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秦良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良玉是明末四川的一员女将,是一个存四川地区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文艺作品中,不乏见以秦良玉为题材的篇章,然而专门论述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却不多。郭沫若同志在歌颂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的时候,曾经联想到秦良玉,为宜宾赵一曼烈士纪念馆题下了这样的诗句:“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后来郭老又在《四川日报》上发表题为《关于秦良玉的问题》的文章,进一步指出:“秦良玉这个人物是不好完全抹杀的。”“要称秦良玉为‘巾帼英雄’,似乎也还不  相似文献   

2.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载入正史将相列传而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明史》一方面不惜浓墨重彩彰显秦良玉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统一的高尚行为,讴歌其忠君爱国的思想品格;另一方面却对秦良玉晚年的政治态度讳莫如深,隐蔽其矢志不渝的抗清气节,一定程度上有损这位巾帼英雄的完美形象。民国时文公直《女杰秦良玉演义》对历史真实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造,使之超脱为杰出的艺术典型和古代社会更具普遍意义的文学形象,较之历史原型更具本质真实性,也因此显得更可感、更丰满。  相似文献   

3.
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北京,推翻了腐朽的明皇朝,打击了北方的地主阶级.在这种情况下,投降清朝的地主阶级代表如范文程、洪承畴等积极策划清兵入关,夺取农民军的胜利果实,吴三桂的降清,是标志着北方地主阶级的政治军事力量与清政府的进一步合流.洪承畴这一帮人,过去都是在镇压农民起义中起家的,对农民军有刻骨的仇恨,故清兵入关以"与流寇争天下"和"替故明复君父之仇"相号召;这告诉我们清兵入关作战,实际上是北方地主阶级勾结满洲贵族军事力量联合镇压农民运动,是明末农民战争的  相似文献   

4.
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在山东西部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宋景诗是起义队伍中一支比较强劲的黑旗军的首领。他参加起义后不久又投降了清军,并随同清军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军、安徽捻军以及陕西回民起义军。但过去的某些历史著作却以“一时的策略”、“暂时的妥协”等理由为其辩护;并进而对宋景诗备加赞誉,给他戴上“农民革命英雄”、“坚强的农民领袖”等桂冠,似乎他的全部历史活动都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因此,有必要弄清宋景诗的实际历史表现,给他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使人们正确认识这一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5.
一六四四年,以满族贵族为主的清统治者占领北京后,一面疯狂镇压农明军,一面企图用武力在全国建立自己的统治。明末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面对新的形势,采取“联明抗清”的斗争策略,继续战斗了二十年,为我国农民战争史谱写了新的篇章。一、农民军的“联明”主张是怎样提出来的有的同志说,大顺、大西军余部“‘联明’是汉族官僚地主阶级对农民军进行欺骗、引诱、腐蚀和拉扰的结果。南明统治集团之所以要拉扰农民军,并不是为了要联合农民共同抗  相似文献   

6.
壹曹操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曹操是当时地主阶级武装首领之一。他的镇压黄巾运动是一个罪行。这些都是不容否认的。但是,要历史地具体地评价曹操,就必须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给他以一个科学地位。决不能只抓着镇压黄巾起义这一点而一切抹煞他。黄巾起义以后,东汉王朝曾大批地遣兵调将来镇压农兵军,最出名的“将军”们就有朱隽、皇甫嵩、董卓、刘备等,不能把打黄巾的全部责任放到曹操身上。黄巾运动是阶级斗争,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是东汉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7.
察罕贴木儿为元朝末年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崛起的一位重要将领。其先祖为西域人,随蒙古大军进占河南后,居于颖州,察罕帖木儿出身于这样一个汉化的色目家族,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汉化教育。元末从军镇压农民起义军,成为名将,最终死于任上。观其生平,功业虽然卓著,但由于逆历史潮流而动,到头来落了个历史罪人的下场。  相似文献   

8.
巴渝文存中的秦良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良玉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巾帼人物,生平事迹于正史可征.而关于描写秦良玉的诗、词、文,从清人至今人,见于巴渝方志之文存中尚多.考见这些文存,可见其与史统内容相异的文化特征,但这种相异正是巴渝文化把秦良玉作为巾帼英雄进行的认同与变异.故巴渝文存中的秦良玉是巴渝英雄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是我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权力的革命。在这场革命进程中,封建统治阶级在残酷镇压的同时,还利用糖衣炮弹腐蚀瓦解革命队伍,这是地主阶级反对革命的一个重要手段。李自成农民军与地主阶级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李自成农民军反腐蚀的经验教训,对于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林彪“诱:以官、禄、德”,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拉拢和腐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手翻《水浒》,心燃怒火。宋江是名垂青史的“农民起义军英雄”吗?否!宋江是出卖农民起义军的千古罪人,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恶刽子手。北宋末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以及外族的入侵,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他们“斩木揭竿”,纷纷起义。农民革命斗争的烽火燃遍全国,使北宋王朝惶惶不可终日。就在这革命大好形势下,混进梁山泊农民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宋江,为了维护、挽救日趋没落的北宋封建王朝,为了实现他个人“官爵升迁”、“光耀祖宗”、“封妻荫  相似文献   

11.
论曾国藩与晚清政柄、兵柄的下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起义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3年后,他便率领太平军攻克南京,遂改名天京,定为首都,建立了与清朝封建政权相对峙的农民政权。1853年5月,太平天国遣军西征、北伐,八旗、绿营兵望风崩溃,清政府被打得风雨飘摇。就在这时,出于对农民军的阶级仇恨,曾国藩在湖南筹建绝对服从他指挥的地主武装湘军,在湖广地区挡住了西征军的攻势,起到了八旗、绿营兵所不能起的作用。曾国藩组织湘军,开地主官僚组织、掌握军队的先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清政府害怕兵权旁落,对曾国藩猜忌、压制,以至曾国藩几起几落。无可奈何花落去!不依靠湘军,清政府无法镇压太平军,最后终于起用军阀曾国藩,命令他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这是晚清政柄、兵柄下移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区,广泛地传颂着当年毛主席派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军驰援麻城、镇压地主武装红枪会匪暴乱的动人事迹。人们追思那难忘的岁月,深深铭记毛主席的无比恩情。  相似文献   

13.
洪焕椿同志在《清初农民军的联明抗清问题》(载《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五期)一文中,认为“清军进关后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清初的抗清斗争,不是汉族反对满族的斗争,而是农民阶级反对封建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革命战争”;而“农民军在斗争策略上从一开始就犯了‘联合明室’的错误,使抗清斗争造成惨重牺牲而终于失败。”我认为历史情况远比以上所说的曲折复杂。现就两个主要问题:一、清军入关后的阶级斗争形势与人民抗清斗争;二、农民军的联明是斗争策略上的错误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昆阳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不仅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而且是东汉政权的创始人刘秀利用农民军势力创建基业而开始大显身手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相似文献   

15.
(宀夫)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区,广泛地传颂着当年毛主席派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军驰援麻城、镇压地主武装红枪会匪暴乱的动人事迹。人们追思那难忘的岁月,深深铭记毛主席的无比恩(?)。  相似文献   

16.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革命队伍中出现投降派决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它是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被卷入农民军中的地主分子是投降主义路线的阶级基础,宋江就是混进起义队伍的投降派的典型。地主阶级对付起义农民历来是以武装镇压为主,以政治瓦解为辅的,这就是所谓“恩威相济”的反革命两手。农民起义军中  相似文献   

17.
史学界认为"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对榆园军失败负有主要责任。其实,榆园军失败有多种因素,主要原因是活动范围小,首领意志不坚,与其它义军协同作战不够,清政府重兵镇压;而侯方域只不过是个被清政府利用的懦弱文人,并不是榆园军失败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8.
清朝用于作战的军队主要是“八旗”和“绿营”,在建立中国空前一统而又广大的疆域和镇压民众以巩固清朝统治的过程中,起到过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自鸦片战争开始,“八旗”、“绿营”在对外国侵略军作战中连连溃败,在国内对付农民起义军也是败多胜少,于是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先后在本籍举办“团练”作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主力,并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杜甫传世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本来没有一首专门反映农民起义,然而有些同志对杜甫与农民起义的关系极为重视。在批判杜甫思想局限时,有人说杜甫主张镇压农民起义;在评价杜甫思想成就时,又有人说他同情起义的农民,有官逼民反的思想。这些意见虽互相矛盾,但却都认为杜甫与农民起义关系很“密切”,态度很明朗。我认为,这些意见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杜甫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个问题有必要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一、《喜雨》不是杜甫主张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证广德元年(763),杜甫在四川写了一首《喜雨》诗:“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农事都已休,兵戈况骚屑。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谷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原注:“时闻浙右多盗贼。”有人认为这首诗说明,对农民起义军,“杜甫恨不得把他们痛‘洗’干净”,“扫荡了”,认为杜甫“积极主张对起义的农民进行毫不手软的镇压”,因此要对杜甫及其作品“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未免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20.
明代土司中的两位巾帼英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明代数以百计的女土司中,有两位在军事上非常杰出的女土司。一位是四川石硅的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南征北战,战功累累;一位是广西田州的瓦氏夫人,率领“狼兵”卫国御倭,战绩赫赫。这两位女土司对国家是有大功劳的。现将其事迹简要述评于下。 南征北战的秦良玉 秦良玉,字贞素,明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二日出生于忠州鸣玉溪秦家坝(今四川忠县东云乡护国村)。父贡生秦葵,甚爱之,幼教经史、词章。及长,“与兄邦屏弟民屏同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