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汉语反义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语"是描述词义之间对立现象的语义学术语.对于什么样的词义关系构成意义相反,英汉语言学家的观点并不一致.英语认为反义词表示一种对立关系,汉语研究则大多仅将反义词看作是词义相互矛盾或相反的关系.因此,英语一般将反义词分为互补、等级和关系三种类型,汉语大多仅分为矛盾和相反(等级)两种.在形态上.英语常通过否定词缀表示反义,汉语虽然对是否存在词缀有争议,但词缀化反义词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使用过程中汉语优先选择音节和构词对称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哈萨克语的反义系统在语音形式、构词方式、表达色彩、对立联想、语义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是两个民族社会生活、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在语言上的反映。通过两种语言的反义词对比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向目的语思维方式的转换,以便正确地用目的语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3.
语音形式的形态相关,是用形态变化来解释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该理论以上古汉语为双音节结构模式和上古汉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为基础,解释了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以及同声符谐声字后来语音差异的缘由。该理论以谐声分析为立足点,以汉藏语历史比较为基本方法,对上古汉语的词汇和语音作了综合考察,在汉语音韵研究的方法和材料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上古音研究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清代可以说是对上古音研究贡献最大的一个时期。清代古音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古韵分部的研究上,而通过《诗经》押韵来推求古韵则是研究古韵分部的一条重要途径。古音学家们在辨析古韵分合、建立古音体系时都毫无例外地要利用这条途径。每位古音学家对古音的认识水平、审辨能力,都  相似文献   

5.
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非常复杂,有前冠式sC、后垫式Cl、前冠后垫式sCl三种类型.通过对郑张尚芳《古音字表》所有复声母测查,结合《上古声母四家对照表》所列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按照中古唇、舌、牙、齿、喉发音部位顺序一一离析出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类型,考察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是严格建立在谐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经典异文、训读、假借,语词异读以及亲属同源语言比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总体而言,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严谨周密、系统性很强.但仍不乏疏漏之处,表现在同一体系中有的复声母形式无例字、对特定语词特定声母两可的上古汉语复声母拟音等等,当然这正如郑张先生本人坦言“有待于上古汉语语音研究的再深入来完善.”  相似文献   

6.
英语反义词简论梁华祥一.反义词的存在英语反义词,与共它反义词一样,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以及意义本不相反,而被人拿来对用的词。它们是客观事物中各种矛盾对立现象在词汇中的反映。它们的存在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中一切矛盾对立现象的认识。词义所概括的现象有各种不...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拙作《同义词的对立》的姊妹篇。前文着重揭示了同义词在意义相同相近的同时所存在的矛盾对立,本文则着重揭示反义词在意义矛盾对立的同时所存在的类似和同一。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认为反义词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立相矛盾的联系,它们是语音不同而意义相反的词。我们认为作为与同义词相区别的一种界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反义词之间除了相对立矛盾的性质外,就不存在其他的什么联系了。笔者通过  相似文献   

8.
音韵学中对入声性质的认识,至今主要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其一,认为入声是汉语调类之一种,这种理论后来有所发展,认为入声是汉语调类兼韵类的语音现象;其二,认为入声只是汉语韵类之一种,而非声调.本文基于现代语音学理论,进一步证明了第二种认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文选·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蜀王本纪》有"蜀左言,无文字"的称述,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古蜀人"左言"是与汉语性质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几乎成为此前古蜀文化和古蜀语研究者的共识。现在古蜀有文字已经得到学术界认可,而对"蜀左言"的词语结构、文献用例、构词语素含义的研究结果表明:"蜀左言"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少数民族语言,而是上古汉语的一个地域分支;它与上古汉语雅言并无贵贱之分,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蜀左言"与上古汉语的区别并非体现在词序和语序上,而主要在语音的声调上。  相似文献   

10.
建安时期是汉语语音由上古向中古的发展演进期,这一特殊时期的语音特征是复杂纷繁的.本文通过对汉魏诗坛领袖曹操诗歌用韵的分析,对当时各韵部的分合情形进行了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11.
古音学是传统音韵学的一大分支,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音学研究既是上古汉语音韵本体的研究,又是古音学史的研究。谐声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与汉语音韵研究尤其是上古音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谐声与古音学研究既是利用谐声材料梳理、构拟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又是谐声与古音学史的研究。本文梳理、辨明谐声与古音学的源流和历史演进,为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语音史等学科,总结和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历史比较语言学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20世纪以来,我国语言学家运用这种科学方法对汉语进行了研究,构拟了上古和中古的汉语语音系统,初步制定了汉语和有关语言的亲缘关系,比较各地区方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差异,进一步推广普通话.使中国的语音研究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一类词,是在同一意义范围之内表示客观事物的差异相反或相对立的词。但是,在语言中有一些词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也不一定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由于一定的社会习惯所形成的反义关系,结成了一对对的反义词。其修辞作用在于使人们更好地表达客观事物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揭示客观事物的各种矛盾,帮助人们在表达思想中进行对比,使其语言更加精确、鲜明、生动。蒙古语的反义词是十分丰富的,同汉语相比,有一些特殊现象,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反义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语言表示反义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汉语、藏语和英语3种语言的反义词进行比较研究,汉藏语与英语反义词在词形和构词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汉语和藏语以词根反义词为主,而英语兼有词根反义词和派生反义词。汉语和藏语语素的单音节性使汉藏语的反义词体现出比较工整的对应关系;英语则具有极强的派生构词功能,大多数反义词之间有明显的形态关联。  相似文献   

15.
英语反义词的分类较为复杂,因而大多数涉及到反义词的研究偏重于二项对立关系的分类及语义特征。本文依据《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对反义关系的分类以及语言学家Lyons对语义对立关系的分析从单维度和多维度两个方面阐述了英语反义词非二项对立关系的分类及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汉腔英语的产生是中国学习者英语重音意识淡薄的结果,而导致重音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汉语语音意识的影响以及英语词重音规则的复杂性.研究从认识心理的角度讨论了汉语在语音意识层面对英语词重音意识培养的迁移作用.结论是汉语语音意识中的声调意识扭曲了学习者对英语单词音节之间轻重差异的感知,阻碍了词重音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从李方桂和郑张尚芳上古复辅音比较中可以得出,他们都注重运用谐声构拟复声母,着眼于音系的对立互补,都能解释一些谐声现象;不同之处在于,郑张尚芳的复声母参照亲属语言的音系结构和同源词来构拟,所以更加丰富、系统,能解释更多、更复杂的谐声现象.只是他们的拟音是从语音层面来展开论证,没有顾及形态层面,语音层面结合形态音位研究复辅音也许是以后上古音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郭璞注音切是研究魏晋实际语音面貌、探索从上古音到中古音演变轨迹的宝贵资料,整理郭璞音切,对了解晋代实际语音面貌和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无疑有极大的参考价值。通过整理,反映出如下特点:与上古音相去远,与《切韵》音系非常接近;轻唇音还未产生;端知不混;精庄已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反义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反义词的特质和作用 一组词里,彼词此词的整个词义相对立的相矛盾的是反义词。反义词彼此表对立的词义,一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是说彼此词一定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例如高和低表高度的对立;长和短,表长度的对立;好和坏表质量评价的对立;爱和恨表感情活动的对立;朋友和敌人表人的社会关系的对立。彼词此词假如不是属于同一范围的,一般不能构成反义关系,不能成为反义词。如长和低,爱和短,彼此词谈不上对等的词义关系。  相似文献   

20.
谐声字在上古汉语中的研究价值很早就得到了学者们的首肯,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对谐声材料本身以及对谐声现象所表现出的内部语音关系的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分歧。对此,我们认为数量庞大的谐声字内部所存在的语音关系是研究上古音的重要依据,不能因为材料中出现的一些例外,而否认整个谐声材料的价值。谐声字所反应的主流现象有规律可寻,而且,这些规律以及例外都可以得到合理地解释。谐声关系完全可以当作内部语音基本一致的语音史料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