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BBS使用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编问卷,并辅以<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的测查,调查了三所高校的29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以探讨校园BBS的使用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校园BBS的使用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基本是积极的: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在求知需要和社会责任感需要的满足上体验较好.而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则对BBS使用的危害性体验高:校园BBS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感受到校园BBS对于成就和社会责任感需要的满足方面以及对于其危害的体验上,大学男生高于女生;研究生则在使用校园BBS促进成就和交往方面的感受上.显著高于本科生:研究生使用校园BBS的时间显著多于本科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人际信任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问卷、人际信任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沈阳某所大学的45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成人依恋中的亲近依赖维度负向预测其社交焦虑感,成人依恋中的依恋焦虑维度正向预测社交焦虑感,人际信任在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大学生依恋中亲近依赖感越强,人际信任感越强,社交焦虑感越低。大学生依恋中的依恋焦虑感越强,人际信任感越低,社交焦虑感越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抑郁的间的关系,探讨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以天津市某高校1244名大一新生为对象。用抑郁状态问卷、孤独感量表和领悟性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抑郁的间的相关显著,孤独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部分中介家庭外支持和家庭内支持和抑郁间的关系。结论:可以通过调节个人感觉到的社会支持和或改变孤独体验来减少个体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使用《幼儿依恋关系量表》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调查问卷》对松原市某幼儿园4-7岁隔代抚养的239名幼儿进行调查,了解幼儿祖孙依恋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现状及其关系,为幼儿隔代抚养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祖父母抚养原因对祖孙依恋有显著影响,父母离异和父母工作忙对逃避混乱型依恋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由于父母离异原因由祖父母抚养的幼儿有更多的逃避混乱型依恋类型;(2)祖父母抚养原因对幼儿情绪调节存在显著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对幼儿选择寻求支持策略存在显著影响;(3)幼儿祖孙依恋对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影响,幼儿安全型依恋与幼儿认知重建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幼儿矛盾型依恋与幼儿寻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幼儿逃避混乱型依恋与幼儿寻求支持策略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检验特质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389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童年期虐待经历、特质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特质应对方式在童年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主要是积极应对方式在起作用,即童年期虐待经历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影响抑郁。因此,减少童年期虐待经历,提高个体积极的特质应对方式,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几率。  相似文献   

6.
李海迪  王冲 《现代妇女》2014,(11):457-457
本研究自编手机依赖调查问卷,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及人格特质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试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并不高,精神质和神经质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相关,内外倾与手机依赖程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压力知觉、情绪耗竭、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采用压力知觉量表、情绪加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简化版量表对兰州四所高校的490名在校学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心理韧性在压力知觉与情绪耗竭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在压力知觉与情绪耗竭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个体能够通过提高心理韧性和获取社会支持来降低情绪耗竭。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人格特征和主观职业障碍之间的中介效应。作者通过对165名大学生进行主观职业障碍职前问卷、心理弹性问卷以及大五人格简式量表调查发现,心理弹性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心理弹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人格特征(神经质因子)和主观职业障碍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而得出结论:心理弹性在大学生人格特征(神经质因子)和主观职业障碍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探讨大学新生原生家庭功能现状,考察了家庭功能、自尊、大学新生羞怯感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各个维度与大学新生羞怯感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家庭功能越完善,大学生羞怯感越低,父母越理解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多关爱孩子,孩子的羞怯感水平会越低;家庭功能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家庭功能发挥得越好,大学生自尊水平越高。由此得出结论:原生家庭功能与大学新生自尊、羞怯感显著相关,原生家庭功能可以显著预测大学新生羞怯感;自尊在原生家庭功能与大学新生羞怯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湖北某高校学生为被试,采用丁立的大学生学校认同感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CSAS)》,调查了大学生学校认同感与适应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认同和适应状况总体较好,学校认同与学校适应部分维度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