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对编辑工作中几个传统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为人作嫁”不仅是一个编辑应尽的职责,而且是编辑应有的基本素质;“文责自负”不仅指作者要对发表的文章负责,主编和责任编辑也应负责;“剪刀加浆糊”不是简单的剪剪贴贴,而是一种十分复杂辛苦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2.
编辑为人作嫁,本身无可非议。一方面,这是由我们国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人作嫁正是为人民服务在编辑行业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各行各业,也都有一个“为人作嫁”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人作嫁”,只不过用为人作嫁来形容编辑行业的敬业精神更来得贴切和自然罢了。另一方面,这也是编辑  相似文献   

3.
学报编辑难当,当好学报编辑更难。其中道不尽的苦甜酸辣,是长期战斗在学报岗位的编辑工作者深有体会的,他们常常只能在“为人作嫁”、“无名英雄”的赞誉声中寻求安慰。因为学报不同于其他期刊,读者面相对窄小,加上又是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读者就更少了。而学报编辑由于长期生活在不露面、不显名的环境中,一种默默无闻“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单向选择成为心理定势,在人们心目中普遍还认为学报编辑不过是“文字匠”而已。  相似文献   

4.
学报编辑难当,当好学报编辑更难。这是笔者五、六年来不短不长的学报编辑生活的深切体会。每次掩卷一想,常常只能发出艰难的一笑,其中有道不尽的苦甜酸辣,只能在“无名英雄”、“为人作嫁”的赞誉声中寻求安慰。由于学报编辑老是生活在不露面不显名的环境里,一种默默无闻、“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单向选择成为心理定势,致使学报编辑总是生活于“疲惫不堪”中。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编辑工作是“为人作嫁”,说明编辑这一行当的服务性质,既为作者服务也为读者服务.又说是报刊编辑为“杂家”,所编审的文章涉及天文地理、方方面面,都要知悉.而师专学报的编辑,工作更杂,除了需要猎涉广杂的知识外,由于人员编制所限,编辑部仅寥寥几人,有的还是兼职,故而专职编辑的工作,自然更杂,从选题、组稿、送审到校对、排版、发行、交流样样都干.为求教于同行,使编辑工作规范化,编辑质量不断提高,兹不揣冒昧,就编辑工作的职责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他人作嫁衣裳”(以下简述为“为人作嫁”)曾是约定俗成的编辑桂冠,许多年来人们一直沿用这句话来表示对编辑的尊敬和褒奖;编辑们也以此为荣,自豪自勉。然而随着主体论、价值观等哲学观念的重提和冲击,时过境迁,它却成为编辑们的自叹自慰、自怨自艾,面对这种反差现象,我以为问题的症结首先在于“为人作嫁”是一个完全错误的立论,它缺乏科学定义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并试图将其置身于社会文化现象中进行研究和考察,进一步阐述其所以流行不衰的社会原因,从而找寻编辑心理倾斜的误区和出路,以此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观念里 ,编辑被视为“编辑匠”,为人作嫁“文裁缝”,而缺乏一种文化感召力 ;其实 ,编辑与文化密不可分 ,他们在文化选择、文化积累、文化传播乃至文化缔构、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有其文化“介入性”;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境界、文化品味 ,才能生产出高尚的精神产品 ;所有这些又离不开编辑的文化底蕴 ,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编辑潜心读书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成为真正的文化学人。  相似文献   

8.
编辑素质刍议张凝编辑工作的每一环节都是富于创造性的,非不断从各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在工作中投入全部的情、意、智,是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的。好的编辑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集德、才、识三者于一体。就“德”而言,编辑应甘当为人作嫁的“铺路石”编辑处在作者和读...  相似文献   

9.
提高学报编辑质量的核心,是提高稿件质量,学报编辑怎样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或协同作者提高稿件质量,这是编辑发挥主体功能所在,也是困难所在。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鲁迅《别诸弟三首》之三),鲁迅的诗句可以移用。编辑的天职是“为人作嫁”,是“甘为人梯”,但要做好嫁娘,做好人梯,却非易事。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摸索出一些经验和规律。根据许多同行的实践,对于提高稿件质量问题,大体上可概括为三个字,即识、炼、精.识,就是编辑首先要识别文稿有无发表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世纪之交编辑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程,寻找自己的时代坐标,以便完成社会转型时期赋予的崇高使命──学好文化经济学,涉足文化市场;重塑自身的编辑形象,以便尽职尽责地从事学报事业──“编辑学者化”、“编辑公关”、“为人作嫁”是重塑编辑新形象的基本要素;提高素质,以便再创学报辉煌───“编排规范化”是其宝贵的编辑实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