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当今音乐领域呈现高雅与低俗混杂的多元环境下,运用伦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析音乐活动中的各类道德现象,探讨音乐活动的道德“适然”性,研究音乐主体行为价值的“应当”,是促进音乐健康发展、提高音乐工作者职业修养和提升欣赏者音乐素养的重要理论指导。通过研究音乐活动中的伦理关系,界定音乐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内容,即可以建立起音乐伦理学学科的论纲。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基本问题作为伦理学学科的一个核心问题,从费孝通最初提出到现在已有40余载,可对其确切的回答,大家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答案.简单梳理目前学界对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并对其进行评论.从伦理学学科体系的特殊性出发,认为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超越道德本体论的束缚,把其限制在道德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其研究对象在根本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对其的研究需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入手,界定道德产生的根源就是伦理学基本问题.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矛盾冲突是道德产生的根源,进而伦理学基本问题就是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现象基本规律的揭示,其真正实现是一个具体、复杂的过程。“经济(关系)决定道德”有特定的实现形式和适用范围,即经济关系决定社会伦理关系及其秩序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并通过后者的内化对他律性个体道德起间接决定作用,但它不能决定自律性个体道德;而且这一实现过程还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即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还要以“人性”为中介,以“文化”为背景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应当定名为“教育伦理学”。“教育”一词界定了研究的特殊领域,是这门学科的“围墙;“伦理学”则反映了研究对象的具体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在伦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逐渐地引起国内伦理学界的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亦愈来愈深入。然而,究竟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却意见纷纭。谭维克、陈平同志在《试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文中,就“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我在《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題》一文中所提出的“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为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我的观点,并与谭、陈等同志的“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以下简称《试论》)的观点,进行商榷。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双重法则 有些学者相信,进化论生物学对伦理学研究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我想我有必要一开始就同这些人划清界限。诚然,关注道德选择问题的那些人对于遗传因素引导人们行为的方式都很感兴趣。但是,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并非就是一种由“是”变成“应当”的简单关系。也就是说,人们认为这里需要实际的进化过程。正如我在本文将要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创新与发展,涉及其基础理论方面的诸多问题.其中的学科性质、理论内容、结构体系和基本关系及其相关的方法论原则等几个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学科性质上,当代中国伦理学应是一门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这是坚持价值与事实相统一观点和方法的必然结论;在理论内容上,应从人的"双重生命本性"及其"双重生命价值"上来理解和看待目的价值追求与履行责任义务等方面在人的道德伦理生活中的地位和关系,由此而言,目的论和义务论等矛盾的融合统一,就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结构体系上,应抓住道德和伦理关系这一根本问题,并汲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合理观点与思想范式,立足"道德是人之为人之道与人之生成的终极关怀价值"和"伦理是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交往关系的社会价值规范"之立场和关联,采思考当代中国伦理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在基本关系上,当代中国伦理学要转变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确立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辩证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坚持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新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 ,它对伦理学的重大贡献就在于 :一方面他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 ,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 ,另一方面 ,在道德问题上他却不是诉诸“建构理性” ,而是主张一种“教化理性” ,即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 ,认为在道德上 ,理智德性表现在它能为行为提供正确的原理 ,能进行实践的思考、推理、谋划 ;伦理德性则表现为由风俗熏陶而成的情感的中和和行为的合宜  相似文献   

9.
义利问题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也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伦理思想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与物质利益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谁更具有优先性问题。王夫之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一般地否定道义论,而是在肯定义重于利的前提下,力图对义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即肯定每个人追求其合理的私人利益的正当性,扬弃宋明道学家所宣扬的“公利”中的实质上的专制君主一家一姓的私利的虚幻性。同时,他又十分注重分辨合理的“自利”与损人利己的自私自利,反对“攻取相役”“成乎惨害”的极端利己主义,从而在学理上弥补了晚明以“人必有私”为出发点的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不足。王夫之的义利观更注重对传统道义论的诠释与改造。  相似文献   

10.
伦理研究的核心 ,是人与人、与事的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评价。与人 ,构成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 ;与事 ,则为职业道德。新闻伦理学 ,其话语内涵不外乎是新闻人的职业道德 ,但为什么是这样一种职业道德和为什么对这一职业作这样的道德规范 ,在已有的新闻伦理学论著中大多忽视了对“事”即新闻的本质特点与新闻道德之间内在关联的阐释 ,或是将这一点作为预在的前提而忽略不计。其实正因了这种“懒得说”或“无需说”,倒使这一种道德规范缺失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徐新平教授的《新闻伦理学新论》 (以下简称《新论》)则首先解决的是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伦理学界进行的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不少同志发表了很有见解的文章。无疑,这对推动伦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使这门科学更加成熟、系统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讨论中,围绕着利益与道德的关系是否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存在着分歧,与此相应,人们对什么是利益的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利益就是人的需要。也有人认为,利益就是实现或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或条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利益既不是“需要”也不是“手段”,而是“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及其满足程度”。可见,对利益是什么的问题,还没有统一意见。为此,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谈点粗浅看法,试图说明我们对利益的内涵、利益的根源、利益的本质、利益的作用等问题的认识,以就教于理论界。我们认为,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有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学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有关伦理问题至今不为人们所关注。 伦理学是以人类社会中的道德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教育活动中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师生关系。为了保障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通过教育的有关规范、组织纪律外,还可以而且应该通过道德来调节、控制人们相互关系及行为。而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包括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及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同样,教育现象中的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也是教育伦理学应该探讨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民生伦理学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民生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特点、民生伦理学所揭示的伦理关系、民生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民生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民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等,都是构建民生伦理学学科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医助自杀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助自杀的合道德性主要表现在其基本原则、价值目标、道德可能三个方面。医助自杀遵循“自主”的基本原则,即医助自杀是病人自主自愿的要求,符合病人的自主性;医助自杀的价值目标是“人的尊严”,即医助自杀使病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保证了生活质量;医助自杀的道德可能性是“死亡权”这一自然权利,即医助自杀使得病人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了“有尊严的死亡”。当然,医助自杀必须考虑双方自主、医患关系持续良好、无其他替代方案、监督体系完善等条件,如此方成为可能,且合乎道德。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上的人是一种类存在物 ;价值论上的人则是一种超越存在高于存在的应当之物。归依存在是人的根性 ,归依人是“我”的根性。“我”是通过看、思、做来跨越“我们”、“你”、“他”等站点而成为人的。“我”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作为人我应当做什么”和“对于人什么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经济伦理学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其特定对象和任务是科学反映经济活动在伦理道德上的合理性问题,使经济活动始终具有善的价值取向。在经济伦理学的视野里,经济活动主体的动机与目标、执业关系、必须遵守的相应的道德准则以及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都与道德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主体应当既是“经济人”,也是“道德人”。  相似文献   

17.
德性与规范:道德二维及其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论伦理学和规范论伦理学对道德作了不同侧面的强调,德性论首先强调人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规范论则主要强调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从道德与人的关系来说,道德本身便内在地蕴含德性之维和规范之维。道德作为德性时指涉的是道德对于人的本体性意义,即道德使人成之为人而区别于动物,并且成就、实现和完善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为主体内在品质;道德作为规范时指涉的是道德规范可以约束人、规范人,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秩序和人类整体生存,主要体现为具体的社会道德规范。道德之二维是互生互成的一体两面,过分强调其中之一维而忽视另一维都会导致对道德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8.
R.M.黑尔的伦理思想在“非认知主义”的立场上体现了“人”在道德行为和道德选择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表明只有元伦理学为道德思考和道德推理本身提供一种合法性,规范伦理学阶段对实质性道德问题的解答才能真正具有合理性。黑尔的伦理学理论使元伦理学走出道德相对主义的泥潭,为元伦理学的出路指明方向,即以元伦理学的逻辑和语言学分析为基础的道德概念的逻辑与实际生活中道德情境下的事实性要素相结合的规范伦理学进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评述了伦理学基本问题上不同观点的争论之后,通过对人类道德生活实践的历史与逻辑考察,认为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必然性的关系问题应构成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关系问题构成了道德活动的逻辑起点;这一关系问题的矛盾展开也贯穿于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实践的始终;而这一关系问题在真、善、美统一基础上的最终解决,正是道德理论和实践的逻辑归宿。道德主体自由的获得实质上也就表现为在这个道德规范必然性的限制过程中,通过“自我立法”而走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现象基本规律的揭示,其真正实现是一个具体、复杂的过程。它有特定的实现形式和适用范围,而且实现过程还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即还要以“人性”为中介、以“文化”为背景。对“经济关系决定道德”不能完全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逻辑来理解,否则就会陷入机械的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