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永的词作以歌妓词为主,而且盛行一时。探求其写作原因对于研究柳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因为宋代歌妓制度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次是因为柳永有着自身的特殊人生经历和出色的音乐才华。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柳永的歌妓词创作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2.
我在《试论柳永的创作道路》一文里提出,柳永早年所遵循的是一条与歌妓乐工合作的创作道路。“这条道路规定了柳永创作的基本原则——尽量地积极地适应歌妓的演唱需要和市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从而也就决定了柳词最基本的与最主要的特征——浓厚的市民意识与鲜明的市民文学的形式美”①。尽管他后期创作的将近1/3的歌词不一定出于与歌妓乐工合  相似文献   

3.
柳永“俗词”中关于歌妓姓名、歌妓身体、歌妓身份、性爱场景等方面描写可谓淋漓尽致。柳词中的歌妓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不相同。柳永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手笔表现歌妓,这与他和歌妓的密切接触和特殊关系是分不开的。通过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从全新角度论证了柳永与歌妓的真正情感和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柳永以教坊曲调的改造 ,歌妓之民歌俗曲的改造和自创曲调为其创制新声的三大来源 ,在词的体制、题材、语汇、声韵与技巧诸方面广有突破。柳词能俗能雅 ,能淡能艳 ,能细能豪 ,风格多样。柳永的新声创作成就卓著 ,影响广远 ,开拓了宋词创作的新时代 ,直接推动了宋词的繁荣 ,是词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元勋  相似文献   

5.
论"柳永热"现象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林的"柳永热"现象,可以从柳词传播自然空间的跨度和喜爱范围的广度两个侧面加以描述."柳永热"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词人们创作的相互仿效、感发以及乐工和歌妓的争相传唱.二是北宋承平日久,朝野多欢的社会环境的孕育.三是柳永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大量创制"新声",又力求"旖旎近情",易唱易懂.这些,对"柳永热"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柳永咏歌妓的词,为许多封建文人所鄙薄。解放后对其评价仍存偏颇,这是因为批评者把作者与作品完全等同,把妓女视为“贱民”而排斥在人民范畴之外的缘故。柳永的咏妓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写歌妓的思想感情,忧愁痛苦;另一类是写作者与她们的关系及平等对待她们的态度。柳词中所反映的歌妓生活真实而又全面,可说是宋代烟花女子的一个缩影。柳永第一个把烟花女子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卑贱人物作为真正独立的人写进了词中,这是我国词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7.
应当重新评价柳永的咏妓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咏歌妓的词,为许多封建文人所鄙薄。解放后对其评价仍存偏颇,这是因为批评者把作者与作品完全等同,把妓女视为“贱民”而排斥在人民范畴之外的缘故。柳永的咏妓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写歌妓的思想感情,忧愁痛苦;另一类是写作者与她们的关系及平等对待她们的态度。柳词中所反映的歌妓生活真实而又全面,可说是宋代烟花女子的一个缩影。柳永第一个把烟花女子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卑贱人物作为真正独立的人写进了词中,这是我国词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8.
柳永不仅是词史上的大家,而且是曲史上的先导,被后人尊称“曲祖”,这反映了词、曲前后承续的历史关系。宋人批评柳永,多强调批评柳词之“俗”,这在客观上预示着或证明着柳词对后世曲体文学将产生重要影响。其后果然如此,故明末清初的李渔明确指出柳永“堪称曲祖”。而后清人批评柳永,多支持赞同这一“曲祖”的说法,在当时学界的批评证说中,柳永“曲祖”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柳词创作与元曲创作多有其同似性,主要表现在创作路径、文体特征、文学的接受与传播三个方面。柳永“曲祖”说,其来有自,其来有据,值得当代学界对其多予以探讨、支持与使用。  相似文献   

9.
穆廷云 《南都学坛》2002,22(5):62-65
柳永在词的内容上作出了大胆的开拓与革新:不避俚俗,描写下层歌妓舞女的生活;描写繁华富庶的都市风光;直抒羁旅行役的落寞失意的情怀。北宋初期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市井文化的兴起是柳词内容开拓的客观基础,柳永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写词作曲的才能是其开拓的主观条件,而这种个性和才能与传统思想道德和仕宦理想之间的矛盾是其开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词一向被看作花间尊前侑酒佐欢的工具,主要功能是“娱宾遣兴”,其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是歌馆酒楼、席间尊前的歌妓口头传唱。歌妓“乞词”于词人,词人“赠词”于歌妓,不仅使词作得以保留、流传,也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再者,作为词之传播主体的歌妓是词人审美观照的主要对象,女色的参与,对词人的创作也是一种刺激。词中大量的对歌妓曼妙无比的歌喉与仪态万方的姿容,甚至她们的发髻、纤足、小手、指甲等的描写,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11.
柳永的创作风格前期以俗为主,堪为其时俗文化的代表。柳词“俗”风格的形成有其主观情趣选择的原因,更是时代文化和现实遭遇使然。步入仕途后,柳永创作逐渐摒弃“俗艳”,融入士大夫文人的敦厚含蓄之美,题材上有了雅化的倾向。但仕途升迁的无望,沉沦下僚、疲于奔波的人生际遇使他的词境升华,实现了其创作的另一种姿态的雅化。  相似文献   

12.
宋代歌妓不仅以演唱的方式作为宋词主要的传播者,对宋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直接地进行词的创作。虽然宋代歌妓词人的作品数量有限,文学成就不高,但却展示了宋代歌妓的精神世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宋代的社会文化。从宋代乐妓制度入手,可以分析出宋代歌妓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3.
自金元以至今天,有许多剧作家以柳永入戏。柳永之词与其风流人生引发了剧作家的浓厚兴趣。相关的古代剧作表达着文人作家艳羡风流且张扬放荡的个性心理,也有对社会压抑、人生坎坷不满情绪的发泄,当然也满足着民间观众艳羡风流的欣赏期待。降及当代,以柳永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却几乎立场一致地对柳永的人生表示理解,对柳永的道德为人进行辩护,甚至把浪子词人的柳永塑造为既忠实于爱情又居官清明的文人形象。这显然是从某种狭隘的地域文化价值的角度出发,或者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借历史人物代言的时候,肆意涂饰以政治的色彩或装扮以虚假的道德外衣,既违背历史存在给予人物的性格逻辑,也违背戏曲创作的艺术逻辑。  相似文献   

14.
士大夫歌妓词是指唐宋时期那些熟话音律的文人创作,他们在与歌妓的交往中,通过调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传情达意,在诗酒往来的宴席上,虽然应景而作的词为数不少,而其中更有文学色彩又颐耐人寻味的上品则是充满人生感叹的寄托词,本文研究的范围仅限于此。这类词有的寄托士大夫的身世之感,有的蕴含士大夫热切的政治期待、美好的生活理想,有的则充满放臣逐子的悲哀。发人深思的是这类同皆以歌姑的面目出现,深刻而真实地再现了全大夫内心的苦闷,揭示创作主体多姿多彩的人生境遇。发掘这类寄托词的文化内含.对于了解封建社会上大夫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抒发经世致用的宏远大志,热情讴歌祖国的美好河山和繁华都市,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歌妓倾注前所未有的人性关怀,是柳永词作的精神特质。柳永词的美学风格总体表现为:词律谐婉,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委曲尽致;善于白描,层层铺叙;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相似文献   

16.
柳永为宋词大家,其着笔慢词,善用赋法,对后世词曲的创作影响深远。柳永"以赋为词",与苏轼"以诗为词"一样,于词贡献甚大。柳永变小令为慢词长调,启迪和影响了一代词风。柳永擅"以赋为词",分别汲取"大赋"、"小赋"和"骈赋"之法,兼采众长、融合并用,在词的文体特质、抒情手段和语言魅力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方式,开创一代词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宋代词选、词话著录柳永词情况的考察,可以见出,柳永词在士人文化圈中通过一般词选、词话传播的整体状况较为落寞,但在歌妓、平民文化圈中通过通俗词籍--唱本的传播及口头的传播则异常火爆.这种二水分流、泾渭分明的状况鲜明而生动地表明了宋代柳永词传播过程中雅、俗两种审美趣尚的分野.  相似文献   

18.
中晚唐时期,在士人中问,声色享乐、冶游狎妓之风盛行.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接的表现就是艳诗创作兴盛起来.狎妓的生活为文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提供了写作艳诗的场景和空间,也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了歌妓的生活与情感.而艳诗的写作又赋予了狎妓生活以更多的诗意和风流情调.  相似文献   

19.
过往在研究柳永的词时,词学界对他的歌妓词和羁旅行役词非常熟悉,但是对他的一些生动反映当时宋代经济和人民生活幸福的节庆礼俗都市词,从礼俗的角度去研究的却很少,甚至寥寥无几。丰家骅先生在《论柳永歌咏太平的词》文章中说:"近年来即使有人论及,也多语焉不详。这直接影响了柳词的分类和评价。"因此,本人从礼俗文化的角度对柳永都市词中的圣寿礼俗词、祭祀礼俗词、重阳节登高礼俗词等做了较浅的分析。柳永真实再现了宋代人们的民俗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生动的中国传统礼俗文化影象画面。柳永节庆都市词的礼俗文化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宋代大词人赵长卿歌妓词的研究缺乏专门论文,而赵长卿歌妓词值得研究。据统计,赵长卿歌妓词有25首。题材方面主要是市井妓,又可细分为外貌、歌声、技艺、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这与赵长卿终身不仕有关。主题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歌妓的思想感情。文学形象方面塑造了宋词歌妓当中文卿和梦云的悲剧形象,令人惋惜。体裁方面主要是酒令和双调,体式比较单一。语言方面是俗俚,多用江西方言,而《四库全书提要》以“终非正律”予以否定,但是赵长卿词正是从江西方言当中吸取了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体现出了宋词的生命力。风格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