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非洲国家的军费开支逐年增长,其常规武器的进口额也日益扩大,并在地区武装冲突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俄罗斯是非洲国家主要的武器来源国,其武器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的战乱与冲突。美俄对非军售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美俄为了拉动本国经济,积极拓展非洲军火市场。军售对军火出口国和军火进口国有着不同的意义。对美俄来说,对非军售既意味着丰厚的经济利润,又可谋求对非政治影响力。对非洲国家而言,美俄军售带来的并非和平、安全及经济发展,更多的是无尽的灾难和战争。中国对非军售以加强非洲国家国防,促进非洲国家与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为主要目的,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对非军售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国家利益是决定一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动因。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对其非洲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背后的动因就是美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本文以美国在非洲最重要的三项利益——战略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为分析框架,将二战以来的美国对非政策划分为冷战时期、冷战结束至"9·11"事件爆发和"9·11"事件以来三大阶段,梳理在各个时期美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及据此推行的对非政策。基于美国在非洲国家利益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判断,本文认为尽管特朗普的对非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自"9·11"事件以来确定的美国对非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前,国际关系体系建立在国界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上。在欧洲,现存边界的神圣性在1975年8月1日庄严地固定了下来,当时,33个欧洲国家加上美国和加拿大签署了赫尔辛基文件,它规定“从温哥华到海参崴”的主权国家一切地区范围内的边界不可破坏。曾经作出不少努力,以把这种固定各国际法主体的边界的经验推广到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推广到非洲和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4.
国际制度的建立既是国家对国际问题处理的思考,也是国家对制度内部价值观念的维护和追求的结果,这使得国际制度的建立过程伴随着内外两个逻辑。分析北约建立和扩大的历史,能够揭示制度化两重逻辑的影响发挥。冷战期间北约建立和扩大的外部逻辑在于抵抗苏联的威胁,内部逻辑在于保护跨大西洋地区的民主规范,并将西方国家的认同镶嵌于实体性的制度体系之中。冷战之后,北约的外部安全逻辑重要性有所削减,但稳定冷战后时期的中东欧国家,将其纳入到欧美制度化的网络之中,并把自由民主规范传播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部逻辑则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遏制苏联对非洲新独立国家的影响,加强冷战争夺,肯尼迪政府大力调整美国对非洲的政策,经济援助成为肯尼迪政府“新非洲”政策的主要内容。通过扩大援助规模、丰富援助种类、扩展援助国别分布等方法,肯尼迪时期美国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联系和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国家,作为对世界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和义务的国家,面对冷战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率先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且是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中俄关系是冷战后大国关系建构的新范例,两国相互借重,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共同维护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东盟成立以来,其外交政策重心几经波折,身为实力弱小的国家间联盟,外交战略的选择至关重要,而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战略支撑也同样关键。冷战结束后,东盟把外交战略重点从依附和试图中立向均势外交转变,源自西方的均势思想在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均势理论成为贯穿东盟新时期外交战略的理念,在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理论支撑作用。东盟依托该理论,成功完成了外交战略转变,实现了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参与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的特点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以及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认识的转变,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为非洲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参与非洲维和不但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非洲国家的稳定,而且对中国有着重大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合作组织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原则发生巨变后的产物.它的出现顺应了冷战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西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历史契机.抓住机遇,深入研究对策,不但可提升中国在上合组织区域内的经济影响力,而且还有助于中国西北地区在国家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地区优势,并因势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经贸格局,合力改善地区经济面貌.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欧盟根据变化的国际和地区形势,逐步调整对非政策,并在多边、地区、次地区和双边层面形成比较完整的对非政策框架。从欧盟对非政策演变的视角看,新形势下,欧盟在对非洲战略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将政治对话纳入双方合作框架,并显著提高政治合作的地位;将发展与安全关联,加强对非洲安全治理的介入;加强与非洲在全球和新兴问题领域中的合作,使欧非关系超越双边走向全球层面的战略协调;将传统的"援助—受援"范式转变为"平等的伙伴关系"。国际体系加速转型是欧盟调整非洲战略的结构性动因。展望未来,欧盟会进一步加大对非关注和投入力度,特别是突出政治对话与安全合作,以扩大对非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国际论坛》2008,10(5)
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非洲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本国经济的发展,日本也对其非洲政策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其对非外交呈现出积极姿态,对非洲国家的渗透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求全面增强在非洲的影响力。本文意在探讨日本对非政策调整情况及未来日本对非政策的走向,以便为中国发展对非关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63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旨在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合作,并保卫非洲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为此,非洲统一组织成立后,对危及非洲统一和稳定的边界和领土争端做了大量调解,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变化万千,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归纳起来,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际关系的总体日趋缓和,世界规模的战争可能性减弱,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加剧,世界并不太平。国际社会普遍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以利地区和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把推行西式民主与价值观作为其对非战略的首要目标,把经济援助作为其在非推进西式民主的工具,形成了民主援非的新模式。中国则把扩大对非经贸合作、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双赢作为对非战略调整的重点,通过改革援非的方式,形成了民生援非的新政策。美国民主援非成效不甚理想,中国民生援非政策却因较为理性务实而获得了持续推进的动力。对于非洲而言,任何援助政策都无法替代非洲国家的自主努力,其未来发展只能以内源性发展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冷战不仅仅是美国与苏联的事情;美苏冷战的结束不代表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美国冷战任务完成的标志应该是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全球消失,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符合美国标准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在东欧、独联体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以及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情况具有不同特点.总体是:美国还在推进冷战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正如最近在非洲发生的事件所显示,大规模的迁移就是一个例子。大规模迁移不仅是社会不稳定的产物,而且是社会不稳定的成因。不稳定不仅与移民的流动有关,而且与流亡者的政治因素有关。值得  相似文献   

17.
非洲殖民化发端于19世纪初,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一战后已进入全面深化时期,非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和经济附庸。在非洲殖民化进程中,充满了非洲人民为非殖民化而进行的斗争。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二战结束后,非洲的非殖民化斗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非洲的非殖民化斗争和胜利既具有不平衡性,又具有全非性质。值得指出的是,非洲国家独立三、四十年的实践,尤其是80年的现实证明,非洲的非殖民化斗争远没有结束,要最终摆脱殖民化的影响,非洲国家还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乘势兴风作浪,对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上海合作组织组织的创立,顺应国际和地区反恐潮流,创立区域反恐机构和机制,全方位展开多边反恐合作,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了中亚地区恐怖主义的蔓延,为中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孙晓萌 《国际论坛》2013,(5):67-72,81
豪萨语作为西非地区通用语,也是豪萨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尼日利亚国家独立后长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体化与培育统一的归属感、认同感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民族建构。本文以非洲本土语言为视角探讨尼日利亚国家民族建构,阐述豪萨语的语言发展进程及其具备的政治属性、在地区政治和文化教育方面对北尼日利亚民族整合发挥的作用,进而分析豪萨语对尼日利亚国家民族建构产生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崔戈 《国际论坛》2015,(1):74-78,81
肯尼亚位于大非洲之角的战略位置以及殖民时期与宗主国英国的紧密联系,使其在独立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一直是西方阵营坚定的盟友,并成为支撑美国在东非与非洲之角利益的重要国家。冷战结束后,肯尼亚的战略重要性下降,又因老布什政府在非洲推行多党民主制,美肯关系曾一度紧张。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美在非洲经济利益的凸显和恐怖主义威胁的日趋严峻,特别是1998年美驻肯大使馆恐怖袭击事件,使得美再度重视美肯关系。"9·11"后,美国调整其国家安全战略,将反恐列为首要任务,肯尼亚成为美在非反恐战略的三个支柱性区域大国之一,美肯关系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