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艾思奇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从哲学角度全面把握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思路。他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必要性和可能性、实现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通俗化的关系。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开放性等鲜明特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学理和方法论上的基础,对于当前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提供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坚持和发展相结合等关系的基本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汤超 《理论界》2012,(4):84-86
《大众哲学》是"大众哲人"艾思奇的代表作,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通俗化、现实化和大众化的道路。通过对《大众哲学》写作前艾思奇个人学习生活经历的梳理、思想变化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定位的把握及全书内容的探讨,从艾思奇主体性角度探寻《大众哲学》的成功原因,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3):46-51
作为我党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家的杰出代表,李达、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推进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他们二人在文本研究的视角、话语体系转换的方式、理论思维的逻辑起点和道路演进的形态等方面风格各异、特点鲜明。深入对比分析李达、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路特征,对于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获得创造性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的层次性在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时,我认为有这么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般哲学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客观实际得出正确结论的光辉典范.第二个层次是特殊的哲学基础.这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实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了解决这个中心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从哲学的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艾思奇与毛泽东保持着密切的哲学交往和思想交流。在交往中,毛泽东对艾思奇的哲学活动和哲学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艾思奇启迪毛泽东明确提出和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历史课题,促进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0~11日召开的"艾思奇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研讨会,就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视阈以及当代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职责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理论成果。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这种成果早期的重要贡献,艾思奇青少年时代就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于上世纪30年代出版了《大众哲学》一书,风糜一时,不胫而走,因为他在理学内容,研究方法,成果形式方面,都是有创新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道路。《大众哲学》对我们今天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对我们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艾思奇作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用通俗化、大众化、现实化的语言,广大群众容易接受和乐于接受的形式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艾思奇不仅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而且从哲学的角度全面地把握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思路.他从哲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必要性和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思奇的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条件”相结合的过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曾成功地探索了一种全新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方式,使哲学成为掌握在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如何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尤为关键。因而,比较《大众哲学》与今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背景,解读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面临的困境与障碍,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运用中的重大课题。艾思奇是这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主题,紧扣我们党理论创新发展的主线,在云南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举办的首次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对艾思奇的思想理论、学术成果、历史贡献,以及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面的当代启示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研究会的成立和相关学术研讨活动的持续开展,将有助于推动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王红梅 《学术探索》2012,(12):10-13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他一生奋战在理论战线上,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对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贡献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当前我们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上的误区主要是脱离文本的任意曲解和执着于片面深刻的自圆其说,造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解上存在一系列错误。马克思主义文献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思维借鉴作用。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主要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从日常生活出发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日常生活维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的解放理论的运思路径。日常生活成为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维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历来有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大致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呈现出一个整体的面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总结其特点,反思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中国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哲学。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融合贯通,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将中国哲学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或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中国传统哲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又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摆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和中国哲学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对实事求是的创新、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