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之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陈允吉教授是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其研究个性,用他自己的话表述就是:一曰“觊文澜迄不离文,援佛法未尝皈佛”,二曰“纳须弥入尘毛芥子”,三曰“寓义理于考据文章”。  相似文献   

2.
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正月》第五章:“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召彼故老,讯之占梦”的主语是什么?后两句应如何理解,怎样标点? 郑玄笺:“君臣在朝,侮慢元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不尚道德而信征祥之甚。”“时君臣贤愚适同,如乌雌雄相似,谁能别异之乎?”郑氏把“君臣”当作“召彼故老”的主语,把这两句话理解为君臣召故老来问占梦之事。其说甚误。第一,“君臣”是硬栽上去的,原诗没有这个主语。第二,君臣召集故老问占梦之事,是无端插进去的两句话,与前后文都无联系。  相似文献   

3.
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始于纳采。所谓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向女方纳其采择之礼,正式提出求婚。《仪礼·士昏礼》曰:“昏礼下达,纳采用鴈。”纳采用鴈亦称“委禽”。《左传》昭公元年曰:“郑徐吾犯妹美,公孙楚聘之也,公孙黑又强委禽焉。”是其证。不惟纳采用膈,六礼中除纳征外,其余五礼皆用膈。《士昏礼》曰:“昏礼,……纳采用鴈。……宾执鴈,请问名。……纳吉用鴈,如纳采礼。  相似文献   

4.
“不速之客”。有人谓“速”之本字为“(?)”。盖因“速”之本义为“疾速”,“不可能发展出‘召’的意思来”;“(?)”,《说文·言部》:“铺旋促也”,乃“催客人快来吃饭”义,“引申而有‘请’、‘召’之义。”按“铺旋促”三字本身就难理解。故段君云:“未闻,疑有误字。”疑甚是。因为经籍中从未见有此用法。  相似文献   

5.
“彼茁者葭”“正义”匡谬“彼茁者葭”是《诗·召南·驺虞》中的一句诗。对该诗中“茁”字的解释,其“传”“笺”与“正义”并不一致,下面分别列出:传:“茁,出也;蓖,芦也。”笺云:“记芦始出者,著春田之早晚也。”正义曰:“言彼茁茁然而始生者,南草也。”对毛...  相似文献   

6.
五年、六年琱生簋中的“妇氏”“君氏”分别指的是召伯虎与琱生的母亲、父亲。五年琱生尊中“召姜”即谥号为“幽姜”的“妇氏”,为召虎之母;“君氏”即六年簋铭之“宗君”死后谥号为“幽伯”,为召虎之父。琱生三器中“公仆庸土田”“公厥禀贝”“其兄公”之“公”都可以作“公家”解。其他如“召公”“烈祖召公”应是指召伯虎之祖父。作为宗子身份的祖先死后可以被谥称为“某公”,宗子在世时族内可以他称为“公”,“其兄公”与“召公”之称“公”非以职官故,而是宗子身份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 晋国为什么作爰田作州兵? 《春秋左传》卷第十四曰:“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晋侯“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僖公十五年十一月“壬戌,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俘虏“晋侯使(大夫)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原  相似文献   

8.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马驩” 这句诗历来遭致人们的诟病,“私心发作”、“要汽车”之说显然亦由此而生。因此,如何破译颔联中的两个典故的深层内涵也就成为阐释文本不可回避的关碍所在。下面先交代典源: 夺席谈经:典出《后汉书·戴凭传》:“正旦朝贺,百僚毕会,上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故经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正旦:正月初一。上:指东汉光武帝刘秀。侍中:戴凭的官职。)五鹿:典出《汉书·朱云传》:“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齑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少府:皇帝身的  相似文献   

9.
孔子认为自己的“道”是可以“一以贯之”的。并曾想把“一以贯之”的内容分别传授给子贡和曾子——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10.
商君列传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②,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③。鞅少好刑名之学④,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⑤。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⑥。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⑦,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⑧。王且去⑨,座屏人⑩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11),王色(12)不  相似文献   

11.
<正> 《周礼·太师》云:“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亦曰:“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里所谓的“赋”,究为何意?历来学者的认识很不一致。或以为指作诗方法,即铺采摛文,直言其事;或以为是用诗方式,即使于四方,歌诗显志;或以为乃赋体之原始,即六义附庸,蔚为大国,亦即班固所谓:“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前两说,虽略不相类,但古今学者,多有附和,几无异词;而后一说,虽亦有赞同者,然持异议者却不乏其人。例如范文澜先生在其《文心雕龙·诠赋》校注中说:“赋、比、兴三义并列,若荀屈之赋,自六义之赋流衍而成,则不得赋中杂出比、兴。今观荀屈之赋,比、兴实繁,即士(?)所作,有狐裘龙茸语,三句之中,兴居其一,谓赋之原始,即取六义之赋推演而成,或未必然。”李伯敬和褚斌杰同志也都继承其说,并从几个不同方面作了发挥论证,否定第三种意见①。  相似文献   

12.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晋楚城濮之战事中有一段文字是: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对其中的“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一句,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无注,唐孔颖达等人的《春秋左传正义》亦无疏证。今人的各种选注本或译文,对此理解上并不完全一致王伯祥先生的《春秋左传读本》为此句作注说:为曹所得之晋死人皆棺敛其尸而出  相似文献   

13.
清白堂记     
会稽府署据卧龙山之南足,北上有蓬莱阁,阁之西有凉堂,堂之西有岩焉,岩之下有地,方数丈。密蔓深丛,莽然就荒。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择高年吏,问废之由,曰:“不知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  相似文献   

14.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作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象征,“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一直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而且也没有迹象显示谁能在“PK”大战中胜出。看来,作为两种艺术品位的典范,它们要长期“共存共荣”下去了。可是《阳阿》、《薤露》呢?恐怕除了专门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人之外,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就现实而言,标…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8,(1):49-49
张飞以水迎敌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徐庶比孔明以月,玄德比孔明以水。月可以无萤,鱼不可以无水。两弟勿复多言。"忽报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张飞闻知,谓云长曰:"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正说之间,玄德召二人入,谓曰:"夏侯惇引兵到来,如何迎敌?"张飞曰:"哥哥何不使‘水’去?"(第三十九回)  相似文献   

16.
《诗经·甘棠》历来被认为是一篇美召伯之德的诗作,对于其“伯”有三种理解:文王时,召公是“一州一牧二伯”的伯爵之伯,实是受文王之命佐治雍州;武王时,召公居上公与周公一起分陕,为东西二伯分治天下;成王时,召公位列三公尊为“太保”与周公一同执斧钺辅佐成王,亦是二伯.《甘棠》所记当是文王时召公与周公并分岐邦之事,而非武王分陕之事.诗云“召伯”正是以“二伯”身份来称颂召公当年在召南之地的德政功绩.  相似文献   

17.
汉人训诂所使用的术语“读曰,读为”,目前学术界都依段玉裁说,断为汉人用以释假借字时使用的术语。《说文解字》“读”下段氏《注》云:“拟其音曰读,凡言读如、读若,皆是也。易其字以释其义曰读,凡言读为、读曰、当为,皆是也。”又《周礼汉读考·序》云:“汉人作注,于字发疑正读,其例有三:一曰读如,二曰读为、读曰,三曰当为。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比方主乎同,音同而义可推也;变化主乎  相似文献   

18.
《西楼记》传奇是明末清初人袁于令(?——约1674)的代表作。于令原名韫玉,又名晋,字令昭,号箨庵,江苏吴县人。明末诸生。入清后曾为荆州知府,然十年不见陛升。终日以围棋度曲自娱。长官曾讽之曰:“闻君署中,终日只闻棋声、笛声、曲声,是否?”袁答曰:“然。闻明公署中终日亦有三声.”长官问为何声.答  相似文献   

19.
《左传·僖公四年》记齐桓公伐楚,楚使臣责以师出无名,齐相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穆陵,北至于无棣。”关于“无棣”的地理位置,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省无棣县附近。”犤1犦(P14)郭锡良、许嘉璐诸先生的《古代汉语》教材注释与之基本相同。臧励和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于“无棣”条下亦释为山东省无棣县。犤2犦(P912)修订本《辞源》亦从之而不改。犤3犦(P1961)诸家之注释因流传广、影响大,而“无棣”为山东省无棣…  相似文献   

20.
僖公二十五年:秦晋战于韩、晋惠公战败被俘。史载: “晋侯使邰乞告瑕吕饴生,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日:‘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