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道德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朋琦 《齐鲁学刊》2001,(6):129-132
要充分发挥道德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道德整合,达到道德调控的目的,就必须首先弄清道德调控机制本身的结构体系问题--完善的道德机制体系包括道德的内心信念机制、环境舆论机制和社会行为机制三大层面。而三大机制又各有其不同的层次,形成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再由其构成完整的道德调控机制体系。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机制体系,是现代化社会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道德实现机制体系的缺陷,就是忽视了“人的行为”的双重职能,只看到其被制约、被调节的对象性,忽视了其强力制约和调节的工具(机制)性。而要充分有效地发挥道德的调控作用,就离不开由“主体行为”、“习俗行为”和“职能行为”所构成的“社会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3.
是“过去的风景”还是不废的江河一个声音在我耳畔响起:“不管你敢不敢承认,传统诗都是过去了的风景.”(欧骁《诗坛:混沌乾坤》载《诗歌报》1989年3月6日)事实果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先不妨追溯一下传统诗的历史图式与现实景观交融互摄的动态发展过程.我国宋、元以前的文学史,主要是一部诗史、一部诗词文化的发展史。虽然“中国文学史的路线南宋起便转向了,从此以后是小说戏剧的时代.”(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但我国诗词文化不仅没有断裂,而且它透过宋词元曲、明清诗歌和“五四”以来新诗的不同着色的帷幕.至今仍然在传统诗和现代诗这两个诗坛上,展现出矫健而活跃的身姿.从而使许多关心我国诗词文化命运和前途的人们,不能不提出:为什么传统诗词至今仍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问题?而要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科学、比较中肯的回答,就必须对从先秦发展到当代的我国诗词文化进行系统的审视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试论道德杠杆中的利益机制●魏立平近年来,伦理学界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命题:道德杠杆中的利益机制。但缺少充分的论证。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它的进一步讨论。从理论层面讲,道德与利益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昭示着道德杠杆中的利益机制。——道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转型使得传统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封闭、僵化和保守逐渐向现代社会的开放、变革型的生活方式过渡。这种过渡引起了人们道德文化变革的需求。然而道德文化理念在许多方面还停留在与一元社会相契合的水平,并没有从总体上应答现代社会转型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人们生活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变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道德文化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人的文化积淀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时间角度看,人的文化积淀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依靠现代技术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活动却破坏了人的文化积淀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人的自然物质基础的破坏、对劳动能力提升的破坏和对个性发展的阻碍。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的文化积淀能力现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和实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共产主义伦理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道德。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道德还不可能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准则。但它奉行的道德原则,应该是同共产主义道德相一致的。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作为人类主体的价值观,思想信念和行为规范。道德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利益关系,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力的义务。”道德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人们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就是个人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转型期 ,引起社会文化心态变迁机制是多重因素的复合体。其中 ,经济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变化 ,是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直接动因 ;社会文化环境由传统向现代的“位移” ,是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深层文化机制 ;当代信息传播系统化、全球化、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化、传播速率快捷化等信息传播氛围的急速变革是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加速机制。正是由三大机制因素的“合力”推动 ,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心态意识在真实意义上由传统向现代演变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慈善文化形态及其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环宇 《船山学刊》2005,(1):152-155
中国慈善文化形态包括传统、近代、当代三大基本类型,不同时期的慈善文化形态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运作模式,但是各时期的慈善文化形态都是直接对前代历史经验的总结、超越与发展。通过对中国慈善文化形态历史的梳理,亦可以给当前慈善事业的运作提供一些鉴镜。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化产品的小说文体在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又由于新的文化场的出现而发生变迁。历史叙事与说书艺术孕育和制约着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文体的建构,在语言表述、叙事方式等诸多方面形成与西方小说文体迥异的语体和体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12.
一、问题的提出 追溯意识的发生之源,能有效地破译人类的形成、社会的产生等等一系列司芬克斯之谜。基于此,意识的发生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等众多学科的浓厚兴趣。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现象进行了探讨和说明。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研究的视域大都聚焦和局限于意识的生理机制,即对人脑和意识的关系进行考察上,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又是显然不够的。这是因为,意识虽然是人脑的机能,但并非是人脑的本能。人脑虽然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但脑的活动本身又依赖于人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氛围。意识在本质上是社会的,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在人脑中的内化或精神化,是社会文化熏陶、感染和影响的产物。离开一定的社会文化,从人脑中自行产生“纯意识”或“纯思维”是不可能的。从生理机制上看,意识的发生离不开自然的乳汁;从社会文化机制上看,意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文化的乳汁。因此,如果只是或满足于从意识的生理机制方面说明意识的发生,就会导致和费尔巴哈一样的结果:“沉溺于毫无结果的和来回兜圈子的关于思维和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居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当代中国道德价值观念变迁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我国城市居民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城市居民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叛逆与皈依交织在一起,虽然现代化进程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基本的传统伦理道德仍然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伦理基础。此外,还对城市居民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行了因素分析。我们的分析表明:当人们对某一社会现象持肯定性或否定性看法时,他们对其他类似的社会现象也有可能持相同的看法;当他们认同某一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时,他们对其他类似的道德价值观念也有可能持相同的态度。更进一步地说,当被访者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度较高时,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不满程度也较高;当他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度较低时,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不满程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在社会或文化变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其加以深入的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建设。一、制度变迁的内容“变迁”作为一个人类学或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的,而在西方,变迁这一概念最初又是从“进化”这一概念演变而来的。变迁主要是指社会或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事实上不仅仅是一种进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企业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一词,古已有之。在我国古代典籍中,“道”一般指事物变化运动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矩或规范;“德”即道,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得于人,便称为“德”。企业道德作为道德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道德境遭的提出及其涵义道德境遇问题,是我们理论研究的一块飞地,是目前国内道德理论的空白区。人们想要或想要人们把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我的自觉信念和自愿要求,学会道德践覆,就必须深入道德境遇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道德理性王国的风彩。事实上,我们经常陷于道德境遇的矛盾困惑之中,企求理论指点迷津,希冀有一套较为现实的境遇伦理选择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但现行的伦理教科书和道德理论十分薄弱。为此,本人抛砖引玉,试图在现行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中,引进“道德境遇”范畴,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所谓道德境遇,指个人、集体或社会所处的一种理论或现实的道德价值选择的矛盾状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下,我们要关注由经济生活对人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挖掘和重新评价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可能产生的现代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观念性和实践性反思分析,更新并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条件的新的道德观念和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18.
<正> 道德是人类精神世界和社会活动领域的一个特殊部门。对于这一认识部门,人们该怎样去理解和把握?除了逻辑思维方式的认识作用以外,人们能否采用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如道德直觉来把握这一特殊领域?假若可以,道德直觉又是凭借怎样的力量来把握道德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取向,是我们今天谈论道德建设诸问题的最主要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由于社会生活,尤其是物质经济生活方面的深刻变异,我们在道德方面正面临着对观念意识和操作方式进行调整更新的重要关口,其必要性和意义堪与“五四”反对封建旧道德的历史嬗变相提并论,但又有某种本质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在于,它不是摧枯拉朽后的重建,而是立足于深刻变化了的现实,关注市场经济经由经济生活对人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广泛影响和渗透,挖掘和重新评价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可能产生的现代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观念性…  相似文献   

20.
历史变迁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唯物史观理解为经济决定论,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仅从生产方式看待社会历史的变迁不够全面,需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社会历史。实践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并体现为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化同实践一样构成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化不仅是结果更体现为人的自由本性的创造。当把化等同于实践时,唯物史观就得到了一种新的阐释,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就是化的变迁,新时期的化哲学也就是一种化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