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傣族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中,作为主食的稻米有其特别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傣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出发,聚焦于稻米与傣族"欢"的观念认知之间的关系,阐述稻米共享与分享的文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以寺院为中心的稻米的消耗与流通对于现实社会产生的秩序意义。傣族以稻米为主食,不仅反映出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念认知,并通过神灵信仰与佛教实践,在确立饮食伦理和创造社会秩序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正>明清年间土家族虽已进入了封建社会,一部分地区却仍然保留着原始农村公社,这正是土家族在历史上所走过的特殊道路.不过在阶级社会出现后还保存着原始公社制度并不是土家族所独有的,在国内就有纳西族和傣族,在美洲就有古代的玛雅和印加.在保存有原始农村公社的土家族地区,由于公社成员占有人口的大多数,因而必然就会在该地区出现相应的原始社会组织,具体说来就是原始的婚姻制度.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德宏傣族婚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社会文化的牵制和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傣族婚姻习俗的特点。德宏傣族婚姻过程、仪式与佛教和本土宗教内容紧密相联;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导致了德宏傣族等级婚姻的盛行;对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视致使德宏傣族一直固守着同姓不通婚的规矩;经济条件成为德宏傣族建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变化,人们抛弃了婚姻习俗中的不少陈规,面对现存的婚姻习俗应正确对待,并加以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4.
"细梢老曼"指滇南南传佛教流行区域傣族村寨中处理村寨纠纷、传承伦理道德的民间组织,傣语直译为"村寨里的4根柱子",是傣族传统聚落空间观在社会组织结构上的转附。同时,也是这一非正式社会控制制度中传统权威执行者的称呼。担任细梢老曼的4个老人负责村寨的传统事务,同时也承担纠纷调解的角色,在传承和维护传统文化、促进傣族社区和谐、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权威不但来源于历史上农村公社时期就已形成的组织文化,还来源于现代村民大会的权力授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细梢老曼的权威和所作用的领域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即是乡村政治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乡村社会管理的创新所需。  相似文献   

5.
在茹毛饮血的史前时期,原始人类出于对自然力的被动性认识和理解,而凭空加上了许多幻想的成分。根据近现代对大量原始艺术遗存(遗物与残存部落)的发掘及考察,可以看出原始信仰诉诸于艺术创造中的浓厚的宗教色彩。在阶级社会出现之前,这种旨在影响或控制客观对象而生发的原始的巫术崇拜,在史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通过遗物或遗存不同程度地揭示出来。本文主要以这些艺术遗存为线索,分别论述了原始人类对天体、土地、山石、动物、女性等等的崇拜,力求较深入且全面地探讨原始人类的思维观念与客体存在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原始艺术所特有的那种复杂性和神秘性,从而为该课题的研究勾划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在傣族传统社会,宗教与文学彼此渗透、融合互动,成为传承傣族伦理文化的主要载体,对傣族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傣族社会的不断变迁,传统宗教信仰日渐式微,宗教伦理在傣族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傣族当代文学创作也逐渐走向衰落,文学承载道德教化的功能愈来愈弱,但传统文学对傣族群众的道德观念依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开平泮村灯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农业社会文化遗存,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多重冲击下仍能够继续生存发展,主要依托于稳固的宗族观念、有力的宗族组织和固定而完整的宗族活动空间三足鼎立式的支撑,几者之间也有紧密关系。现时面临的危机主要有宗族观念有弱化迹象,宗族组织的主导力量更替,宗族活动空间不断压缩。保护传承的主要策略则是加强邝姓族人的宗族观念、引导宗族组织健康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规划保留相应的宗族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的傣族在历史上曾建立过两个地方性的政权,即唐代南诏统治时期的“茫乃道”政权和宋代后期的“景陇金殿国”政权。多数学者都将后一政权作为傣族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部落联盟组织,当作傣族进入奴隶制社会的主要依据,认为傣族社会在元末明初之际才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我以为只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唐宋时期的傣族历史材料,并和解放前  相似文献   

9.
“垄林”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但在实质上,它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纯朴的自然生态观。傣族人民在与自然的长期相处中,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源,没有水源就没有水稻田,没有水稻田就没有鱼米,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鱼和米,人类就不能繁衍生息。因此,要保护水源,就必须重视保护包括“垄林”在内的生态环境。傣族的“垄林”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种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垄林”文化是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于防止水患和旱灾,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等级法律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重要的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身份等级制度、宗教等级制度、性别等级制度和经济等级制度,这些等级制度尽管不一定合理,但是它规范着傣族社会成员的各种社会生活.在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社会机制和历史阶段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傣族社会等级制度更是一种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精神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傣族“苏荒怀”祭牛仪式看云南古代的牛祷习俗玉腊“苏荒怀”,傣语意为祭牛仪式或“叫牛魂”仪式,是西双版纳勐腊傣族农村的一种古老农祭习俗。它不仅产生较早,沿传时间较长,而且在以农耕为主的傣族社会生活和人的观念形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弄清它的全过程和所...  相似文献   

12.
小乘佛教于公元七、八世纪传入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及至12世纪末、13世纪初,叭真入主勐泐(西双版纳)时已初具规模。到了16世纪后,小乘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得到了巨大发展,形成“村村有佛寺,人人当和尚”的繁荣局面。回顾和研究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的演变过程,我们就能发现:小乘佛教是有利于封建领主制度在西双版纳傣族社会中发展和巩固的主要因素之一。小乘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后,它直接地影响和主导着傣族社会的政治思想、法权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文学艺术领域,它在西双版纳傣族社会中有着不能低估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其进行历史的考察,并加以分析研究,以期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从人类学的角度描述哈萨克族幼子继承制的遗存及其变迁。生产生活方式,养儿防老的观念,遵循先民习俗是幼子继承制长期存在的原因。哈萨克族家庭成员很少为分配财产发生矛盾,这其中幼子继承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还起到了平衡利益和老有所养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与政教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意识形态指作为人类实践普遍必须的社会观念中介。狭义意识形态则是为专制统治集团私利作超越性论证的虚假观念体系,它意味着将“观念”(idea)形上化为神圣理念并与形下法则的logic扭结为政教合一的精神专制王国。20世纪法西斯主义与“文革”运动所遗留的惨痛教训之一是,必须实现一个世纪前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政教分离原则的展望,意识形态应从专制型转变为社会教化的精神规范。  相似文献   

15.
傣族土司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傣族社会历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时期形成的土司制度,在西南地区各民族社会中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傣族社会更为深刻,元明清以来的傣族历史无不与土司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傣族的封建社会都是随着土司制度的出现、发展、衰亡而起着微妙的变化。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傣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在产生、发展、消亡诸方面都形成自己许多独具的特点,对傣族社会产生过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传播及其与原始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小乘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传播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其与当地原始宗教的融合,最终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是小乘佛教为适应傣族农村公社等级制的组织系统而自身改造的结果,从而进一步体现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巨大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工艺是傣族人民适应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一种生存技能的体现,是生活智慧的结晶,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同时,傣族民族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又往往被打上了傣族社会文化的印痕,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提炼和浓缩,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两层关系既是傣族的民族工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傣族民族工艺文化的特性和象征.  相似文献   

18.
从日常生活事象看金平白傣的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傣是云南省金平县自称“傣端”的一个傣族族群。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 ,而笃信传统的原始宗教。神灵观念在白傣中普遍存在 ,并深刻地影响其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本文从人生礼仪、农祭习俗、节日活动等方面对该族群的神灵观念及其崇拜对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对西双版纳傣族园傣族妇女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社会性别视角潜入,分析傣族妇女的居住环境、生活状况,分析傣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中的健康状况,显示傣族男女经济地位的差异,分析促进傣族妇女健康的因素等等.在与生态环境的各种接触中,傣族妇女充分发挥了各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曜同志领导的联合调查组,得出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是封建领主制的结论,并向地委和省边委提交长达10万言调查总结报告。根据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西双版纳封建领主经济不同于封建地主经济的特点,又协助思茅地委,提出了有别于内地土改的和平协商方案,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践证明,西双版纳的民主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