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构成学说力求从工人阶级的视角读解资本主义发展全程,宣称工人阶级斗争是引领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本体力量。工人阶级不断通过自身的转型,从专业工人,到群众工人、社会工人,推动着资本主义历经自由资本主义、计划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这一独特的历史阶段论恰恰是哈特、奈格里帝国与大众逻辑的理论前提,有必要加以考察以反思批判当代西方左派的“帝国”话语以及全球化时代的革命主体学说。  相似文献   

2.
论英国"新左派"的福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左派”是20世纪50、60年代在英国形成并发生 重大影响的一个学术和思想流派,该派根据20世纪特别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对工党 的传统观念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有关福利发展、福利目的和福利功能的见解。该派 认为战后福利国家的发展是对广泛社会共识的反应。由于“新左派”对战后福利国家及其形 成机制的讨论建立在对具体社会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社会理论,其解释具 有特别的力量。但“新左派”将社会共识作为国家采取福利行动的惟一源泉,夸大了社会价 值观的作用和社会共识的范围,同时“新左派”将国家描写成政府的仆人,将其纯粹视作政 策的执行者,也不符合战后英国国家与政府关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一、所有市场并非都是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长期地把“市场”信奉为一种非社会的、非历史的、永久的和必然的抽象观念。令人失望的是,我们在左派的许多学术论文中也发现了“市场”意识形态的回响:这些论文把市场与它的特定资本主义历史形式混为一谈。这忽视了下述至  相似文献   

4.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宣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变成消费景观王国,资本所刻意建构的消费社会景观是在物质对人异化基础上的再度异化,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景观拜物教"。"景观"窒息了人的创造性与革命性,使人屈从于这一异化的力量,主体从被殖民转向自我殖民。景观社会理论揭露了资本的意识形态控制,在更深层异化统治中寻找人类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尖锐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5.
论洋务运动     
引言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是怎样进一步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形成一个封建的买办的社会力量,使这个力量当权来坚持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妥协投降的政策,以维持和巩固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秩序。洋务运动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研究这个问题的具体过程,引出规律来,从而可以进一步揭露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阴险狡猾的侵略手段,可以进一步分析研究半殖民地国家统治阶级中与帝国主义结合的政治势力之反动性与买办性。这对今天我们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各种侵略手法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比其它国家先进一步,开始了从手工生产向机器大生产过渡的所谓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不仅表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显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上升阶段的历史进步性,同时,也标志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使“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英国新左派的产生是英国思想史上新的里程碑,斯图亚特·霍尔是参与新左派创建和见证其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多次以亲历者的身份,就新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特征、思想渊源以及政治诉求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和讨论,真实地呈现出新左派的产生、特征及其目的诉求。霍尔认为,新左派是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苏伊士运河事件"余波中诞生的,其目标导向是要重新确立新的社会主义思想,实现新形式的社会主义。新左派的成员虽然不是同类人,但他们在一系列相关主题上却具有广泛一致性,这是由于文化研究把松散的新左派凝聚在一起,使之有了核心理念和相对一致的政治主张。新左派在兴起之时还没有找到或形成真正适合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但通过聚焦于文化研究,迈出了走向英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步伐;而经典马克思思想和欧洲大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启迪了英国新左派,而且也大大解放了他们的思想,扩大了他们的问题域,起到了重要的理论作用。新左派的政治诉求是克服狭隘的政治观,批判改良主义、工党主义和资本主义,聚集更大的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冲突的地盘;发动激进的社会革命,组织更广大的群众参加革命,尤其是吸引"非生产线"上的人参加进来,目标是要推动实现"经典社会主义的纲领"。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具有历史基础。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两重性、当代国家社会职能的强化,使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也有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而二者和平共处的基本形式是合作与竞争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马恩在世时非常尊重历史的现实与发展,努力使自己的理论建立在社会历史现实之上,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社会历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产物,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历史发展变化时,马克思主义也随之变化发展。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转折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正式完成,确立了政治上的完全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的时  相似文献   

10.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的过程中,资本原始积累,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大地主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利用集中的组织的社会力量,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相分离的历史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方把社会的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他方就把直接生产者转化为工资劳动者”,从而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主义是一种颇有影响的思潮。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把现代社会民主党分成三个主要流派:右派、温和派(中间派)和左派。其中右派对社会党国际各党的政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瓦尔特·本雅明的<单行道>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开端,<巴黎拱廊>则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结束.本文主要是从这两部著作来考察本雅明的文学理论.布莱希特主张写作应当以丑恶的、新的事物为出发点.本雅明的救赎文学,就是从资本主义腐朽的一面着手,用文学的震撼,来激发社会的道德力量,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等待弥赛亚时代的降临.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月五日,是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诞生的一百四十二周年。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革命的一生。他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卓越贡献之—,在于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与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第一次给无产阶级指出了  相似文献   

14.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揭露了所谓富裕的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病态社会",存在着"单向性"、"攻击性"等综合病症,极大地压抑了人性,使人成为工具,从而披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摧残,揭示了其邪恶本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中国丧失了依靠自身力量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表并进而实现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能力,改变中国腐朽现状的动因注定要来自外部力量。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趋发展。推翻封建统治,实现资本主义化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阶段,新帝国主义论以资本逻辑的批判为核心,深入反思资本力量的全球空间扩张.艾伦·伍德与大卫·哈维作为新帝国主义论的重要代表,将美国的资本帝国描述为一种由资本逻辑主导的帝国主义新形式.而围绕资本逻辑的实质、资本逻辑与国家权力的关系、资本帝国的危机与出路问题,两者展开了争论.分析这一争论有助于把握西方左派思想家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异化现象的批判中形成的,他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的三种空间形态,并依次形成了三重批判视角:城市空间批判、社会空间批判和全球空间批判。在城市空间批判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引起的城乡空间对立,阐释了城市空间中阶级对立、异化劳动等矛盾;在社会空间批判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中的不公,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形态必将被社会主义空间形态代替的历史规律;在全球空间批判上,马克思揭示了全球化造成的空间地理失衡,号召落后国家打破资本主义的空间霸权。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异化现象,对于我国如何应对全球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形势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城市化,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新形势,打破资本对空间的垄断。  相似文献   

18.
跨国资本家和全球精英相信,世界经济已经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但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另一场重大危机即将来临。数字化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正在推动新一轮的全球资本主义重组,然而,它们也加剧了引发危机的潜在结构性条件,特别是过度累积。跨国投资者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快速数字化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作为其剩余积累资本的最新出路,并对冲他们对全球警察国家新投资机会的押注。全球警察国家的概念,使我们能够确定全球资本主义转型的经济维度如何以新的方式与这一转型的政治、思想和军事维度相交。全球资本主义对社会控制和镇压的政治需要和面对停滞时保持积累的经济需要是一致的。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左派和抵抗力量必须能够抓住主动权,并在全球警察国家进行反击。  相似文献   

19.
《慈善访问》是尤多拉·韦尔蒂的一篇短篇小说,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养老院的实况,揭露了社会黑暗的一面。以往论文多阐述其艺术特色及体现了韦尔蒂的南方主义或探索了青少年的成长,而本文认为韦尔蒂通过一个青少年的认知去探讨了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体现了韦尔蒂的女性主义观。本文探讨了韦尔蒂如何从女性主义叙事视角描述主人公是如何获得认知,认清这个社会本质即资本主义社会下男权力量为女性营造了虚伪幻影。  相似文献   

20.
从罗斯福新政看美国政府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运用国家力量,借助国家干预措施来拯救濒临崩溃边缘的美国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缓和了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新政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危机,而且对美国社会甚至国际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这一成功的经验对于当今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