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明代,民营茶马互市作为明代茶马互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明政府从禁止到许可民营茶马互市的发展.第二、明政府时而许可时而禁止民营茶马互市的发展.第三、明政府限制民营茶马互市的发展.明政府许可民营茶马互市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对商人的依赖性,由于民营茶马互市的产生和发展有利有弊,所以,只有明政...  相似文献   

2.
明代茶马互市中的“勘合制”问题姚继荣明朝为了巩固西北边防,积极筹理马政,以保障西北各边卫所官军骑征备御的需要。明代西北边防所需官用马匹,其来源主要是采取以茶易马的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茶马互市,所谓“茶马之所易,即监苑之所收。监苑之所收,即官军之所给...  相似文献   

3.
明初,明太祖为达到既用内地茶叶控制边区,又用边马巩固国防的目的,建立了空前完备的官营茶马互市制度,促进了明代官营茶马互市的发展和繁荣,后继者不时整顿和变通,来维护官营茶马互市的发展。对明代官营茶马互市的分期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它的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宋朝对茶马互市实施严格控制,各项制度日臻完善。为确保茶马互市顺利开展,宋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茶马贸易和管理的法律规制,主要内容以榷茶博马专卖法制为核心,还包括职官管理、市场开禁、茶马价格、入蕃茶禁以及私贩马罪罚条格等具体律令条规,这对保障西北、西南沿边的茶马贸易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朝统一甘青地区后,在西北番族区域内实行金牌信符制度,通过茶马司进行茶马互市贸易,向朝廷供奉上好马匹。而河州在甘青一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必里卫西番二十六族一处就发放金牌二十一面,这在甘青纳马番族中是绝无仅有的。文章系统梳理了明代河州的纳马番族,对于深化理解明代西北的茶马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朝统治甘肃、青海藏族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行政上施行卫、所制度的同时,经济上又推行茶马互市政策。近年来,虽然关于明代茶马互市政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成果,但作为明代茶马互市政策实施的主要对象——“中马番族”,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据有关史籍方志,就明代“中马番族”的分布地区、名称及历史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家口作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贸节点市镇,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北方茶都。清代的张家口较之明代,其职能发生如下变化:一是由军事重镇逐渐转向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商业集镇;二是由最初国内各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场所转向连接亚欧茶叶市场枢纽性市镇。茶马互市的开通、张库大道的形成、榷关的设立,共同促成了张家口北方茶都的形成,张家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万里茶道”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茶马互市的兴起是农牧自然分工和茶叶生产发展基础上族际交往的结果,族际关系的变化使茶马互市迅速发展。明朝"以茶驭番",将茶马互市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国家统一格局的巩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茶马互市逐渐转型。茶马互市带动了族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族际交往交流的扩大;改善了交通,为族际交往交流创造了客观条件;促进了语言互通和民族混居,加深了族际互信与交融。茶马互市对当前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藏茶马互市在明代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以差发马制度和朝贡互市制度的出台与完善为标志,明代的茶马互市摆脱了传统互市的框架,展现出空前繁荣的新面貌,扩大了汉藏两族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充分反映了明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间的政治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藏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茶马互市政策方面分析,马赋差发政策的不公平、金牌制的局限性以及贡马和差发马之间价格的不公平是明代官营茶马互市衰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茶马互市与明代青海货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唐代的茶马互市,到了明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出于安边防、充军马、裕国用之目的,明廷在西北地区设茶马司,除以茶、丝绸等交换马匹外、还大量以纸钞、银两等货币购买马匹。同时,一些被赐予官职爵位、敕封名号的僧俗首领,纷纷定期入京朝贡,明廷除赐予茶叶、绢帛外,还大量赐予纸钞、银两和铸币,贡使亦逐渐以商贾为主体,并由此出现了多种贸易形式,使青海地区与中原的商品贸易关系紧密化,直接化。这些都涉及和影响到了这一时期青海地区货币经济的内容和特点,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谨请识者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12.
“茶马互市”是指以内地茶斤交换藏区马匹的经济活动。唐、宋以来,以明朝政府对“茶马互市”的管理制度最为完备。本文从明朝政府对茶叶生产、茶叶运输、茶叶贮存、茶叶销售的有效管理,以及修复和拓宽茶马古道等方面,阐述明朝政府通过熟练地运用“茶马互市”的经济杠杆,以达到治理藏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3.
岷州茶马司的建立是明末官营茶马贸易改革的重要举措。明后期随着商茶的崛起和私茶的大量泛滥,本就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官营茶马贸易失去了其垄断地位;在这一时期蒙古诸部入青海又引起了包括岷州地区在内的西北藏区的动荡;此外,岷州地区是明代茶叶运输路线的主要节点,私茶泛滥情况严重。明政府在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后增设岷州茶马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明代官营茶马互市哀亡的原因,指出其衰亡的根本原因是明政府没有协调好番族、茶农、商人和国家之间的利益,最终导致明代茶马互市的衰亡.即使作为现代国家,在管理涉及国计民生的垄断行业和国防事业时,也要协调好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汉藏茶马贸易,肇始于唐,盛于宋明,尾绪于清.茶马互市相沿数百年,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在民族关系史上无过此者.它是藏汉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也是两族人民之间最主要的经济活动.藏谚云:“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茶叶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至关重要.《西藏志》载;“藏番蒙古不拘贵贱,饮食皆以茶为主”.《西藏图考》载:“番民多食糌粑、牛羊肉、奶子、奶渣等物,其性暴,而茶所急需,故不拘贵贱,饮食以茶为主”.《明史·食货志》中说:“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明代的茶马贸易因袭唐宋旧制,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很大的变化和新的发展.本文所要论及的,就是明代四川茶马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6.
明代招商中茶制是明朝利用茶商的力量将川陕茶叶运往西北茶马司易马,并以变卖茶叶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作为酬劳。这一茶政制度的实施将茶商推向了汉藏茶马贸易的前台,出现了官茶商营、官商分利的局面,打破了明政府垄断茶利的格局,为茶商专营边茶的特权地位创造了条件,也为官营向商营贸易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明代茶马互市中的金牌信符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牌信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用的执照,分别用金、玉,铜、竹、木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这种金牌信符,现在作为文物传世,有部分馆藏。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文化馆收藏的明代金牌信符,是明代在汉藏茶马互市时,为了稽查私茶贩运而特制的“差发”马赋执照,是一种茶马交易的官方凭证。此信符铜铸镏金,长方形,高22.5厘米,宽8厘米,厚0.8厘米,重870克。正面铸正楷“信符”二字,背面铸篆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但由于古道赖以存在的必要传播商品丝绸不是生活必须品,丝绸之路时有中断。伊斯兰教的东渐,使丝绸之路有一个大的中断。随着恃茶习俗在丝绸之路上的形成,茶马互市在丝绸之路上出现,丝绸之路得以复兴。唐宋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必要传播商品由丝绸转换成茶,丝绸之路开始向茶马古道转型。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西北各族与内地的皮毛贸易,已替代茶马互市成为一项最活跃的经济活动。皮毛贸易不仅加强了西北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之间的互相联系,外国商人也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廉价原料,马步芳家族在皮毛贸易中积聚资金,成为新崛起的军阀。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清朝建立以后,随着清廷在全国范围内统治秩序的确立,以及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贸易的繁荣,茶法、马政也开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康熙初年,裁撤了苑马监和茶事御史,放宽私茶贸易禁令,茶叶改由民间自由贸易。青海地区蒙、藏等族携带羊毛、皮张、土特产等,到东部汉、回等族聚居处,换取茶叶、布疋、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然此时尚无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20.
“以茶治边”的经济前提是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税茶榷茶制度的实施。其理论基础则是依据“番人倚茶为命”而建立的所谓的“以茶驭番论”。并以此为前提制定了茶叶经济政策尤其是茶马互市政策 ,一方面垄断茶马市场 ;另一方面 ,又对西北游牧民族上层实行“以茶赏番”政策 ,从而加强对西北地区的联系与统治。这一政策对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