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政策总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重点考察了“文革”后党在政策上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肯定和重视 ,对如何改进与加强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提出了忠肯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自身性质的认识,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运用对比的方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社会发生的历史变迁。再次印证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经历了成功和失败、挫折和胜利的曲折发展过程。其中发生过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不仅是党经受反复锻炼考验的缩影,而且雄辩地证明:党不愧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不愧为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强核心。  相似文献   

5.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标志和根本特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必须放到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是历史的、具体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庆市委根据中央的部署和四川省委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领导班子的“四化”建设,对县级以上领导班子进行了多次整顿和调整。在推进领导班子“四化”建设中,大体经历了奠基、起步、突破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孙焱杰 《理论界》2010,(9):14-16
邓小平科学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认真分析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确立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领域均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基本依据,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实现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转变。同时,它也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要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从今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移,反映了历史的要求,人民的愿望。举国上下正在紧张地动员起来,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80年代初 ,邓小平在科学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从那时起到 90年代初 ,邓小平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鲜经验 ,又对怎样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并系统阐述了必须坚持的主要点 ,从而进一步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制定切合中国实际和符合客观规律的政策办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面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自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讨论一直持续着,提出了相当多的构想.1992年后,关于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中华经济圈、中华经济体、两岸自由贸易区(FTA)、两岸共同市场、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及其类似安排、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模式上.同时期,两岸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度性的前进,则使得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12.
余少波 《学术研究》2002,1(8):81-85
江泽民同志继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之后 ,在几次重要讲话中 ,着重强调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必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 ,必须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今年7月16日 ,江总书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内容丰富、涵义深刻 ,它是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仅就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它的社会功能和重要作用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 ,谈一点个人学习的粗浅体会 ,就教于…  相似文献   

13.
在柏拉图主义传统中,"记忆"是个指向过去的词,并且被限定在意识层面和同一重复的死胡同里;先验主体之宏大叙事的确立,取消了记忆的历史性作用.思想之具有历史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传统哲学.后尼采式的"反讽"突破了过去--记忆、现在--思想、将来--预知的藩篱,它唤起的是一种没有起源、没有历史演变关系的记忆.本雅明将历史唯物主义修正为对所有可靠记忆加以质疑的反记忆,为其一种创世主义的革命张目,并与一种非机械的马克思主义构成对话.  相似文献   

14.
论历史批评     
以往有关历史批评的讨论,构成了一个历史批评对象和历史批评者的二元结构,这也就促成一些历史学家努力为历史批评在历史学科内争取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位置.事实上,这样做矮化了历史批评在历史学实践乃至整个社会实践中的真正地位.历史批评的核心问题所涉及到的批评对象、批评者、批评目的、批评标准,正对应了历史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研究者、研究目的和研究准则.因此,历史批评完全可以等同于历史研究,它融入到整个历史研究之中,成为历史研究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陈天林 《学术研究》2000,(7):126-127
道家、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是道教的哲学基础 ,道教的道术实践思想是根据道家的哲学衍生出来的。长期以来 ,着眼于政治和伦理 ,人们有意无意地把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释道二家中 ,人们对释 ,即中国佛教还是颇为重视的 ,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相形之下 ,对道则重视不够。道包括道家和道教两部分。这其中 ,人们对道家也较关注 ,但往往不自觉地把先秦老庄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全部 ,而忽视了黄老道家、稷下道家、魏晋玄学等有内在紧密联系的道家思想的发展阶段。至于道教 ,应该说重视得更加不够。一般学人对道教…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学苦难叙事的若干历史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丰足而鲜活的苦难叙事资源,却未能孕育出多少令人震撼的苦难叙事文学.建国初期苦难因作家的自觉遮蔽而缺席;"右派"与"知青"作家的激情粉饰态势使苦难的表达产生了话语的变异;创作上的当前意识导致了苦难叙事"彼岸性"的缺失;对某种假想价值的自我迷恋使超越苦难有了虚幻与刻意之感;怜悯效果的修辞导致了苦难叙事崇高感的匮乏.作家自觉而深刻的苦难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当代文学苦难叙事的种种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7.
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成文国际法并未对历史性权利作出明确界定,但通过历史性水域、历史性海湾等制度肯定了历史性权利的价值.历史性权利是历史性水域和历史性海湾的权利依据和理论基础,历史性水域和历史性海湾是历史性权利的标的.历史性权利的构成要件应包括三个方面:该国对该水域行使了有效管辖权;该国对该水域行使管辖权是公开的、连续的、明确的;其他国家尤其是相关国家对该国这种管辖行为予以容忍.通例和法律确信是国际习惯法的两个构成要素,历史性权利属于国际习惯法.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更接近于<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Ⅲ.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变迁中的文化记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连 《江海学刊》2012,(4):177-181,239
文化记忆是一套可反复使用的文本系统、意象系统和仪式系统,它以客观的物质文化符号为载体,以超越日常生活的距离为特征,其客观化的制度性表征是社会身份固化和群体认同的重要来源。在传统社会,文化记忆对维护王朝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实现道德教化以及建立意义世界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社会改变了文化记忆的形式和载体,并使其具有了大众参与和市场化的特征,文化记忆的价值和功能开始受到挑战。作为古老文明现代转型的国家,中国的文化记忆研究具有极为难得的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华涉史文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齐 《殷都学刊》2010,31(3):94-101
唐代文宗李华的散文作品中,涉及历史的文章较多。独孤及曾经将李华的文章分为十一类,其中七类均为涉史之作。在这些文章中,李华论述了礼乐文明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以及个人才能与现实环境的关系。李华重视族谱学与社会实情。李华的涉史文章,以质直的风格见长。他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这些文章中体现了深厚的历史学修养,因而它们接近李肇的《唐国史补》之水准。就历史观念而论,在李华与西方史学家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