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我国的生产力、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提出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粮食发展战略;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系统科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由多因素综合投入形成、多要素综合产出表现的农业生产力,它是衡量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一个权威性、综合性、科学性指标.由于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概念的科学内涵和指标设计,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定论,故本文仅结合四川农业的实际情况,对四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一初浅研究.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管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综合开发,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十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方面已经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后,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曲折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八十年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其效果都因是否遵循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而明显不同。回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违背生产力要素的配置规律,是造成我国农业长期落后和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及由此带来的破坏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的种种因素仍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揭示农业生产力呈梯次分布的性质是深入认识农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重要标志.选择农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及其衡量指标,确定每个构成因素及其衡量指标的权重,从而测算出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值并对其作梯次划分,可以据此对农业生产力在质的规定上和量的差别上进行剖析,以揭示出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力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为有针对性地实现农业生产力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在诸多因素推动下我国农业迅速发展。正确认识不同生产要素的性质特点,进而揭示生产要素变动与农业增长的关系,对于制定新世纪农业发展战略,促使全国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从区分影响农业增长的实体因素、非实体因素出...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的农业经济思想十分丰富,特别是他变革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思路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更具价值。刘少奇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的构想是一个“三步曲”,特点是把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看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反对盲目冒进。刘少奇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其主要措施是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扩大农业经营、保护农民利益等。上述思想对当前发展我国农业的启示是:要稳定和完善承包责任制,靠科技兴农,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创业投资发展轨迹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业创业投资是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而探索农业创业投资的发展规律对促进我国农业创业投资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历年我国农业创业投资的有关统计数据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创业投资资本的来源及结构、农业创业投资资金的阶段分布、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和农业创业投资项目的投资强度等,初步探索出了我国农业创业投资的一些发展轨迹,并总结出了五点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济形势与农业经济展望(上)台湾著名农业经济学家陈希煌一、前言自从产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提高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生产力是建立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因此科学发达的欧美国家,挟其科技优势,形成国际政治与经济强权,一直对世界形成支配力量,而在国家利...  相似文献   

11.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潜藏着新因素的萌芽.对农业生产作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调整,其表现在选育优良品种,自国外引进新品种;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农村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发挥区域农业特色.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农业生产要素质的改变,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新旧技术间差别效益的过程.影响农业科技进步有内部因素,即科技传播过程中的给体、中介体、受体诸方面因素;有外部因素,即影响农业科技传播进程的外在条件,如经济、文化、制度等.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现实状况,从社区发展理论角度阐述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外部因素,即社区自然环境和社区系统规范二因素,并对此进行分析,试图寻求加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将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路径。目前,发达国家的推广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以大学(农学院)为依托的推广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公私合作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以农业协调组织为纽带的推广模式。分析和总结美国、法国、日本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其特点,对我国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改革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和运行机制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曾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结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小部门化趋势出现.在这个新时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关键是走农业工业化道路,这是科学发展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体现.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目的,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功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功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1科技是生产力三要素形成的基础众所周知,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人的因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物的因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任何生产形式下,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国现实农业生产力水平使得农民无法通过经营农业增加收入。因此,本文提出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存在创新主体错位、技术供需脱节、农业技术推广及指导薄弱等诸多问题,本文探析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商业规模是商业生产力的外在表现,体现着商业生产力系统得以运行的数量规定.影响商业规模的因素,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其中,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商品生产规模是决定商业规模的根本因素;体制与政策则是影响商业规模的直接因素,也是商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商业平均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期社会总产值的增长率.今后,我国商业产业规模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扩张的趋势.作者对我国商业发展的总体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汉唐之间的牛耕和犁耙耱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我国古代有着素称发达的农业,在世界农业史上曾长期居于领先的地位。研究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农业生产力的状况,弄清其发展脉络,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不拟涉及汉唐间农业生产力问题的各个方面,仅择取其中的牛耕方式和犁耙耱耧等几种主要畜力牵引农具试作初步探讨,以期能对当时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陈昭峰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必将为我国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