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受众"地位提高之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新闻受众"地位提高的原因:其一,"新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最终决定了"新闻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主动性,形成了"新闻消费自觉"的特殊心理;其三,关注受众心理选择,是新闻传播由"纯意识形态行为"转入"市场行为"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闻媒介顺应市场经济形势而作的改革的进行,随着发行量和收听率、收视率高低日渐成为新闻媒介取得诸如广告费、收看费等经济支持的重要依据,受众的重要作用日渐显露.这样"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就成为必然趋势.新闻媒介在"受众本位"的价值取向下,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创新和改革:要有受众意识,以规模和特色赢得受众,以刻意打造的节目构筑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3.
新闻价值究竟是在新闻写成之前,作为记者衡量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标准;还是在新闻写成之后,作为编辑衡量新闻质量的标准;或是在新闻写成之后,作为受众评价新闻产生的作用、效果的标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可以得出,新闻对受众来说它是客体,受众对新闻来说是主体,新闻能够满足受众需要的功能和效用是新闻价值的客观基础,受众对新闻的需要是新闻价值的主观条件。新闻中介的劳动量就是新闻的价值量,凝结在新闻中的劳动质量越高,新闻价值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创新和人性化竞争的方式,是媒体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代表着新闻的传播趋势.基于新闻传播实践剖析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失衡与偏向,强调传播人文关怀须有新的突破,提出在新闻传播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以传者和以受众为中心的两个体系。全面、正确地认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价值必须承认两个价值体系的存在,它们各有其深刻的内涵。在当前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中,传者中心论正逐渐被受众主体性所代替,这实际上反映了新闻价值取向从一个体系向另一个体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故事化新闻是近几年来传媒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故事化新闻形成的原因是受众对于休闲娱乐的软新闻的需求.而受众的这种需求也促进了故事化新闻的发展.反之,故事化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也对受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各自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故事化新闻是近几年来传媒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故事化新闻形成的原因是受众对于休闲娱乐的软新闻的需求。而受众的这种需求也促进了故事化新闻的发展。反之,故事化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也对受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各自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媒介的出现,使地方新闻更有可能成为全国、甚至国际关注的热点,地方新闻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成为新闻竞争的重要内容.以往不能够或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发布的地方新闻越来越难以控制,新闻的价值正在成为最有力的评判者,新闻传媒"把关人"的角色正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9.
回归本义的"新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价值可以分解为两个层次进行理解。一个是作为选择标准的新闻价值,即新闻传播者对于新闻事实和素材进行选择和把关时所采用的判断标准和尺度,可将其称为“尺度性新闻价值”;另一个层次是作为社会功能的新闻价值,也就是新闻传播活动和事业对于整个人类与社会的有用性,我们称之“功能性新闻价值”。这就是新闻价值的两个所指层面。而对于这两个层次的新闻价值内涵,还要从其具体的构成要素方面进行研究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新闻传播思想是在近代革命性新闻传播思想发展基础上,伴随着现代科学教育文化思想的形成而产生。其内涵为:新闻是报刊的根本属性;政治宣传不是报刊的惟一社会功能;实行现代企业化方式经营管理;把新闻传播行为当作一种专门社会职业,倡导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其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国独立的新闻学学科,促进了各种社会信息的及时交流共享和社会的政治文明进步,同时催生了中国新闻传播的职业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并由此加快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尤金·奥尼尔一生着力于现代心理悲剧的创作,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二十世纪美国人民灵魂扭曲的可悲心态和美国现代社会的精神窘困的可忧状况,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之梦的努力探索和幻灭.本文以<榆树下的欲望>为例,从人物内心欲望困扰、社会批判意义及悲剧的终极价值三方面来探讨其显性的、隐性的及终极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以病人为中心”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管理道德和医患关系道德的核心话语,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医患关系道德建设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这是医患关系道德“以人为本”的核心,二是要“以医务人员为主体”,这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关键,而且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指导医患关系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以人为本的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就是注重发展个性,发掘创造潜质;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是全面发展的标准,道德价值是全面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潜能现实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亚里士多德本人解决存在与变化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关键点.亚里士多德这一学说尽管早已为我们中国学者们所熟悉,然而熟知往往并非真知,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某些不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δυναμιζ(潜能)"一词的含义的理解不够到位有关.文章认为,亚里士多德"δυναμιζ(潜能)"一词,就象亚里士多德的"on(存在/是)"一词一样,是具有多种含义的,在这些不同含义中又有一个最严格的意义--即作为"动变之能"的"δυναμιζ(潜能)",亚里士多德"δυναμιζ(潜能)"的其它含义不仅与这一最严格的意义相关联,而且都是这一最严格意义的进一步引申.本文还指出,亚里士多德对"动变之能"意义上的"δυναμιζ(潜能)"也做过较为详细而具体的区分,理解这些具体区分对于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其它哲学思想是很有帮助的.总之,本文认为,对亚里士多德的"δυναμιζ(潜能)"一词的含义尽量作些深入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否则我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潜能现实说的理解将会停留于表层,并最终影响我们对亚里士多德整个哲学体系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满足人民生存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追求。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有利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属性、历史定位、内涵外延与精神实质,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统战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坚强的人本观.统战工作要树立解放全人类的人本现,这是人本观的最高境界;要树立人才强国战略人本观,团结、凝聚各类高级人才;树立和而不同人本观,将广泛的大团结和广泛的民主结合起来;树立交友人本观,真诚待人,维护同盟者利益,为其排忧解难.如此,我们的统一战线将更加巩固.从而为我们国家的统一、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胜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把"以人为本"解读为"以个人为本",不仅在理论上会把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混同于非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而且在实践中会造成对贯彻新的发展观的歪曲.对西方人本主义作历史考察并对马克思清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逻辑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以个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之外绝大多数人本主义的普遍特征;"以个人为本"的"个人"是"抽象的人",是通过感性直观获得的一种假定;"以个人为本"无法真正实现对人的普遍关怀.通过"改造世界"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向来是古今知识分子所关注的重大话题之一,而在民主观念已于中华大地成为普遍性观念的今天,关于民本与民主之间的话题更是成了当今学者所讨论的学术热点。为了对于此学术话题作出自己的思考与回应,拟在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来探究民本传统的历史渊源,解读其所昭示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评论符号权力的生成与"公民写作"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一种思想性信息,也是一种权力符号。当代中国的评论正在实现着话语权从政治殿堂走向寻常百姓的部分位移,初步具有了“公民写作”的意义。在社会利益和市场利益的双重作用下,评论产品的生成要经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多种资本塑造,评论符号权力的实现也被解构为话语权、渠道权和视听权的共同作用。解构评论这种思想产品的生产过程发现,资本在评论权力的实施中仍占据着支配地位。“公民写作”虽已初见端倪,但还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0.
辛世俊 《南都学坛》2004,24(4):95-98
在全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语境下使用"以人为本"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是根本"的思想,牢固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是基础"的思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夯实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是目的"的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是中心"的思想,根据人民的需要来制定政策和检验我们的一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