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季红 《中州学刊》2006,(3):143-145
代际伦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伦理问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代际伦理中,如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空巢家庭中单向度的亲子关系,以及传统教道在当代的阐述与发扬问题等,都体现出现代家庭中旧伦理关系的式微与新伦理关系的生长。代际伦理不单单是家庭关系中几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推而广之,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维度来看,代际伦理实际上体现了当代人对逝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的一种单向度的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会永 《中州学刊》2006,(3):141-143
代际伦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伦理问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代际伦理中,如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空巢家庭中单向度的亲子关系,以及传统教道在当代的阐述与发扬问题等,都体现出现代家庭中旧伦理关系的式微与新伦理关系的生长。代际伦理不单单是家庭关系中几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推而广之,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维度来看,代际伦理实际上体现了当代人对逝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的一种单向度的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3.
代际伦理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堂家 《中州学刊》2006,(3):137-139
代际伦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伦理问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代际伦理中,如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空巢家庭中单向度的亲子关系,以及传统教道在当代的阐述与发扬问题等,都体现出现代家庭中旧伦理关系的式微与新伦理关系的生长。代际伦理不单单是家庭关系中几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推而广之,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维度来看,代际伦理实际上体现了当代人对逝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的一种单向度的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4.
靳松 《中州学刊》2006,(3):139-141
代际伦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伦理问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代际伦理中,如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空巢家庭中单向度的亲子关系,以及传统教道在当代的阐述与发扬问题等,都体现出现代家庭中旧伦理关系的式微与新伦理关系的生长。代际伦理不单单是家庭关系中几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推而广之,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维度来看,代际伦理实际上体现了当代人对逝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的一种单向度的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变迁,更是社会伦理价值取向的重大演变。夫妻关系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发扬中国传统的夫妻伦理美德,构架现代新型夫妻伦理关系,树立和谐相处的家庭伦理价值观,以促进和谐社会伦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家庭成员之间交往关系和家庭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家庭伦理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对于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家庭生活方式及伦理观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文化价值取向系统的基础性环节。就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言,它生成于半封闭的大陆大河型地理环境、农业型自然经济和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的土壤之上,具有重血缘、重祖先、重人伦关系的德性特征①。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家庭中的具体化,它亦体现了这种德性特征,并具体表现在家庭伦理价值目标的设定、价值主体的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道德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在社会公德方面,朋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公共伦理关系的重心,注重社会公益心和礼让、爱护环境、规范垃圾处理已成公共道德生活的内容与道德观。在职业道德方面,敬业爱业已成为多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理念,同事关系成为职业伦理关系的焦点。在家庭美德方面,家庭成员分担家务已成为多数人的家庭道德观,夫妻关系仍然是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心,夫妻平等、和睦、经常交谈增进了解,赡养父母、注重孩子做人的品德的培养已成为多数家庭道德生活方式。在网络道德建设方面,网络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呼之欲出,网友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网络伦理关系的重心。  相似文献   

8.
王锋 《学术论坛》2005,4(11):105-108
现代社会中家庭属于个人私密空间,他人和公共权力没有权利对之进行干预。然而,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也正在发生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根本性转变,相应地,家庭伦理关系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迁。完整的家庭是与婚姻和性相联系的,因此,家庭、婚姻与性就成为我们考察家庭伦理关系变迁的三个必要层面。在社会学意义上,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家庭关系的比照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平等、自由、权利成为现代人所共享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中家庭属于个人私密空间,他人和公共权力不得对之进行干预.然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家庭正在实现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根本性转变,相应地,家庭伦理关系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迁.完整的家庭是与婚姻和性相联系的,因此,婚姻、家庭、教育等就成为我们考察家庭伦理关系变迁的几个必要层面.在社会学意义上,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家庭关系的比照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平等、自由、独立等成为现代人所共享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的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相对稳定关系由此受到巨大冲击,继而引发了当代中国家庭在结构、功能、伦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社会的巨大变迁带来了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变迁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动,而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动,不可避免地使得家庭功能发生了弱化.家庭功能的弱化让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约束力日益减弱,导致现代家庭伦理陷入困境.探寻现代家庭伦理观念陷入困境的背景,构建维系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新的现代家庭伦理观念,使之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亲亲互隐"、"爱有差等"的争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争论孔子论“父子互隐”和孟子论舜及“爱有差等”的问题。这一争论关涉到整个儒家伦理的历史和现代价值之评判。儒家伦理是一复杂的系统,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等德目之间是有张力的配合;儒家的仁、义、礼、忠、敬、信等德目都是社会性、公共性的,适用于公共生活及其秩序建构的;儒家一贯强调私恩与公义、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区别;儒家的“仁爱”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道德主体所涵道德法则(理、义)必然有绝对的普遍性,并且是“爱有差等”思想的本体论基础;“父子互隐”的思想及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恰恰包含着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  相似文献   

12.
钱善刚 《学术界》2012,(5):120-127,287
父子主恩是传统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要求,其内涵表现为父慈子孝。在现代西方学理的映照下,基于社会生物主义的视界,五四启蒙者主张父子间无恩而有爱,将恩与爱对立起来。在对恩与爱的一贬一褒的背后潜藏着把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混同的倾向,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中西伦理的价值冲突与紧张。五四启蒙者的父子伦理主张具有思想的意义,缺乏实践的价值。据常人的视角来看,父之恩施与子之孝报蕴涵有某种平等的精神,报恩、还爱体现了孝的真义,恩与爱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儒家伦理论战述评——腐败之源还是德性之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治洪 《文史哲》2005,(6):33-40
近五年来,人文学界围绕儒家伦理是腐败之源还是德性之端的问题发生了一场论战,持前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儒家伦理,特别是爱有等差观念,是儒家伦理学中最荒诞、最黑暗的思想;儒家伦理根本不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儒家伦理应为现实生活中某些屡见不鲜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承担责任。持后种观点的学者则从文献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哲学、方法学乃至比较文化学等角度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应。这场论战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历次中西文化论战的继续,以其主流话语由以往的“全盘西化”、“全盘反传统”转变为对于传统的“了解之同情”和“温情与敬意”,表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因而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伦理是一种德性伦理,但具有“共时性”特征及普遍理性精神。德性不是客观化的知识系统,也不是纯粹经验的集合,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自觉(即反思理性)。德性的实现不仅体现了历史的目的性,而且体现了自然的目的性。德性伦理的核心是仁德,其表现形态则是境界。儒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融入竞争时代并在新的竞争中形成新的和谐,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人的社会角色是历史的、变化的,但人作为德性主体生活在世界上,并以此为基础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完成德性,提高境界,这就是真正的人生。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周公旦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由"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和"制礼作乐"思想组成,它是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的思想理论基石。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丰富和发展了周公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基本形成了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周公与儒家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美德与规则的统一——兼评儒家伦理是美德伦理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儒家伦理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强调了品格的塑造和个体美德的培养,但是儒家伦理并不像一些西方儒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美德伦理学的类型。相反,儒家伦理是一种整合了美德与规则于一体的伦理学说。这不仅可以显示出儒家伦理对道德理解的独特方式,也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儒家伦理对当代西方道德哲学在建构一种完善道德理论上可能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重视现代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伦理建设都与其所在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和联系,并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在深刻阐述儒家伦理对于现代中国商业伦理重构所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追究了现代中国商业伦理的缺失及其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必须从"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的视角,借鉴儒家伦理中的文化精髓,以此重构中国商业伦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儒道伦理学中水与道的关系、道与智的关系以及智与身的关系。道家由水而得道 ,贵柔处下 ,谦退自保 ,离人而慕天 ;儒家则乐兼山水 ,道兼刚柔 ,秉仁义而处世 ,自强不息 ,进取有为。两家虽然都因水而知道 ,而处世 ,而修身 ,但所得之道不同 ,所尚之智不同 ,所持的处世修身取向亦不同 ,因此而形成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对当下中国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传统精神不仅存在于学理的层面,而且还以基因与血脉的根源性特性存在于民间。当下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对儒家伦理既抱着不同程度的同情与敬意,又与之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隔阂与疏离;不管人们读没读过“四书五经”,作为基因与血脉的传统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通过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影响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运作。儒家伦理的未来命运取决于当下中国人有着何种生活内容、何种生命问题,因而采取何种态度与方法来批判继承和转换儒学。与之相应,中国人的生活、生命以至命运也会受到以儒学为血脉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状况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陈芳 《晋阳学刊》2011,(1):31-36
民国初年阎锡山督政山西时,对伦理道德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法,体现在:成立“洗心社”专门机构来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试图通过“洗心”、“自省”帮助人们达到“好人”标准;重视个人品德、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并有效落实在村治和教育实践中。梳理阎锡山伦理道德观的主要内涵、践履特点及思想来源,可以为现实提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