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自高后元年上公制度确立后,上公的范围、职权和官属都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表现出因人而异和因封而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公定力是对行政决定的有效推定,而非合法推定.厘清行政决定公定力起点不仅有利于丰富公定力界限的讨论、完善公定力理论体系,而且有利于规范行政权的运行、保障相对人权利的行使.行政决定公定力的起点应当在行政决定成立之时,而不是生效之时.同时,行政决定公定力产生的起点与其他效力产生的起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陈眉公没有专门的文艺理论专著,他的文艺思想不仅通过序、跋、评等加以阐发,还通过杂著、小品文、诗话等进行表达。爬梳其全部著作,可辑得眉公文艺思想的四个方面。眉公的文艺思想呈现出逻辑的动态化和体系的严密性。眉公文艺思想在晚明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高校公选课建设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校公选课课程愿景和学校实际之间不断调适和改进的过程。只有明确高校公选课建设愿景,分析公选课建设现状,完善公选课建设规划方案,寻求提高公选课建设水平的路径,才能更好地发挥公选课在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 ,行政行为公定力界限存在“有限公定力说”和“完全公定力说”之争。作者就此问题以新的视角探讨公定力的界限 ,认为应承认行政活动领域的公定力存在 ,否定行政诉讼期间公定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福建农林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基础上,发现公共选修课质量管理还存在着开设有背初衷、教学效果差、管理不规范、课程资源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公选课宣传指导、提高公选课师资水平、完善公选课监控机制、加强公选课课程规划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林院校公选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二元对立的公私观往往强调斗争性而忽视统一性,并且往往走向"公一元"和"私一元"两个极端,违背公私辩证统一规律,应当摒弃。动态辩证的公私观强调公与私是动态的、辩证的、统一的,主张公与私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公是私的整合,私是公的分解,倡导活私开公、公私共济。动态辩证的公私观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改革基本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黄英 《人生与伴侣》2022,(27):39-41
<正>人文公选课是民办高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加强民办高校人文公选课体系建设可以保证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是确保优质教育实行的一个必然条件,对提高民办高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构建民办高校人文公选课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当前构建人文公选课课程体系存在的困境,并且从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人文公选课模块的设置、体系优化、课程规划、监督管理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创建人文公选课课程体系的想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与“私”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是对立的,“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规律表现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反比例关系;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就是“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过程,“公”与“私”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使人具有了不同的道德层次;“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贯彻于人的一生,“公”与“私”的矛盾斗争规律说明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长期性、艰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公序良俗立法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分析国际公序良俗立法的基本走向,探讨我国公序良俗立法的现实条件、具体制度设计和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私问题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过程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公"、"私"关系上的主导政治思维方式是"崇公抑私","崇公抑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理想的政治境界:"大公无私".但这种政治思维方式在现实中却造成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等多个领域 "公私两无"的尴尬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崇公抑私"政治思维方式的固有缺陷表明:"公"与"私"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对 "公"的维护应当建立在对"私"的认可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不然,"私"之不存,"公"亦难立,"公私两无"的局面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2.
“唯”、“是”连用,组成“唯是”。见于《左传》者共十例.如:1、寡人唯是—二父兄不能共亿.(《隐公十一年》)2、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僖公四年》)3、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僖公三十三年》)4、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成公二年》)5.无亦唯是—矢以相加遗.(《成公十二年》)6、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襄公十三年》)7、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昭公元年》)8、唯是不来.(《昭公四年》)9、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昭公十二年》)10、唯是(木扁)柎所以藉干者.(《昭公二十五年》)  相似文献   

13.
公存款与储蓄存款构成了存款的“两条腿”。两条腿走路才快,因此,必须纠正“重储轻公”的偏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存款的特点,及其影响公存款的相关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稳定和增加公存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公序良俗立法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分析国际公序良俗立法的基本走向,探讨我国公序良俗立法的现实条件、具体制度设计和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众媒介的自我检视——美、加等国新闻公评人制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新闻病理学家"及"媒体雇佣的良心"的新闻公评人,是欧美国家新闻机构自我检视的常见做法.很多媒体希望藉由自我监督,加强与受众的联系,增进他们的信任,减少政府干预.本文对西方国家新闻公评人制度的起源与功能设计,美、加等国的新闻公评人制度,新闻公评人的具体职责、工作方式、职业素养、独立地位与遴选任命,以及新闻公评人制度的困难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公用房的有偿使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公用房的有偿使用初探邓家鸿当前,高校公用房的使用分配机制,已极大地困扰着公用房的管理和分配的合理运行,成为高校用房管理的一个难题。这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公用房无偿使用模式,造成了用房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不均、“苦乐不均”、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的被动局而...  相似文献   

17.
春秋"跻僖公"是将僖公神主置于鲁君所有祖神之前,如此理解,不仅与<左传>、<国语>以及<公羊传>、<穀梁传>关于此事的记述和评价完全契合,而且使上述文献所载互相吻合.何休所谓跻僖公于闵公之上和范宁所谓升僖公于庄公之上都不正确,杜、孔注疏在相信升僖于闵的基础上肯定"跻僖公"是"逆祀"而不是"非昭穆",是在错误前提下得出的错误结论.历来的臣子一例说、国君如父说以及为人后者为之子说,与周代文化环境不合,多为曲解."跻僖公"事件出现的原因有三:对僖公的特别尊崇,对现任国君鲁文公的迎合,动荡时代宗法面临的困境.秦汉以后囿于儒家价值标准和保守的学术态度,在学术研究中,求真意识淡化而政治伦理观念强化,因而在牵涉到君臣父子、尊卑长幼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以今例古,遂造成对春秋"跻僖公"的错误理解并代代相承.  相似文献   

18.
真假的公验与公认问题既是真假的确证中的一个难题,也是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只有能被公验的才是真的,因而主张在确证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真假时,引入“可传达性”、“通主观性(intersubjectivity)”。实际上,并非任何真假都是可公验的;能被严格公验的只是哲学与形式科学中的真假;而经验科学、实证科学中的真假严格说来是不能被公验的。  相似文献   

19.
明清人眼中的陈眉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眉公是晚明时代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明清以来,对于他及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产生了一系列激烈的变化.以乾隆朝为界,在明清人眼里有两个面目截然不同的陈眉公.一个是"志尚高雅,博学多通"的陈眉公,一个是学识浅陋,人品虚假的陈眉公.眉公的冷热与升沉,反映出时代文学与文化风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公""私"观念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基本的精神现象,存在着不同的意涵:有作为世界观的"公""私"观念;有作为道德概念的"公""私"观念;有作为空间概念的"公""私"观念;有作为生活场域的"公""私"观念;还有作为群己关系的"公""私"观念。不同的公私观念都分别指向不同的问题旨趣。在现代社会的知识语境中,确切不同"公""私"观念的问题旨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