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语文"是一门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学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素质教育课程。我国学习语文有悠久的历史,世界各国很多大学至今仍沿袭开设语文课的通例。本文阐述了开设"大学语文"的意义,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滑坡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些年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背景的分析,论述了大学语文沦为"鸡肋"课程的原因;以此为出发点,从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三方面探讨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目标;并从教材、课程、教法和考试等角度提出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指出大学语文教学只有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走应用型教学改革之路,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存在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责任是通过人才的培养引领社会方向,提升社会品质。从1990年代末开始,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高校普遍受到忽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很多高校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一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技能教育取代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是文化教育,也是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影响学生品格的主要课程,忽视大学语文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短视行为。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危机.改变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走出困境,应该变革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使之真正回归文学,生产快乐.  相似文献   

5.
陈卓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3):114-116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日益“边缘化”,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课程长期以来教学视角多样化,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较统一的视角。本文提出用文学的视角来教授大学语文课,利用大学语文得天独厚的文学优势,突出其文学性和审美性,对大学生进行文学熏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文章强调大学语文的文学教育功能,并谈文学教育特殊重要的意义,旨在探索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大学语文教学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识课是讲授每个公民必备常识的基础性课程,大学语文从人文选修课转为通识必修课是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机遇。大学语文教学应注重通识教育,即语文能力的训练。大学语文通过走向实践使学生学有所得,是吸引学生来学,发展大学语文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一则报道指出"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从高等教育功能的缺失、人文精神的失落、汉民族文化的失宠三个方面阐述了造成大学语文"尴尬"现状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要想使大学语文彻底摆脱"尴尬"现状,必须唤起全社会的民族自豪感,倡导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由于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课程自身的弱点等原因,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先驱"和"主干"课程的大学语文濒临被弱化和边缘化的艰危处境,作为从教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师,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师这一视角论述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作用,为大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尽其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代工科大学生汉语文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文素质是我国当代人才基础素质中的首要素质,但工科大学生在这一方面却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进一步提高工科大学生的汉语文水平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转变办学思想,公共基础课应包括大学语文课;明确工科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构建工科大学生的语文知识框架;改变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建立工科大学语文水平测试制度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素,在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文章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初步探讨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所培养人才的情况.而课程建设评价指标设立的正确与否,则成为正确评价课程建设水平的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是国家宏观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在国家宏观课程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决策的开放性、民主性、体现学生、学校和社会差异性等特征.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协调好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开展积极的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资源,解决好课程的兴趣性和学术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影响着新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展。文章在认真解读新纲要的基础上,对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在新课程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现代课程意识以及培养途径给予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内容设计是指依据一定的课程目标,将体育学科中纷繁的构成要素组合成具有某种特定的形式结构的活动。针对目前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比较和分析,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课程内容设计的依据,课程内容的结构,以及课程内容设计的资源保障等方面解读和分析,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决定着休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设计确实存在问题,要发挥出课程设计的整体优势,课程结构各要素的完整性及其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系统性是设计的实质核心;湖南工业职院以高校公体课"三自主"的原则为纲,开发灵活互动的"三结合"模式,以及学分制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休闲体育课程内容及结构符合休闲体育课程发展的方向;此外,课程资源的丰富和全面是课程内容设计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课程内容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目的强烈的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课程内容的价值追求,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学生的期望,尽管思政课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服务于此政治性的实现,但一线教师重点关注课程吸引力更为恰当。课程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属性即生活性,是学生接受教育意愿的基础,挖掘并科学展现内容的生活性是提升课程吸引力的关键。本体性是思政课及其模块教育教学内容相互区别的特征,本体性内容的提炼既彰显教师的功力,更是教材体系向教师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是课程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唯有课程的政治性、生活性、本体性相互融通并统一,课程方有吸引力,实效性方有可能。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师现行课程体系的缺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师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是思政理论课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确立发展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重需要驱动的结果。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做到建设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管理和完善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综合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将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进行整合,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本文对该课程的核心概念——思想道德和法律、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行界定,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基于默会知识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各项课程编制活动所具有的能力.从默会知识的视角出发,教师在编制课程过程中,应关注由于生活境遇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默会知识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学生个体解释或理解课程内容时认识框架和行为的不同,力求学生从已有知识中获得新的暗示,觉察新发现具有的潜在意义和价值.这对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省级优质课程普通物理光学的教学改革进程,分析整理了学生对光学课程系统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情况,对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下一步教学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