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自2006年起国际粮食产量开始下降,与此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多,国际社会对粮食的需求持续增加。2006年世界粮食消费2056亿吨,比上年增加2606万吨,增长1.3%。粮食需求大于产量7174万吨。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2007年初169天的水平,而一般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70天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l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2012年增加1235.6万吨(247.1亿斤),增长2.1%。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其中,东北及内蒙古4省(区)增产820万吨(164亿斤),贡献了全国66.4%的粮食增产量,4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24.1%。另外,河北、江苏、云南等六个"十连增"省(区)共计增产360.6万吨(72.12亿斤),占增产总量的29.2%。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4,(3):28-29
2013年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2012年增加1235.6万吨(247.1亿斤),增长2.1%。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其中,东北及内蒙古4省(区)增产820万吨(164亿斤),贡献了全国66.4%的粮食增产量,4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24.1%。另外,河北、江苏、云南等六个“十连增”省(区)共计增产360.6万吨(72.12亿斤),占增产总量的29.2%。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2,(39):30-31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较2003年增长1.4亿多吨,总产量提高了近33%。分地区来看,2011年,包括黑龙江、河南等在内的24个地区较2003年实现增收,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增收产量超过1000万吨,黑龙江增收更是超过3000万吨。2012年,全国粮食将迎来九连增,粮食总产量将突破5.8亿吨。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为60194万吨,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增长2.1%,实现10年连续增产。历史地看,这一新闻强有力地证明了美国一些官员和学者对中国粮食生产预言的破产,笔者称之为"历史悲观论"的破产。  相似文献   

6.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到2008年已形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全球性粮食危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本文指出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美国等国家生产生物燃料,全球粮食主产区自然灾害频繁及国际市场投机因素等是此次粮食危机的主要诱因,并就解决这一危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9,(11):28-29
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10570亿斤,实现了近40年来第一次连续5年增产。从各地区的2009年的粮食生产预计情况来看,13粮食主产省中有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西4个省份明确提出了粮食产量的目标情况。其中,黑龙江今年粮食总产要达到850亿斤以上:河北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争取达到2910万吨;  相似文献   

8.
数字舆情     
《领导决策信息》2013,(48):26-27
粮食产量十连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小麦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率停滞、徘徊,而人口却在不断增长,需求持续增加,私有制构成了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粮食问题的基本态势实践已经证明,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里,粮食的波动是我国农业乃一对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基本因素。粮食短缺是我国近几年食品及与其有关的商品涨价的基本推动因素,并在较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商品销售价格的上升,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一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1989年全国粮食喜获丰收,但这并不能根本缓解我国粮食供需矛盾,还应从消费方面积极寻找措施,正确引导,抑制过速的粮食消费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0.
GDP:据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农业:2012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相似文献   

11.
数据快递     
有专家测算表明。中国耕地现实粮食生产能力至少为57437万吨。在2033年,仍可保持5.7亿吨的生产能力,养活15.87亿人。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3):30-31
粮食产量:粮食总产达到356.5万吨,连续七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560公斤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500元以上,增长10%以上,连续六年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目标。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出能满足全世界需求的粮食。到2007年,全世界生产出创历史纪录的23亿吨粮食。从1961年到现在,世界粮食产量增加了两倍,而人口只增加一倍。民以食为天,这天似乎用不着忧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粮食需求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口粮需求、饲料用粮需求、种子用粮需求和工业用粮需求.由于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粮食的总体需求刚性上涨,且粮食供需缺口有被进一步拉大的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粮食需求的构成情况,其次对影响我国粮食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经典的GARCH模型,并利用我国1949-2010年粮食人均占有量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的粮食人均占有量和粮食总需求量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正1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与此同时,糖棉油、肉蛋奶、果蔬茶、水产品等其他重要农产品也全面发展,成功打破了"粮经消长"的传统格局。分析称,技术进步导致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3,(23):17-17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国需要确保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粮食产量在2020年达到5400亿公斤(合计54000万吨)的目标。2013年再实现粮食第10年增,问题不大。但另一方面,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已经跌破90%,远远没有达到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4):26-26
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介绍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据介绍,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  相似文献   

18.
“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全国共生产钢材38062万吨,同比增加7319万吨,增长23.8%;出口钢材3284万吨,同比增长91.5%;进口钢材1553万吨,同比下降29.1%,净出口钢材1731万吨。假如将钢材折算成粗钢,1-10月,净出口粗钢2514万吨,出口量占国内新增粗钢产量比重超过40%。显然出口的高增长有效化解了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这正是2006年钢铁行业利润增长的主动力,这一动力将持续到2007年。专家预测,2007年宏观经济仍然将会保持较高增速,钢铁需求将稳定增长,但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美达成的关贸总协定中美方提出的中国农产品关税配额,我国粮食初始配额总量为1440万吨(大米260万吨,玉米450万吨,小麦730万吨),最终配额总量2180万吨(大米530万吨,玉米720万吨,小麦930万吨)。我国稻谷生产近十年连续获得好收成,国内稻谷供给量始终保持在1.8—2亿吨水平,完全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内稻谷市场已经出现了总量过剩。在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很少进口大米,进入90年代以后,也仅有1995年的进口量达164万吨。1999年1月-10月仅进口了14万吨。加入WTO以后,逐年增…  相似文献   

20.
弓成林 《决策导刊》2000,(10):36-37
重庆市果品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仅次于粮食和生绪的第三大支往产业。至1999年.全市果树面积达20万公顷.总株数3.5亿株,总产量90万吨.产值14亿元,其中柑桔面积12万公顷,产量67万吨,名列全国第七位。果树良种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