实质,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同一个历史阶段中的各有差异的历史事件,但就其性质来说,则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一些文艺理论教材中,在报刊的讨论文章中,对文学批评的核心内容——批评标准问题,众说纷纭,集中到一点就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文学批评标准理论,提出不同韵看法。如有的说它是庸俗社会学的一种表现,有的甚至说它是打击作家作品,造成文学批评严重弊病的根源。总而言之,它是不科学的,因此必须用新的标准取而代之。新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同志提出“真善美”是文学批评的标准;有的同志则认为文学批评标准应当回到恩格斯提出的“美学和历史的观点”上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觉得这些新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前,钱钟书先生发表的著名的论文《通感》,为修辞学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从此,修辞学家们开始研究钱先生的通感理论,相继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有的同志把通感作为一种新的修辞格,写进学术著作;一些新出版的或修订的现代汉语教科书中,也为它开辟一栏,向读者宣传讲授。不过,也有同志认为,通感是一种心理活动,“不能同修辞格混为一谈,它只是修辞格的心理基础,……只能是某些修辞格的‘深层结构’”,如果“让它在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皇权主义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这是当前史学界讨论农民战争皇权主义的一个中心议题。一切分歧意见,几乎都同对皇权主义的理解有关。皇权主义一词是斯大林在《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一文中,评论俄国农民战争领袖拉辛和普加乔夫时提出来的。据此,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反对地主,拥护“好皇帝”;也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帝王思想”。的确,几乎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要打出“好皇帝”的旗号。有的拥护现存的“好皇帝”;有的愿意别人当“好皇帝”,自己来拥护;有的希望自己当“好皇帝”,要别人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有关的折旧基金问题,理论界认识很不一致,例如:在折旧基金性质问题上,有的同志认为折旧基金具有补偿基金和积累基金二重性:有的同志则认为折旧基金只有补偿基金的性质,不能作为积累基金来使用。在折旧率的确定以及折旧基金的使用问题上,有的同志认为目前我国折旧率偏低,今后应加速折旧;有的同志则认为加速折旧的办法对我国不适用等等。对此,我们拟以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为依据,谈谈看法。马克思认为,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本质上是补偿基金,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又可以作为积累基金使用。即折旧基金作为再生产过程给予固定资本价值损耗的补偿,它是补偿基金;折旧基金作为一种货币资金沉淀,可以作为“新”的投资,它又可以作为积累基金使用。他在分析了固定资本周转同流动资本周转方式具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法制报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一日,报导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年会暨武汉理论讨论会概况,提及与会同志对承包合同性质的不同观点:“有的同志认为,承包经营合同是一种民事合同。有的同志则认为,承包经营合同是典型的纵横交叉的经济管理关系,它既有民事合同的特点,又有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它是一种经济管理合同,是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管理关系在合同中的体现。也有的同志提出,承包经营合同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合同,它是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无论从主体、内容、客体,还是从签订程序和形式上来看,都与一般民事合同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正> 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的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提出的“不平衡”是普遍规律。有的认为“不平衡”不是普遍规律,而是特殊规律。认为“不平衡”是特殊规律的又有两说:一说“不平衡”是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一说“不平衡”是剥削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过时。有的认为“不平衡”根本就不是一个规律,而只是一种“现象”,或一种“关系”。后来,又有人持折衷看法,说“既平衡而又不平衡”是规律。我以为,这些意见都难以反映人类社会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发展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提出发挥地区优势的方针之后,理论界多数同志认为应该用“比较成本费用”作为衡量优势的标准;有的同志认为这一方针是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一种应用。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选择成本原则是发挥地区优势的理论依据,并具体分析和论述了这一原则的内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久以前,北京史学界的一些同志曾就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志主张今后不要再采用这种提法,以免产生种种流弊;但另外一些同志则认为这个口号本身并无根本性的错误,仍能成立。我认为,历史学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作为一个口号,我们最好采用“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服务”之类的提法,去掉“政治”二字,以免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历史科学应当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本文不打算对口号本身做更多的讨论,仅想就这个问题的实质试作一些分析。以下谈四点意见,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