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通常是由异质结构的各区域经济耦合而成,而不是由同质结构的众多区域简单聚合而成。区际分工表现为各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等的分异与关联,各区域经济间相互分异与依存构成一国区际经济分工耦合的总格局。那么,为什么会有区际经济分工,其客观依据为何?我国区际经济分工的现状如何,今后如何推进我国区际经济分工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区际经济关系及其协调研究涂人猛一、区际经济关系及其内涵区际经济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体系和区域专业化生产协作链中据有一定地位的经济区域,在各自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经济交往行为,并通过生产要素和主导产品的区际流动而缔结的一种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内在关...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航空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对江西省航空产业在全国区际分工中的现状和地位的分析,得出了可以重点发展江西具有比较优势若干航空产业的结论。指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为我国其他地区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内区际分工和贸易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对大国来说 ,国内区际分工状况会影响该国整体国际竞争力。我国幅员辽阔 ,资源的省际差异很大 ,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一些原因 ,国内区际分工和区际贸易不发达 ,特别是地方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国内市场扭曲不但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而且严重制约着产品市场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 ,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省区的对外贸易偏好。加入WTO以后 ,面对新的对外开放形势和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环境 ,国内地方市场的开放将有助于我国产业的成长壮大和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如果区际贸易自由度高,则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此时区际非均衡力的存在会使得企业选择区位时更倾向于市场规模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度降低区际贸易自由度对于降低区际收入差距至关重要。在一国内部,区际贸易和自由度取决于区域实行政策的一致性程度;区域政策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则区际贸易自由度越高;区域政策的一致性程度越低,则区际贸易越低。全面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也就是实行一刀切的政策,不利于缩小区际收入差距。要缩小区际收入差距,则在区际政策上需存在适度的政策梯度,而区域之间应实行差别化的政策而不应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地区比较优势是选择省区主导产业、确定省区发展方展方向的主要基础,也是实行合理的区际分工、实现社会资源空间配置合理化的基本依据。早在八十年代初,国家就把“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作为指导区域发展的基本方针。最近,国家《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又提出,要“促进地区经济朝着合理分工、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但是,地区优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由于技术进步、生产要素区际流动、市场供求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优势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研究这种动态变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后,我国将成为一个由四个不同法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因而各法域间的法律冲突在所难免.为此,本文就我国可能出现的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的持征,解决原则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解决我国"一国两制"下的区际法律冲突,应以维持"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为前提,以经济、民事法律平等为基础,以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解决的途径主要应当采取:1.经济、民事法律统一化;2.冲突法规范统一化;3.加强区际协议.  相似文献   

8.
孙久文 《齐鲁学刊》2022,(3):112-123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这门学科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有:一个区域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在全国生产地域分工中各自具有哪些优势,应处于什么地位,承担何种功能?一个区域应该与其他区域建立怎样的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种联系?央地两级政府如何规划特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并协调不同区域间的关系?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些问题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答案,区域经济学理论界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为“中国区域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贸易联系的国内区际贸易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区域经济核算框架下,通过对我国区际双边贸易量矩阵进行估算,研究区际贸易的流向特征和空间格局,我们发现,区际贸易联系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聚集趋势,并且多数省份的区际贸易都有很强的沿海指向性.考虑区际贸易交易成本高的现状,基于区际贸易联系强度,重新划分区际贸易区,可使贸易区内成员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这有利于推进区域贸易合作向高级融合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香港澳门回归,我国“一国两制四法域”格局基本形成,区际民商事裁判相互承认和执行随着各法域之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而与日俱增。为避免有效裁判的执行因当事人或争议标的分处不同法域而受影响,建立我国各法域之间区际民事保全措施相互协助机制,以确保各法域法院或仲裁庭终局裁判权威性,并推动区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之事。阻碍我国区际民事保全措施相互协助的因素  民事保全措施是我国各法域民事程序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是指法院或仲裁庭在民商事诉讼或仲裁中,对可能由于当事人行为或客观原因,使以后裁判…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客观地存在"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现状,因而区际刑事法律冲突不可避免,中国区际刑法应运而生.中国区际刑法主要针对跨境犯罪而展开,研究如何处理不同法域的刑事管辖权冲突,并有效地开展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中国区际刑法在范畴上包括跨境犯罪、基本原则、各法域刑事法主要规定、刑事管辖权冲突、刑事司法协助五个方面的内容,因而具有独立的对象、内容.关于中国区际刑法的研究也具有独立的方法,中国区际刑法具有独立学科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陈建华 《东南学术》2007,(5):111-116
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量的扩张即经济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优化。因此,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对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日益加深,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水平进一步深化。本文在现有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闽台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情况,阐述了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现实差异,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考,推进闽台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动力结构和动力机制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企业作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微观基础,其组织行为是影响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决定性力量.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由传统的大规模、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向更为灵活的水平分工的企业网络转变.企业内部生产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区域产业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的内外部动力,它们的叠加作用型构了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区际不公平问题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首要因素 ,认为解决区际公平问题比解决代际公平问题更为紧迫 ;阐述了区际公平的基本含义及其解决区际不公平问题的途径即区域外部性的“内部化”及其补偿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区际经济关系中的政府干预与协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是一种非平衡的开放经济,其发展有赖于区域间的互补与协作。但是,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并不总能形成有效的区域协作关系。区际合作中的“囚徒困境”、“搭便车”和“公地悲剧”等现象的存在,以及目前我国区际经济关系中的诸多问题,使得中央政府的干预与协调具有了理论与现实的必要性。中央政府应采取特定措施,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4,(6):51-57
基于不同理论视角,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区际产业转移问题形成了两个最重要的学术论争:一是大规模区际产业转移时代是否已经到来,二是区际产业转移是否是平衡区域发展的有效路径。区际产业转移的实践探索随着情势变化在这两个层面上展开与演变,即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践和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实践。对区际产业转移未来走势有三点预判:市场因素与制度因素共同决定区际产业转移的进程与规模,区际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共同构建平衡区域发展的有效机制,东部的欠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同成为区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相似文献   

17.
要素分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勇  戴翔  张二震 《江海学刊》2012,(4):88-96,238
当代国际分工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这种分工的边界是生产要素,是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要素分工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资源整合。在要素分工条件下,各国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国际分工利益不再取决于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而是取决于以什么样的要素参与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少。中国应努力培育高级生产要素,提升企业整合各类先进要素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国民经济比例是由国民经济结构决定的,因此,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本文准备就辽宁应该采取什么类型的结构和如何调整辽宁的经济结构问题做一探讨。(一) 经济结构具体讲就是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因素,如各部门、各地区、各组织、各种经济成分,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等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目前对经济结构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根据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直接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差异及由生产要素的不同整合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差异。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通常会游离于经济组织以获得最优的回报率,地区间生产要素回报率的差异,无疑成为生产要素区际流动的动因。一般说来,要素流动使得流入地获得较高的产出水平,因此,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而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区际联合一直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我国改革开放的渐进性和经济发展非均衡性 ,使区域间的相互联合结构也出现了诸如利益分配不平等、地区分割封锁、产业结构盲目趋同以及竞争秩序紊乱等问题 ,从而使西部经济与其它区域经济之间的联合结构客观上仍处于一种低效的松散状态。本文拟从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大背景出发 ,着力分析新疆与全国各地区域经济联合和新疆内部各子区域之间的经济联合。一、新疆加强区域经济联合的客观必然性1 .新疆地区与全国、新疆内部各子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要求加强区域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