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上河村这个独有一户的小山庄上,有一位默默地与命运抗争了几十年的老人;一位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的老军人。在他的目光中,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1923年9月,赵贯珠老人出生在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上河村一个贫寒的家庭。1943年,20岁的赵贯珠想参加八路军。可如何与八路军联系呢?就在此时,他姑夫秦万华找上门来。当时抗日主要是靠打游击战,战斗中最头痛的事,就是连找几支步枪都十分困难。这次八路军壶关独立营特地派秦万华到敌区附近一带找一个精明能干、又熟悉本地地形的年轻人,深入敌区内部搞点军火武器,  相似文献   

2.
我没有见过父亲,却在65年后到了父亲生前所在的部队,平生第一次感到别样的温暖。我是一名退休教师,祖籍山西省临县安业乡任家沟村。1 947年我6岁那年,我的父亲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的教导员,不幸在指挥陕西蟠龙战役中牺牲,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3.
在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壶关县李掌村,从1985年到现在,坚持12年为村民举办集体婚礼,国家民政部的领导说:“中国农村的文明从这里开始了。” 在李掌村,谁家娶媳妇,都要在腊月的时候,到村委会体检、登记,然后等腊月十八这一天,参加集体举行的婚礼。于是,腊月十八这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6,(3)
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就在人们普遍看好他的前途时,中科院却在2003年将他劝退回家。他到底怎么了?打造出来的“神童”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魏炳南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因打仗负伤一直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是县百货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资过人的魏永康,成了这个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象为贵州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3 776名儿童,对其从学龄前(4岁)到四年级(10岁)进行追踪研究,采用线性模型、离散模型和多项倾向得分加权匹配(MPSW)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变量、干预与长期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接受过3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和接受过2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在刚进入一年级时,语文、英语和数学方面的成绩非常接近,落后于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到了三、四年级,接受过3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已经努力赶上了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接受过2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与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的成绩差距不断扩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儿童多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长效的学习能力,消减长期的淡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东水问计     
回顾当年在县、乡工作期间,请过不少专家、领导当参谋、做顾问,请他们在关键时帮助把握方向、提出高见、指导工作。李金和同志就是我在石坡公社任主任时请教过的一位。李金和系“三八”式老党员,曾任中共壶关县委常务副书记,离休后自愿安置回原籍壶关县石坡乡东水村。李书记长期在壶关工作,以深入群众、讲究实际、生活简朴的良好作风取信于民,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李同志”。李同志有一儿一女在外工作,平时家中只有他与老伴,时有客来,烟茶招待,十分热情。李同志说话幽默,记得我与公社朱书记每次去他家,见面他第一句话总是“贵客临门,改善改…  相似文献   

7.
临猗县政协常委阎自勉,今年62岁。26年来,他奉养舅母胜亲娘,誉满乡间。 阎自勉祖籍永济县,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由于家境贫寒,他小小年纪便与哥哥沿街乞讨,饱尝人间辛酸。8岁那年,自勉随父亲到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的舅父家拜年,膝下无儿无女但生活可达温饱的舅父舅母戏言要留自勉做儿子,饿怕了的小自勉欣然应允。下午当父亲要领他回家时,他歪着小脑袋说:“舅舅要我给他做儿子,这里就是我的家。”从此,他正式成为舅父家的一员。  相似文献   

8.
1917,周致齐出生于山西省中阳县弓家湾村。周家是书香门第,耕读世家,在当地颇有名气。父亲是晚清秀才,在村里教过私塾。周致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32年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太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上党老区——山西省壶关县,发生了两则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的发生恰似一曲正反变奏曲,耐人寻味,余音不尽。第一则故事的名字叫: 杨小肥“认死理”岁近花甲喜入党 主人公——杨小肥,壶关县常行乡罗掌村人,现年58岁,从事个体理发生意已有40年历史。早在60年代初,25岁的杨小肥就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在  相似文献   

10.
狮子de性格     
南湘源是我的小学同学。他父亲是湖南岳阳人,据说是“没落贵族”出身。听村里的老人讲,他父亲由于犯了什么“事”(失手打死了一个人),为了逃避官司,就以“做生意”的名义坐“渡船”到了湖北。他流浪到我们村,和村长的女儿结了婚,就永远住在我们村了。南湘源出生时,他父亲仍然对湖南的老家恋恋不忘,所以给儿子取名叫“湘源”。南湘源和他父亲一样,喜欢说“我们湖南人”  相似文献   

11.
古云:“八十老, 去栽桑,一日不死度时光。”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勤劳不息的传统美德。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的林业队队长、山西省林业劳动模范石双砚,就是一个典型的“老愚公”式的人物。他20 年如一日,带队绿化荒山800 亩,曾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那是1987 年初春,气候乍暖还寒。时年已60 多岁的石双砚, 担任了由11 名热心林业建设的老年人组建的林业队队长。石双砚当上队长后, 一心扑在林业生产上, 不计个人得失,忘掉年龄和疲劳, 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他带领队员们一直奋战在荒山秃岭上。一年三百多天的中午饭他和队…  相似文献   

12.
今年16岁的蓝川,家住广西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佛子村,是一名初中三年级学生。在他3岁时,父亲蓝忠国给顾客维修汽车时发生意外高位瘫痪,母亲几年后离开了这个家。此后,蓝忠国坐在轮椅上,继续经营以维修农用车为主的修理店,艰难地维持父子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李步福是山西省柳林县的一名退休干部,今年63岁,1971年入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公社主任、下乡办主任等职。长期的基层工作,使他对"三农"工作充满了感情。2002年,他离岗后,婉言谢绝了许多企业的高薪聘请,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劝说,毅然回到家乡后冯家沟村,带领  相似文献   

14.
阳光洒在加州贝弗利希尔斯的“半岛旅馆”的庭院中,贾森·加兰尼斯取出手机,接听了一位巴基斯坦银行家的电话。他刚和一位著名的亿万富翁之子联络过。此前,他和一位牛津大学的系主任通了电话。 “我相信人们正谣传是我父亲在控制一切”,30岁的他说:“若是这样,我已经令许多人陷入困境了”。他的父亲也够神通广大了。过去的15年,贾森的父亲——约翰·彼得·加兰尼斯——是在装有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大学     
正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  相似文献   

16.
刘希 《社区》2013,(18):60-60
现在全国倡导节俭,我们家也刮起了“节俭风”。前两天,父亲过六十大寿,我打算在酒店为父亲办生日宴,姐姐却不赞成。姐姐说:“爸爸不喜欢讲排场,我们自己在家动手为父亲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比在外面吃要实惠得多。”当我把姐姐的想法转告给父亲时,他笑着说:“还是你姐了解我,在家过生日既节俭又有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7.
感人的孝子     
壶关县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原天兴,对父母孝敬备至,是出名的孝子。人们夸赞他,他却风趣地说“我这个孝子是“逼”出来的。有关他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众人有口皆碑。 几十年如一日 老原上无兄姐,下无弟妹,赡养父母的担子就落在他一人身上。父亲当年被日本侵略军的子弹打成残废,是个破子,现已87岁高龄;母亲在世时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病;他因工作关系,同父母分居两地,所以对父  相似文献   

18.
在运城市,人们一提起原地区教育局长、山西省督学温梦鱼,无不伸出大拇指。他热爱教育事业,关注教育改革,至今虽已75岁高龄,仍担任着运城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市直家长学校总校长。近日,笔者慕名采访了这位把全部身心融入教育事业的长者。温老脸色红润,精神矍铄,十分健谈。我们谈天说地,但“三句话不离本行”,他谈得最多的仍然是教育。温老的家庭是一个教育世家,从他父亲起,已是四世执教11人当教员。他的父亲温歧风,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在全省高小毕业统考时荣获临汾县第一名,名扬平阳大地,原本已录取到省立六中,…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大政治家、大学者,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在二十岁以前,曾跟随父亲王益宦游过今天的江西、江苏、广东、河南等省许多州县,对官场现状与风土民情有所了解,早具“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二十二岁登进士第,从这年直到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四十九岁时提升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他先后担任过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常州知州、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皇帝秘书)等职,在同僚中声誉卓著.仁宗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万言书》)中提出了一整套革新政治、改革教育、开源理财的主张.熙宁元年(1068),神宗召见他,  相似文献   

20.
小夫妻     
一个六岁男孩儿告诉他的父亲,他要娶住在街对面的那个小姑娘。父亲是一位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经验。他并没有笑话孩子。他说:“这可是个大事情,你们俩认真地考虑过了吗?”“当然!”男孩儿回答道:“我们俩在我的房间住一周,下一周住她的房间。两家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