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渝晨 《社区》2008,(21):25-27
一位重庆媳妇,一位陕西婆婆.地域界线并未让她们重蹈《双面胶》里的婆媳覆辙。她们有过最直接的饮食差异,也有着生活理念上的不同。但是婆婆没有向儿子喊冤,媳妇也没找老公哭诉,两个女人靠着彼此的耐心和信任,最终成为了亲如母女的一对婆媳。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省永济县卿头镇卿头村,有一个四世同堂的14口之家,母慈子孝,婆媳和睦,在四邻八村颇有名气。 这家的家长是百岁寿星孙梅花。她早年丧夫,守寡40多年,为人厚道,家风严谨纯朴。她66岁的儿子周云若是从永济县电业局退休回乡的老干  相似文献   

3.
浅析当代农村家庭婆媳不和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婆媳不和是当代农村的常见的社会现象,经济纠纷、观念差异和外人挑拨是引发当代农村婆媳不和的重要原因.婆媳不和给家庭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调处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应从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素质、婆媳相互理解以及发挥儿子(丈夫)的中介作用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  相似文献   

5.
曾经,歌坛天后王菲与婆婆——李亚鹏的母亲,是一对纠缠不清的麻辣婆媳,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让她们前赚尽释。  相似文献   

6.
现代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婆媳关系便是其中之一。婆媳冲突影响了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婆媳冲突是由于婪媳双方对对方角色理解的偏差,利益、权力的争夺,婆婆、儿子、媳妇三者的互动不良.社会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循着这些原因,笔者就如何缓和婆媳冲突,解决婆媳之争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在平定县马山乡营庄村的一户农家小院 里,居住着一位精神矍铄、80高龄的老人。和老人同住的是一对膝下有一双儿女的年轻夫妇,他们之间祖孙相称,和睦共处,已十载有余。 老人名叫李士英,祖籍五台县小南坡村,他无儿无女,在平定县任教30多年,直至离休,定居于营庄村,村里人都称他“五台李老师”。小院的主人名叫耿润生,他原本是李老师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蒋秋岚 《社区》2012,(14):49
俗话说:"十对婆媳九不和",很多人认为婆媳关系最难处。但浙江省杭州市三墩镇庙前街社区的吴玉珍和沈利琴这对婆媳却让街坊邻居们见证了胜似母女的亲情。吴玉珍,一位50后的婆婆;沈利琴,一名80后的年轻媳妇。7年来,她们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扶持,彼此间尊重、  相似文献   

9.
吕文 《山西老年》2014,(4):33-33
“我家的儿媳妇是我相中的,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心灵手巧,还勤快。”近日,笔者来到孝义市晋华市场张秋红的家里时,张秋红正在为她的婆婆穿衣服、梳头发。张秋红嫁进婆家近30年,婆媳俩相处和睦,一直都像母女一样,从未红过脸。  相似文献   

10.
儿子现在英国读小学。几年前入学时,校长向家长介绍学校时的开场白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要让孩子们爱来上学!”儿子现在上三年级了,他的确喜欢上学。英国的学制是每年有3个学期、3个大假。和这里的许多小伙伴一样,假期没过几天,他就掰着手指数日子、盼着上学。孩子喜欢上学,原因很多,但照我观察,主要有二一是学习没有压力,他把学校当成能与小朋友共处的好去处;二是教学方法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11.
散文的诗意     
关于作家创作劳动的论著,我们迄今所见无几。人类活动的这一奇妙的领域,实际上还根本没有人去探究。 作家自己往往不乐意讲他自己的创作劳动。这不仅因为作家所固有的形象思维和理性推论不易和睦共处,难以“用代数学去检验和声”,而且还因为,作家可能耽心自己会陷入古代寓言中讲的那  相似文献   

12.
蜜糖婆媳     
佚名 《百姓生活》2010,(10):27-27
年夜饭后,妈妈拉住嫂子说有事,却吩咐我和哥哥去收拾那堆小山似的杯盘碗盏。我们好不容易拾掇清爽,人家婆媳已坐在阳台摇椅上品茶了。我大叫道:“这不公平,专门欺负我们这些没婆婆疼的人!”一家人都笑了起来。哥哥打趣说:“你眼馋也没用,她们是天赐的婆媳缘。”妈妈叹息道:“缘分不是天赐的,是自己修来的.”  相似文献   

13.
婆媳情深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的,但在彭泽定山脚下却传颂着一段婆媳情深的佳话。陈水娥,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勤劳俭朴、善以待人,尤其是待自己的婆婆如同亲娘,知道她的人无人不啧啧称赞,说她是人们学习的楷模。陈水娥的婆婆中年丧夫,守寡养大一个独生儿子。陈水娥自嫁给老人的儿子以后,就把老人当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把苕帚,如果把它解开,你能把枝条一根根折断,要是系好呢,看你折不折得断它。——绥拉菲莫维支:“在夜晚”大家都知道那个七根树枝的古老寓言。有一位老汉,也算颇有点文化的人,他大概也读过这个寓言。他为了使儿子们和睦地一同生活下去,一天,他把儿子和儿媳们都召集起来,把七根树枝束成一束,叫他们折断这束树枝。儿子们一个个地试了一试,都失败了。这时,老汉把这束树枝拿了过来,把它拆散,就很容易地一枝枝地折断了。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是以人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人类远古历史的研究,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发现人类文化的本质,消除人类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推动世界各民族的和睦共处与共同发展,并对现代文明作出反思,指导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婆婆备忘录     
婆媳之间如何和睦相处,早已成为一个极具共性的世界难题。特别是在中国,这个问题尤其让人头疼。但只要善于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婆媳之间的许多矛盾,其实主要来源于双方的不理智。人既是自然的动物,又是社会的动物;既是感情的动物,又是理智的动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理智化”代替“情绪化”应当成为中国的“婆婆”们处理婆媳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也许,下面这些对婆婆的提示,对妥善处理好婆媳关系有帮助。——婆婆对儿子结婚后的变化要予以理解。结婚后,儿子必然要为自己的小家庭多尽些责,相形之下,替母亲考虑得自然就少一些。这是人之…  相似文献   

17.
她没有北京户口,与同样没有北京户口的他,带着两个儿子,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他们以捡垃圾为生。在垃圾堆里,她扒出了五朵金花——5个被遗弃的女婴。她们不是体弱多病就是身有残疾。可他们用捡垃圾的微薄收入,治好了她们的疾病,要把她们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北京电视台《真情互动》节目,报道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我和婆婆     
一出反映婆媳关系的传统折子戏《杀狗》,至今仍然常演不衰。的确,婆媳关系历来就是一道难题,往往婆媳间失和、冷战是常事,有的甚至闹到冤家对头、势不两立的地步。因而我常常感到很幸运,因为我当媳妇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和我的婆婆红过脸。虽然长幼有序,但我们却相处得像知心朋友一样。连她儿子都感慨地说,我们家现在是媳妇第一,儿子第二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现代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渐渐发生了变化,婆媳这一家庭关系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婆媳矛盾也逐渐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从社会学角度看,婆媳矛盾的根源是由于争夺家庭地位与资源,婆媳双方心理预期与实际差距,对对方角色理解的偏差,以及传统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婆媳间的冲突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谐,本文将就如何缓和婆媳冲突,解决婆媳之争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柯尔克孜族自治地方民族关系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我国惟一一个以柯尔克孜族命名的自治州。在这个柯族自治地方生活着10个民族的居民。维吾尔族人口最多,在农区影响也最大;柯族在牧区占主导地位;汉族则主要在城镇发生影响。各民族和睦共处是主流,充分体现了“谁也离不开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里也存在着一些妨碍民族团结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