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0~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4±3.9)分VS(14.9±4.6)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共14天。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3天、7天、14天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7天及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45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应用长春西汀14d,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两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结论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72小时内轻度降低体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相应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入院后立即采用放置冰袋、冰帽、酒精擦浴及必要时经鼻饲给予扑热息痛等措施使其体温控制在35.5℃~36.0℃之间.在入组时及1周后和30天后分别进行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评价,并比较两组体温变化.结果 4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值:治疗1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0天后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1周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0天后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轻度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全面收集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合计1944例患者。经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20,95%CI 2.32~4.42),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OR=-3.86,95%CI-5.16~-2.56),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OR=12.61,95%CI 8.58~16.64),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高(OR=4.67,95%CI-7.89~-1.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1,95%CI 0.74~2.3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脑卒中患者经中医针刺治疗后各项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间本科室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示观察组疗效更为理想(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79例,脑出血患者23例;男性65例;女性37例。年龄49~83岁,平均60.2岁,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联合治疗组51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治疗30天。对照组51例,予常规药物治疗3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精神状态(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及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49/5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3%(41/5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MSE评分、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且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黛力新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和治疗组(加用黛力新)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障碍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其预测的关系.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空腹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血糖升高两组.血糖升高组患者于急性期同时测定糖基血红蛋白,分析两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大部分发生于卒中后,其血糖升高多见于皮质梗死即累及主干支大灶性梗死,其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而且死亡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严格检测和控制血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脑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rt-PA溶栓治疗,研究组4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总体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 05%;并发症发生率为9. 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 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总体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CBV、RI、Qmean、TTP)、神经功能重建因子(NGF、BDNF、Dny-A)变化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BV、Qmean、NGF、BDNF均升高,RI、TTP、Dny-A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BV、Qmean、NGF、BDNF均高于对照组,RI、TTP、Dny-A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可显著改善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重建,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洛美利嗪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金乡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出血常规基础性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洛美利嗪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体积、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盐酸洛美利嗪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血肿体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脑心通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脑心通4粒,tid,连续60d,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测定.结果 脑心通组治疗后在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的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亦得以改善.结论 脑心通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改善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3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研究组6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7天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5.8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可促进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评价。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的患者根据情况选用抗凝、抗血小板、调节血脂、调控血压及调节血糖等基础。对照组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调节血脂、调控血压及调节血糖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14天后,对比分析两组BOLD-f MRI影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血浆Hcy、VWF、GMP-140等血栓相关因子水平、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评分)和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感觉运动皮层(SMC)激活频率和激活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和hs-CRP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较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cy,VWF和GMP-140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评分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可引起患侧SMC区相应的改变,降低血浆TNF-α,IL-6和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者Hcy,VWF和GMP-140等血栓相关因子水平,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作用和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在入院时及发病3天、发病1周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the 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入院后1周内SSS评分下降2分或以上者纳入进展性卒中组,否则纳入非进展性卒中组。应用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72小时内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无论是否进展,其入院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S-100B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性卒中组患者血清S-100B水平在发病后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明显增高(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水平在入院监测时间内72小时达到最高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入院时SSS评分呈正相关(r=0.6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能是前循环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50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1周后康复治疗。2月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50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现代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4.5~6小时应用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纤溶酶200单位每日1次静点,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病4.5~6小时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梗死患者84例,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对照组)和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观察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4.6±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5±3.9分),BI指数(63.8±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4±7.3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3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控制神经功能持续受损并促进其康复,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3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积压)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79%(46/53),大于对照组(69.81%,37/5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神经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