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刘翠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3):49-51,107
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自治过程中的一种间接民主形式,是村民会议的必要补充。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集中广大村民的智慧、监督村务的实施、融洽干群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阎桂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14-18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自治制度,是区别于主权自治和地方自治的基层社会自治。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二元化权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体现了中国宪法中国家与社会互相分权的发展趋势;落实了人民主权的宪政理念,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实践了宪法上的人权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村民自治权具有宪法基本权利的属性,应在宪法中明确村民自治的宪法地位与村民自治权的基本权利性质,并制定出关于村民自治的《村民自治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村民自治”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利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3):46-50
进入 2 1世纪 ,村民自治研究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研究的路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由村民自治引发的诸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 ,其中以村级治理、村民自治中的乡村关系和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等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在研究理论的偏好上以及在对村民自治制度相关问题的分析上还显不足。可以预计今后村民自治研究的走向是 :关于应用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等诸问题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研究的方法选择上将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汪凡凡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28-31
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制度的顺利实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该制度已日渐成熟。然而,在村民自治进程中亦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村民自治制度的相关法规存在漏洞,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两委关系紧张,政府对村民自治干预过多等等。因此,急需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选举,协调不顺畅的关系,以确保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金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529-531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既是我国乡村治理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探索。坚持党的领导、基层“半政权”性质的推动、非国家形态民主新形式所积累的经验、改革实践成本低风险小可操作性强等条件和基础,使村民自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村民自治在实践中面临着村民、村干部素质不高,“党委和村委”关系不和谐,村自治权与乡镇行政权冲突,村民委员会工作定位不清等带来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困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民自治的制度目标是:通过村民的"四个民主"活动,实现转型时期中国农村治理方式的民主化。然而,由于村庄内部的两个行为者———村干部和村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利益冲突,以及二者力量的不对称,致使"四个民主"的发展呈失衡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国家必须作为村庄外部的主要力量监督和保障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对二者的矛盾加以协调,对其他三个民主的实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当前村民自治改革的制度变迁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波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3):3-5
以村民自治为代表的基层民主改革,曾经被视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亮点,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村民自治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样,最早也是源于农民的自创,从发展到制度化所经过的历程也与土地制度改革类似,但是却没有取得一样的成就。村民自治改革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在中国的现实宏观政治体系下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村民自治改革中的制度供给以及供给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试论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亿万农民的创举,只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在实践中还存在若干问题,主要有两委关系不清、乡村关系不明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有关法律规定的诸多缺陷造成的:村民委员会在宪法中的定位不准,容易引起人们误解;《村组法》对村民委员会与村党组织的关系、与乡镇政权组织的关系规定不明确,不利于村民委员会正确行使权力,规定村民自治的各种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矛盾,造成法律适用的困难。要想解决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法律上改革、完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琼琼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3):183-184
本文从法律制度层面探讨目前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本文通过对"自治"及"自治组织"等一些基本概念的明确阐释,为下文将要进行的我国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理论依据。其次,文章在理清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关于村民自治问题规定的基础上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角度详细探讨了我国现行村民自治组织法律制度在广大农村运作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对"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日益关注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韦少雄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村民自治30多年的演进历程和逻辑规律表明,村民自治法治化是在国家法治的背景下运作的,其既是村民的自我治理活动,又是国家的一项制度安排。村民自治法治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内生外动,既要靠乡村所具有的内在动力,又要靠国家行政的拉动。村民自治法治化建设,需要从完善立法,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利用乡村内生机制,构建权利保障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共同治理。唯其如此,村民自治法治化的制度瓶颈才能得以最终突破。 相似文献
11.
郑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58-63
实行村民自治是公共权力演变内在逻辑的体现和要求,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农村改革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这使得村民自治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现实性。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党的领导权、基层政府的行政权各自与自治权之间的关系以及村庄内部自治权的实际运行等方面的问题,村民自治难以有效有序地实现。因此,处理好党的领导权、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关系和规范村庄内部自治权的具体运行是促进村民自治有效有序实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130-136
依据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共同体内部因存在着共同地缘、共同血缘、共同文化和共同利益等有机的自治元素,从而起到维系共同体发展的作用。中国经由传统社会长期发展而成的自然村落,因同样具备上述因素而具有自治功能,可视做一种“自在型共同体”和“自治共同体”。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与社群自治的统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治属性愈益萎缩、行政属性愈益扩张从而导致村民自治“悬空”的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根源于“建构型共同体”---行政村这一村民自治单元与自治共同体基础的脱节。各地相继出现的地方性改革和实践,说明村民自治发展已进入探寻自治内在动力的第三阶段。其发展的理想标的应是自治功能与行政功能兼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独立自主地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也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充分体现了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等原则和特点。村民自治既是对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发展,又是对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创新,也是对中国村治传统的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就制定法与民俗习惯间张力论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珊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71
本文以华北定县农村调查为基础,揭示出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和思维习惯,是以权威性自治为主、依法自治为辅的混合型治理模式,要使农村社会实现从权威性自治向依法代表性自治的转换,关键就是要实现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改变。本文试图通过对制定法与民俗习惯的各自利弊和相互间张力的分析,对如何用该张力去制定与民俗习惯和农村现实相适应的良法,从而实现这种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转换,并最终影响村治的历史向度做出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胡金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5):657-665
宗族是我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20世纪初,因社会变迁,宗族受到功能性地遏制。20世纪80年代伊始,国家推行村民自治,触发了宗族功能的复苏。复苏后宗族势力作为本土性资源,在温州地区乡村民主层面上,不断地与村民自治制度发生冲突。根据田野实证分析,具有现代理性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要在乡村健康发展,必须汲取本土因素,才能培养出具有泥土气息的乡村“市民社会”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谢红军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
村民自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又为村民自治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的成长环境。村民自治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促进中国民主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创新探索,其直接民主的形式更是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村民程序认知、传统程序法律文化、程序违法责任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程序失范现象。在持续推进政治民主的进程中,解决好村民自治问题,实现村民自治法律程序化、规范化,必须从增强村民程序理念与程序意识、加强基层政府对村民自治程序的指导、完善程序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入手,从源头、过程和结果全面防范和杜绝程序失范,以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孙琼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1):37-43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政治形式,自19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自2000年以来,村民自治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无论是研究领域、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有所发展。当然,迄今为止,村民自治的研究也还存在种种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9.
陈庆玲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23-125
通过对安徽省M县村民自治过程中干群关系问题的抽样调研,认为影响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村民的价值观和信仰出现“危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受到削弱;村民自治中的“四个民主”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并对如何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少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17-122
通过对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与当今村民自治制度及村民委员会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二者在产生背景、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及具体职能等方面的异同,试图为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探寻更好的范式和摹本。研究发现二者在"对民主化的解读、社会化基础、组织层次、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至关重要;农民在治理过程中的政治参与意义重大;治理须与相应时期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这些经验教训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好村级治理工作,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