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市场经济的构想与实践》评介鲍永升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涉及的范围、方面是及其广阔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归纳了九个方面,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光辉实践。在全国人民喜迎香港回归之际,我们摘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回归的论述,以之纪念这位世纪伟人,重温这些重要理论,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其作用的巨大和意义的深远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与思想道德教育初探●向留莲处在世纪之交的当代大学生,从一方面看,他们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朝气蓬勃、肯于钻研、勤于思考,是有报负、有希望的一代青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将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列宁“最后构想”提出的背景,概括了蕴涵在“最后构想”中的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尝试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评析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以发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大庆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篇之作,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相统一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知行统一的实践价值准则、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共同理想的价值目标。其"兼济天下、感时忧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强不息""好善忘势"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等等不仅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攻坚克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它的基本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一、确立了强国富民的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邓小平关于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既包括了战略目标、也包括了战略步骤。这一发展战略是在总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和实践的基…  相似文献   

7.
何国长 《社科纵横》2005,20(6):9-10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孕育于民族文化之中,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民族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适应时代的呼唤,不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纳外来文化中新的时代内容,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通过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保持和发扬,只有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才能获得,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与现代司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也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 2 1世纪的中国 ,尽管法治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依法治国”的信念却是不能动摇的。如何从各方面加速法治的进程 ?如何处理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刊特邀六位法学界的知名学者 ,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公丕祥认为 ,应该凭借自身基于本民族需要和条件的创造性行动来创设现代司法文化与制度。徐显明认为 ,2 1世纪中国法治的发展 ,将取决于我国平等权、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大权利群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卓泽渊认为 ,改革与发展、冲突与互动、和平与稳定将是影响中国法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徐祥民认为 ,在当下中国 ,选择的法治只有经过一个演进的过程、尤其是宪法的良性运行和公民法律文化的建设 ,才能成为稳定的、良好的法治。温晓莉认为 ,实现现代法治价值 ,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宪法制度框架 ,并在充分肯定法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将法治与德治、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 2 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赵正群认为 ,公民的得知权及与其相应的政府说明义务构成了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文化历史三阶段(1840年以前,1840-1990年,90年代以来)与艺术的演化,现化艺术转型中建筑、文学、绘画的三种方式和不同结果,以及1990年代的新变化带来的艺术分流和艺术迷茫三个方面探讨了艺术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家阶层。市场经济呼唤企业家。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国际竞争的挑战,更需要发挥企业家阶层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人们首先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家的地位、职能及重要性;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构建企业家的培育机制;需要建立体现企业家价值的年薪制分配制度。本文在对企业家的功能及历史作用,对企业家的培育机制,对中国实行企业家年薪制的实施构想等问题的阐述与分析中,继续倡导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近代百年,是一部辛酸的不堪回首的国难史。正是在这屈辱艰难的历程中,中国几千年文明所积淀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独立意识,表现得是如此的强烈和鲜明。中国几代人前仆后继,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那样的惊天地而泣鬼神。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生存和解放,独立和富强艰辛探索,顽强奋斗的序列,铸成了我们民族自卫的血肉长城,为民族精神在近代立下了一座座高耸的丰碑。二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3.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吴元梁吴元梁,男,1938年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建构当代民族精神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心理、意识...  相似文献   

14.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民  宋祥秀 《社会》2006,26(6):138-138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构想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首先解构了后传统社会,由此而提出了六个面向社会框架的超越构想;其次,吉登斯将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嵌入到社会框架中,界定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由此而提出了消极福利转化到积极福利的超越构想。借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本文反思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中国社会政策的新社会框架,即责任提倡、多元部门发展、社会政策议题对话等,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模式转化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把握机遇,繁荣社会科学王石奇当前,首都各条战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下,以提前三年实现小康为目标,构想发展新思路,制定工作新举措,力求推出大手笔,跃上新台阶。置身于这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之中,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深思新形势对社会科学战线带...  相似文献   

16.
张英 《探求》2001,(4):36-38
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对坚持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初步实践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在认同中继承,在继承中又作出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稳定因素的凝聚和强化刘敏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地区共有近50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7%,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0%。总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占西北地区的84...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次发掘出周恩来对我国统一战线理论的五个突出贡献:分析了我国统一战线的复杂性特点,阐明了它的中国特色;强调了我国在统一战线中共产主义信仰不能丢;大大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理论;奠定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基础;指出了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统一战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人类文化和知识理念变迁的宏观背景,探讨了处在世界化进程中的民族精神的时代境遇以及汉语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曲士英 《学术交流》2005,(11):31-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这一伟大战略构想进行深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实现社会和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