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数)历史研究p.t230R号《天子赤沃松赞母子祈愿文》残卷解读及吐蕃末年史事考述……………………………………才让(1,1)元大都的历史地位探微……………………却拉布吉(1,9)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活佛圆寂日期与地点续考周学军(1,15)……………………  相似文献   

2.
《百拜祈愿文》在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中多有保存,而且这些写本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两类。敦煌写本和收入《甘珠尔》中的《百拜满愿文》相比,敦煌写本P.T98V号与《甘珠尔》本最为接近,敦煌P.T22号写本类未传至后世。从内容和结构看,《百拜祈愿文》应属于祈愿类佛教文献,而传统的藏文佛典目录中将其列为佛经。藏文史书中有关《百拜祈愿文》的传说尚无佐证,应是后世的虚构。  相似文献   

3.
《大方等大集经》是大乘佛教大集部经典的汇编,由北凉昙无谶、北齐那连提耶舍、隋那连耶舍等数代经师接续翻译而成。在现已刊布的敦煌文献中,该经共有171号,除4号某一卷首尾完整外,其余167号均为残卷或残片,其中不乏原属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依据内容前后相承、残卷断痕或残字相互契合、乌丝栏等行款相同、书写风格或笔迹相近以及背面内容相合等因素,可将其中的38号残卷或残片缀合为13组。敦煌残卷的缀合是进一步整理研究的基础。通过缀合,除使原本身首异处的残卷或残片重聚之外,还纠正了《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或《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条记目录对北敦9793号、北敦11119号、斯627号等残卷著录信息的错误,更为进一步定名、断代及校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俄藏敦煌Дx.1409号契约残卷的性质为典男契。本文根据《俄藏敦煌文献》写卷图版,综合比照与Дx.1409号契约残卷性质相同的典身契和性质相关的雇工契,对Дx.1409号进行补录和考释。  相似文献   

5.
俄藏敦煌Дх.1409号契约残卷的性质为典男契.本文根据《俄藏敦煌文献》写卷图版,综合比照与Дх.1409号契约残卷性质相同的典身契和性质相关的雇工契,对Дх.1409号进行补录和考释.  相似文献   

6.
青海都兰、乌兰地区的吐蕃佛教遗址、遗物年代很可能是在779年吐蕃本部第一所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成,赞普赤松德赞以佛教为国教,大力弘佛,是吐蕃统治下的青海吐谷浑王国地区的佛教遗迹、遗物产生的原因。藏文史籍记载的松赞干布时期所建寺庙隆塘卓玛庙(klong thang sgron ma temple)和仓巴隆伦嫩庙(tshangs pa rlung gnon temple)则不可能在青海吐谷浑地区,都兰热水北岸塔基也并非是文成公主的最后归宿。青海都兰血渭6号墓的墓主人身份现在还不能确定,而2018血渭1号墓墓主人身份应该是吐蕃统治下吐谷浑王国的某位吐谷浑小王。都兰热水等地的吐蕃墓葬可能受到象雄墓葬文化的影响,这些吐蕃葬俗应是由来自象雄地区某个家族的成员传入都兰热水地区。  相似文献   

7.
河湟失陷,在唐代君臣和朝野上下引起极大震动。百年沦陷期间,唐朝君臣时刻梦想着收复失地。张议潮起义,驱逐了吐蕃人在这一带的势力,表示归顺唐朝,曾令唐人欢欣鼓舞。唐诗是唐代社会生活和唐人思想情感的反映,唐诗中表现了唐人痛失河湟的悲伤、收复河湟失地的呼声和欢庆河湟收复的心情,歌颂了朝廷的决策和河湟恢复斗争中的英雄张议潮等人,也反映出唐王朝与归义军在河湟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相似文献   

8.
敦煌《新修本草》共包括6个残卷,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杏雨书屋、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及英国大英图书馆等。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D12242与日本藏羽40残卷可拼缀,大英图书馆藏S.4534与S.9434可拼缀,实为4个残卷。数量虽少,而价值极大。尤其是P.3714卷十残卷,以朱墨杂书的形式写成,是目前最接近《新修本草》原貌的残卷,为后人辑佚该书提供了较重要的参考依据。既往研究中已取得丰硕成果,集中于文本整理等方面,但对于敦煌残卷与其他《新修本草》写本残卷的比较,以及敦煌残卷辑佚价值的挖掘等方面尚嫌不足,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代敦煌沦陷吐蕃时期 ,该地区的政治、经济都陷入困境 ,在文学方面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其中诗歌尤为引人注目。敦煌卷子P2 5 5 5号及P3812号诗文集中的作品 ,多为这一时期敦煌没蕃诗人所作 ,作者的身世相近 ,作品的风格则各具特色 ,反映了敦煌沦陷时期的民众心态  相似文献   

10.
俄国黑水城特藏中的6965号西夏文残卷因其内容不明而不见于诸家译介。本文指出这个残卷是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十四的另一种写本,其中有23条可补通行本《天盛律令》之缺。文中对这23条进行了试译。  相似文献   

11.
《吐谷浑大事纪年》记载了吐谷浑(va zha)灭于吐蕃后,附属于吐蕃的小王在705—714年间的大事。内容涉及莫贺吐浑可汗(ma ga tho gon kha gan)、吐蕃赤邦(khri bangs)公主、唐朝金城公主的活动与行踪,以及王室婚娶、会盟议事、征役赋税等内容,是研究吐谷浑史的重要史料。文章辩驳了把它看作是公元7世纪上半叶的《松赞干布纪年》的观点,认为该纪年的核心人物莫贺吐浑可汗或为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约生于690年,705年登基称可汗,727年与吐蕃联姻,得授“外甥阿柴王之印”,744(±35)年去世。  相似文献   

12.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百多种疑伪经,绝大多数都不载于清以前的藏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中不少都是残卷(片),给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斋法清净经》《法王经》《十王经》是隋唐五代宋初时较为流行的三种疑伪经,通过考察这三部疑伪经在敦煌文献中的现存面貌,厘清其所存卷号以及完整或残缺的情况,并从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将这三经中的32号残卷(片)缀合为10组。通过缀合,这些原本分裂的残卷得以重聚一处;借助缀接后的写本所显示的较为完整的信息,不仅可以为这些残卷(片)进行准确的定名,还可以对其形制、内容与性质做出更为客观、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敦煌户籍残卷S.0613号(或称“邓延天富等户籍残卷”,下简称“残卷”)是有关均田的记载。日本山本达郎断其成书年代为西魏大统十三年(公元五四七年,以下纪年均系公元)。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如王棣、唐耕耦等据此材料,对西魏、北周的均田制度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此,笔者也谈点个人之见,与大家共同切磋。一、从宇文氏均田令的颁布谈“残卷”的运用《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载:“后周太祖作相,创制六官,……司均掌田里之政令。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二阶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其中Pi(t)∈C([t_0,∞),[0,∞)),τ_i>0(i=1,2…,m),f(t,u)∈C([t_0,∞)×R,R)且f(t,0)=0,g(t,v)∈C([t_0,∞)×R,R)且的一切解均为振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在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吐蕃文献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焘不仅在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正文时大量取材于宋代笔记吐蕃文献,而且在注文中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正文予以补充,同时李焘还充分利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官修史书予以校勘,从而确保《续资治通鉴长编》史实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分藏于法国与英国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55、IOLTib J 744属一卷之裂,可以直接缀合。缀合后的P.T.1055+IOLTib J 744《十二钱卜法》是以汉文本为底本、根据吐蕃传统社会习俗编译而成,其成书时间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汉、藏文《十二钱卜法》的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建构吐蕃统治时期苯教与佛教共存于敦煌吐蕃移民社会生活之中的真实历史面向,改变学界以往多关注敦煌吐蕃移民佛教信仰的片面性,而且能够有力展明该时期的敦煌汉、蕃关系已产生了紧密联系和文化融合,从而为进入归义军时代的敦煌蕃、汉族群最终走向民族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顾野王的《玉篇》汇集了魏晋以前的各种经籍注释及字书材料,其中尤以引用《说文》为夥,几乎每条之下都引《说文》,且引文严谨,不似他书有窜改之处,因而《原本玉篇残卷》自从发现以来就被看做校勘《说文》的珍贵的古本材料。《原本玉篇残卷》由于传抄等原因,也存在着不少的错误。对《原本玉篇残卷》中征引《说文》的训释材料进行详细的辑校整理,可以补今大徐本之不足,订正《说文》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并且为更好地研究《说文》提供更为广阔的角度和更翔实的材料。对糸部字的校释说明了《原本玉篇残卷》和今本《说文》中都存在着讹、脱、倒、衍的错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原本玉篇残卷》对校勘《说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并几经修订,流传至今。原本《玉篇》大部分已经亡佚,所剩的只有残卷。在原本《玉篇》残卷中,重文数量不少。从字形上看,可以将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之间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异体关系、假借关系、同义换读关系。  相似文献   

19.
藏文文献目录学卓尼·噶·贡布才让一、藏文文献目录学的产生藏文文献目录学的产生与吐蕃文化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公元前1世纪,吐蕃吸收了印度和波斯文化,大大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松赞干布执政时,创制了吐蕃文字,即现在的藏文。从此,吐蕃文化开始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献中《瑜伽师地论》及其疏释之作共有200多号,包括敦煌僧徒记录唐代高僧法成讲述《瑜伽师地论》的听课笔记《瑜伽师地论手记》和《瑜伽师地论分门记》,后者多未见历代藏经收载,是解读《瑜伽师地论》内容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写本以残卷或残片为主,不利于进一步的整理研究。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分析,对这些残卷或残片作了初步的"复合"工作,可以把其中的26残卷或残片成功缀合为11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