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斯科特命题"认为"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其结果经常都是彻底的失败。文章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德吉新村整体搬迁的绩效成败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德吉新村村民搬迁前的生存资源使他们处于贫困生活状态,构成政府实施整体搬迁的条件,政府行为的目的与当地农民的期望相互重合。这改变了斯科特假说的致命前提,政府的种种努力贯穿于入住农户的条件,住房的修建、耕地的提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产发展项目的设计以及社会援助等全过程。由此德吉新村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跳跃,农业生产方式走向现代化,非农业活动大量出现,农民出现收入增长与贫困缓解的趋势。同时,德吉新村农民社会方式也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变化,包括村民生活世俗化的出现、村民生育观念的改变、现代消费品进入生活,使得德吉新村的农村社会变迁加速。斯科特所强调的要从农民的视角思考问题在德吉新村也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郑洲 《西藏研究》2007,(4):100-107
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德吉新村扶贫综合开发为例,以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考察了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在德吉新村扶贫综合开发建设中的绩效问题。首先,基于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在德吉新村所提供的一系列农村公共产品对扶贫搬迁群众走出贫困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其次,重点基于德吉新村搬迁群众实际需求的视角,分析了政府所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在德吉新村扶贫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文章就提高西藏农村扶贫综合开发成效,即提高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明洪 《民族学刊》2010,1(2):133-137,166-167
斯科特命题是耶鲁大学的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Scott)通过对多个国家宏大社会工程进行分析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即由"国家亲自导演"的"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总是失败的。德吉新村的移民搬迁同样也是一项由"国家亲自导演"的"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其目的是通过移民搬迁帮助这部分农村居民摆脱贫困的困扰。通过对德吉新村所做的田野调查进行专项研究,并对斯科特命题的逻辑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德吉新村的移民搬迁案例在一个维度上是对斯科特的逻辑的否定。  相似文献   

4.
郑洲  杨明洪 《西藏研究》2009,113(1):102-111
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德吉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德吉新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作了一个初步估算.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德吉新村在政府组织引导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必须了解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实际转移意愿,紧密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才可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西藏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仍比较薄弱.通过西藏扎囊县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与民主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对比考察可见政府通过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在改善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紧密结合西藏农牧区发展实际,发现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和借鉴成都等地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对创新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和村官,我们的核桃又卖出去500斤了,都是外地客户网上预定的,核桃还挂在树上就接到订单了。""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才行,产品的包装、运输等环节还得完善。对客户的精心服务工作,还得进一步做好,直播内容还得再丰富一些。"下了班,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做"小和村官"的云南省泸水市老窝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倩如简单吃了一碗饭,就又坐在电脑前与村民聊起了电商的事情。"虽然已经离开了浪坝寨村,但村民们还会经常和我聊聊电商。今年村里核桃丰收,我也帮着协助工作队搭建核桃网络销售渠道。"和倩如说。  相似文献   

7.
正"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杨征民。"——这是湖北省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百姓由衷赞许情系土家山乡的好书记杨征民的一句话。在卸甲坪土家族乡工作的几年里,杨征民时刻把土家山乡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念活"路、水、富"三字经。2009年以来,卸甲坪乡建起了绿色生态小镇、土家特色村寨,温泉旅游名气也渐渐打响,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  相似文献   

8.
基于田野调查,在村落转型过程中以"人-村"离合的视角考察了南岗古排旅游开发模式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南岗古排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村民、地方政府以及外来企业等不同主体的行动策略分析,认为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实践中,地方政府和外来企业一定要尊重当地村民的主体性地位,实现政府和外来企业以及当地村民三者间的良性联动。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里的人从不问你是什么民族,相互都亲近得很,就像一家人。"记者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民族团结示范点采访时,毛坝乡五二村69岁的老支书王永利这样说道。五二村居住着859位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村民,村民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0.
易地扶贫搬迁使安置在城镇的少数民族群体直接从村民变成了市民,从散杂居到集中居住,社会关系和文化系统都将经历重构。聚焦因易地搬迁而形成的多民族共居社区,从空间互嵌的形成与经济、心理互嵌等层面分析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存在的碰撞及调适方法,提出党建统领是实现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高原、民族与宗教:清代西藏城市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一民  赖小路  付志刚 《民族学刊》2010,1(1):95-104,166
西藏地区城市出现较早,但发展相对缓慢。清代是西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商贸的发展,清廷对西藏统治的加强以及政教合一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都对西藏地区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清代西藏的城市多分布于河谷低地区域,呈现沿河流、湖泊分布的地域特征。西藏的城市空间布局也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寺庙等宗教场所成为城市的中心或重心所在。西藏地区的游牧经济也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发展进程,与内地相比,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形态不完善,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单一。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状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庆生 《民族学刊》2010,1(1):88-94,165
通过60年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备的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体系,该体系拥有完整配套的出版、印刷、发行功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随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社的财政政策改变,市场运作机制对出版社造成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资主体单一,出版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冲击。国家对其进行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显得尤为重要,民族文字出版单位也要练好内功,在市场机制下,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的大发展,引入市场淘汰机制,搞好本单位的内部改革,提高市场的适应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刘世哲 《民族学刊》2010,1(1):120-126,166-167
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形成的历史久远,而且,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有关民俗的记录和搜集整理,历代志书也非常重视民俗方面的内容。民俗形成的因素复杂,除了历史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之外,地理因素、气候因素、民族因素、宗教因素、语言因素等,都对风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恒定不变的风俗是没有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必然导致风俗的变迁,风俗流行过程就是其本身的变化过程。鉴于以上认识,对待民俗文化,我们要持既传承又保护的态度。一方面,传承有价值、有意义的民俗文化,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广泛收集,着力保护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0,1(1):134-144,167-168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资料,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基督教的发展及调适加以认识。文章列举了当时德宏基督教的发展及变化概况,揭示基督教主要在景颇、傈僳两族中传播,以及盈江县教徒最多这两大特点,分析了基督教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概括了基督教积极调适、适应社会主义的主要措施,阐述了政府有关部门从积极引导到依法管理,根据基督教的活动情况,指出以族群名义裂变三自爱国会等是当前德宏基督教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10,1(1):127-133,167
缘起论是佛教,包括藏传佛教的重要内容。本文的理论旨趣在于深入探索藏传佛教缘起思想所揭示的缘起的内涵、种类,尤其是较为全面地分析论证缘起的宇宙生成论意义。辨析了宇宙缘起论与世界本体论不同的视域和各自不同理论边界,深入地揭示和分析了藏传佛教缘起思想非实体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在访谈中,纳日碧力戈教授以人生经历为主,谈到他在人类学历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索的过程,也谈到了他多年来不断游走、研究人类学的很多成果和近期的新思考,还特别对于国内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反思,为人类学的初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洪亮 《民族学刊》2010,1(1):154-156.168
作为人类学家的李安宅,早期致力于科学理论的建设,而后则着眼于中国边疆地区尤其是藏族地区的实地研究,对中国边疆建设及边政改良多有论述,以其理论知识服务于"活的人生"。民国时期的李安宅党派关系及社会交游非常复杂,学术历经多次转型;其1949年后的人生遭际,基本上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李安宅的学术人生形态,既有时代的规约,也有其自身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王铭铭 《民族学刊》2010,1(1):5-11,161
作为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葛兰言因其学术旨趣与英美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迴异,使得学界对其关注不够。尽管他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大多来源于其对古代中国文明的社会学理解,然而即便在中国社会科学界亦鲜有人追随之。分析个中原因,根源在于中国社会学侧重现代社会研究的趋势,以及在观念方法上忽视中国传统,追求西方英美模式,强调所谓"科学的东方学"的取向。这些问题最终影响了社会科学的中国研究在理论发展方面鲜有原创性的贡献,而重新认识葛兰言的研究对突破这一局限是极具启发的。  相似文献   

19.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10,1(1):31-44,163
依权力的支配大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使用暴力或强力的权力以及使用非暴力的权力。前者更多是跟战争、强力以及暴力紧密相连,而后者则是在文明化社会之后的一种权力表达方式,是采用一种符号、象征以及让渡等等形式来达成的一种支配形式,在不同的社会中,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始建于1952年,这里居住着三代工人,他们都是老工业基地的缔造者.他们经历了工人阶级的辉煌、改革的阵痛、反思后的腾飞,他们的生活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缩影,他们的“工人精神”更是这座老城发展的精神内核.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将冷冰冰的机器、厂矿封存起来,而是将一座工业城市发展的历史展现出来,是将使这些冰冷机器喷发火光的工人阶级的生活展现出来.这才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