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桂芬是一位富有经世思想的名士,他关心农民疾苦,关注农业,而且对当时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农业思想.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近代科技色彩较浓、重农而不抑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是清末政府倚重的权臣 ,同历代封建官僚一样 ,他也非常重视农业 ,把发展农业看作是“固邦本、养民生”的重要手段。随着他对农业的积极思考和大胆实践 ,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农业思想也应运而生。文章对张之洞的农业思想进行了总结 ,以期从中寻得一些可供当今农业发展的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其中较主要的可归纳为农业战略地位论、农业发展道路论和农业发展动力论。认真学习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球各国的共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已实施 1 0年 ,其观念、理论、目标、内容和实践效果都体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 ,分析解决了农村改革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思想 ,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其哲学意蕴体现在:其一,邓小平同志坚持唯物主义原则.科学地分析和解决了有关农业的许多问题;其二,邓小平运用辩证的科学方法正确地分析和处理农业问题,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其三。在邓小平的农业思想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刘瑞龙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在南通地区的早期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建和领导了中国工农军第十四军,并参加过举世闻名的长征,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亲历了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道路的设计。关于农业教育的思想及其实践更是刘瑞龙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生命历程中最值得追忆和关注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发展农业经济,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毛泽东从农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高度进行了论述,邓小平对毛泽东这一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农业生态思想洞察到资本主义制度对土地肥力的掠夺,揭示了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强调运用农业科学技术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论述了农业水利设施在亚洲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农业生态思想的新时代启示:应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多措并举,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中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农”思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关于农业发展的主体、关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于农业的现代化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本框架。我们应以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指导,努力探寻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新思路,即加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主要内涵,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适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命题。江泽民“三农”思想把对新时期中国的“三农”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结合恃民兴邦、恃民卫邦的斗争实践 ,慎于理论思辨 ,勇于实践求索 ,将传统的民本思想拓展提升到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高度。从恤民生以筹国计到依恃民力发展生产 ,抓固本之根本 ;从单纯依靠农业的富民强国之方到重视商品经济、学习外国技艺、开拓新的生产力 ;从依恃民力固本兴邦到开发边疆 ,兵农合一 ,兴邦卫邦并进。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孙中山和梁漱溟本着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出发点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发和论述,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民生思想.本文从思想产生由来和具体内容分析入手,对他们如何看待资本问题、土地分配问题、阶级问题以及发展工农业问题等方面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比较.对民生问题不同的思考,导致孙中山毫不犹豫地把发展工商业作为"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认为真正的民生主义既要发展大工业,又要预防和避开资本主义,而梁漱溟则选择了从农村立足,优先发展农业,走合作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杰斐逊本是反对产业经济和大海军发展的重农主义者,但在19世纪初任总统后,远征地中海攻打海盗,推动美国海权活动的实践发展;主持购买路易斯安那地区,推动了美国外贸发展,为美国国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政治实践中他的思想也逐渐发生变化。卸任后,杰斐逊重视工业贸易、海军海防,赞同海外扩张。杰斐逊的思想虽然算不上成熟的海权理论,但是体现了美国早期海权萌芽及相关思潮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由于资源禀赋及农业生产力水平不同,农业发展思想也大不相同,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截然不同。通过审视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状况、生态文明思想及生态环境状况的变革,指出生态文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特征,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贺铸少年时代的思想近侠,踏上仕途后又变为出入佛道之间,最终选择寺庙作为自己终老之地,这些思想上的流变在其诗作中都有所体现。通过对贺铸诗作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对于贺铸一生的思想变化,做了一个较为细致地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7.
戴炳中 《南都学坛》2008,28(3):98-109
邓小平为西藏和平解放和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积极主动接受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伟大战略任务;认真研究西藏情况,负责筹划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四条策略方针,继而主持起草了准备同西藏地方政府进行和谈的"十条政策";以打促谈,解放昌都争取西藏地方政府派出和谈代表,并落实"十七条协议",指导进藏部队和工作人员开展农业生产;毕生关注西藏大局稳定,心系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连同寓于这些巨大历史性贡献之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重要思想,都表现出了一位时代巨人的博大胸襟、远见卓识和崇高风范,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治藏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金元时期以全真道为代表的新道教由于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利用,从而使道教有进一步的发展.农道合修思想在整个道教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真道的水利建设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治者中部分代表极力鼓吹并身体力行农道合修,从而使道教农学思想进一步发展.这些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具有比较明显的重农意识;非常重视"耕道";非常重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思想。本文全面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 ,并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 ,阐明了邓小平这一思想对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发展农村经济 ,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傅斯年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丰富的民族思想。民族思想是其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民族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所撰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开创了我国民族史研究的优良传统。他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既有充分的历史根据,又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反抗日本侵略的现实作用。他热情颂扬中国的民族脊梁,激发维护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