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产生了贪赂罪,本文试图对古代贪污贿赂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屡次的探讨,认为应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方面来分析其根源;并对古代的惩贪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供后代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夏朝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惩治官吏的贪污受贿行为。据《左传》引《夏书》载:“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皋陶,据说是尧、舜、禹时的“理”,即法官。昏是掠人美名,即今诈骗罪,墨是贪以败官,即今贪污受贿罪,贼是杀人不忌,即今杀人罪。凡犯这三种罪者,按皋陶的刑法规定都要处死。商周时期也有此类规定。《尚书·洪范》载有整顿吏治的内容,其中有“四曰听”,听即受赃,受赃必罚。西周穆王制定的《吕刑》规定了“五过”即官吏的五种罪名:惟反、惟官、惟内、惟货、惟来。其中惟货是敲诈勒索、行贿受贿;惟来是接受请托,贪赃枉法。三代法制未备,然皆有此类规定,足见当时对官吏贪污受贿行为严重性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治贪惩腐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治贪污腐败是古代中国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严格考绩制度以及强化封建教育等手段以治贪惩腐,它对于整饬吏治、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而又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内容对当今现实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腐败因私有制的出现和人的"兽性因素"泛滥而产生。其作为社会的无益耗损,日益成为制约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各国都在寻求惩贪治腐的良策。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在惩贪治腐方面也有着充分的历史资源。认真学习,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历史资源,对我国当下的廉政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为求得政治清明、吏治清廉,古代中国每一个新兴王朝不断致力于倡廉惩贪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值得肯定的作用。但从来没有从根本上遏止住腐败的汹涌浪潮,没有摆脱盛极而衰的轮回,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历史的怪圈。对此,从历史的视角予以审视和反思,于当今社会转型过程中如火如荼的反腐败斗争,当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惩治贪污腐败是中国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严格考绩制度以及强化封建教育等手段以治贪惩腐,它对于整饬吏治,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而又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内容对当今社会治理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魏前期监察机构不健全,官爵无禄,虽法网严密,但仅靠运动式的突击巡行,使吏治不举,中期能建立正常的官吏考核、升迁制度,以俸养廉,又以严法治贪,树立御史台权威,提高其权力,敢于从亲近者正法,进行正面教育,故吏清政平,后期因统治阶级本行“宽以摄下”政策,皇权衰落,阶级、民族矛盾尖锐,权力交易网盛行,使得御史台不能正常行使职责,御史素质下降,甚至沦为权力斗争工具,终于世风日下,吏治大坏。  相似文献   

8.
重典治国,重法惩贪明太祖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可称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1368年明王朝初建,朱元璋刚登上皇帝宝座,就反复告诫臣僚们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1]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这段面谕手令,有的臣僚听从信守;有的臣僚却置若罔闻。无视圣命的臣僚们,在经济命脉上,不该“拔毛”的偏要拔毛,不该“摇根”的偏要摇根,贪赃枉法,不知自忌,祸国殃民,危害深重。对此,朱元璋极为愤懑,认为如果对“拔毛”者不惩,对“摇根”者不罚,岂不是“养稂…  相似文献   

9.
王化清 《山西老年》2013,(12):34-34
清朝大书画家郑板桥曾任山东潍县县令。一天,一个老农找上门,恳求郑大人出个告示,帮他找回丢失的牛。  相似文献   

10.
独自闯出一片天空,或者集结三五个好友的力量,合力干一番事业,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梦想。创业需要梦想,但是光有梦,不付诸行动,再美的梦也难以成真。很多人会问,创业成功的奥秘在哪里?来看看下面这两个故事吧,或许会对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9,(6):80-80
壹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斋两则     
荀子十五岁就离开家乡到齐国去讲学。他当过多年祭酒(即校长),又四处奔波,几乎跑遍了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天遇见一位儒生,口中念道:"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大叫一声:"差矣!应当  相似文献   

13.
一年元宵佳节,乾隆皇帝同大臣们一起来到翰林院文华殿猜灯谜。步人大厅,只见有一盏灯上写着一副谜联,要求上下联各猜一字。  相似文献   

14.
鉴于元末贪吏横行、社会腐败,终致覆亡的教训,朱元璋深知“此弊不革,欲成善治,终不可得。”于建国之初的洪武四年即“命自今官吏犯赃罪者无贷!”洪武二十五年,“命户部备录文武大小官品数,给俸米之数,以米计谷之数,又计其田亩出谷之数与其用力多寡而为之书。至是编成,赐名曰《醒贪简要录》,颁布中外,俾食禄者知所以恤民。”(《太祖实录》卷二二零》)以“吾民之艰”与官吏之“坐享天禄”相对照,从而促贪吏之“醒”。但,总有冥顽不醒者,因而不能不“惩”,朱元璋对此亦不曾手软。据  相似文献   

15.
瓜农难秀才有个秀才去赶考,在路上感到口渴。忽见前面有一个菜园子,一个白胡子老人正在看园。秀才上前问道:“老伯,我很口渴,能给我根黄瓜解解渴吗?”看园老人看了看他说:“看样子你是个渎书人,那我考考你,答对了就送你黄瓜解渴。”秀才答应了。老人说:“身穿红袍,头戴绿帽,坐在泥里,呆头呆脑。”  相似文献   

16.
北宋初年惩贪措施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 ,太祖、太宗针对官场严重存在的贪污问题 ,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 ,在体制上 ,削夺地方财权 ,限制地方官员无度贪污的条件 ,禁止官员以权经商 ,加强国库管理 ;在监察体系的构建上 ,注重严格选择监察官员 ,建立举报贪官的奖励制度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在打击贪污方面 ,从严立法 ,从严执法 ,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其中一些措施是值得认真研究并加以借鉴的。同时北宋初年惩治贪污也有其有限度、不彻底、不全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仪琳 《山西老年》2014,(8):42-42
总督妙对知府清光绪二十年的一天,松江知府五十寿辰,寿宴上有一道菜叫红烧鲈鱼,知府触景生情,即兴出句云:"鲈鱼四腮,独占松江一府",命其幕僚当场立对。幕僚们面面相觑,无一能对。知府遂命将此句高悬门外,声明有能对出下联者,敬请入席,奉为上宾。适逢两广总督张之洞微服私访,路过知府衙门,看到后微微一笑,抬手揭榜而进,高声对出下联:“螃蟹八脚,横行天下九州。”知府听音识人,急忙跪拜:“不知总督大人驾到,有失远迎,祈求恕罪!"”  相似文献   

18.
神童智辨忠奸南宋时临安(今杭州)城内,有个名叫俞嘉的孩子,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七岁即会吟诗作对,平日谈吐也不同凡响,故被称为“神童”。  相似文献   

19.
南宋时,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词。一日,她与丈夫赵明诚正在家中研究古诗词,邻居鲁二婶进来了,说要借东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治贪惩腐颇有成效者,当推秦代。秦治贪首先立法极严,堵塞一切贪赃孔道。其次,严格官吏的任用、考核、监察之法,尤严官吏腐败行为的监察举劾,使违法贪赃者极少逍遥法外。第三,法贵有信,重在执行。“法”的核心在“信”,信者,树法之至高威信,信赏必罚,对贪赃之官决不姑息;权者,手执至高无上之“法”,形成不可犯之威信,其政权必具无上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