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应用是目前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取向。要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历史遗迹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以及本土化原则,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小品设计,可望创造出富含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环境,避免滨水景观设计的雷同。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风光带建设已成为城市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衡阳市湘江滨水风光带景观建设的基本优化方案为:显山露水,建设浑然一体的景观带;合理规划,形成优美的景观轮廓线;挖掘文化,建设本土式园林景观群;以人为本,建设多元化沿江休闲区;丰富水景,增添滨水休闲区的活力;量化资源,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滨水城市桥梁景观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滨水城市桥梁景观存在的主要缺陷 ,分析了桥梁的多元属性及桥梁景观的形态特征 ,并从环境艺术角度探讨了塑造滨水城市桥梁景观的原则和手法  相似文献   

4.
对重庆南滨路的景观空间构成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塑造滨水景观的经验与方法。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空间的设计需尊重其地域特色,挖掘与延伸城市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处理好景观空间的各个构成要素,打造环境宜人、内涵丰富的优质景观。  相似文献   

5.
城市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景观的建设和发展与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心理需求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景观产生和发展的论述,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景观人性化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和研究,充分的说明了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对于城市居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龙子湖大学城以水为空间造景的核心,分析水景观与水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水文化角度阐述对水景观从环境到意境的认知。以龙子湖大学城的滨水景观为例,探讨城市水景观文化的构建要素,提出人水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是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滨水景观意象分析、城市色彩意象分析与人文意象分析,初步探求出在江南城市滨水景观中应该将斑块、廊道与城市色彩在设计中灵活运用并加以整体规划,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六安市老淠河风景区为例。运用凯文·林奇提出的区域、边界、道路、节点、标志物意象五要素的形态分析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等调查方法,对滨水开放空间的环境现状以及使用者对环境意象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滨水开放空间环境意象营造的五点对策:改变城市总体规划格局中滨水开放空间的形态和用地性质,利用“岸线垂直模式”改善城市空间关系,增加生活性景观道路,注重节点的人性化、公共性设计以及标志物的地域性设计。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南运河滨水绿化现状与植物景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沈阳市南运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植物数量、种类及群落情况的调查研究,探索适于滨水植物景观的生态宜人型配植方式,以期为沈阳市滨水绿地及其他绿地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类与自然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中所必不可少的最具魅力的景观元素之一。近年来,人们对滨水景观的开发日益重视,对水的了解与应用也日益增多。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休闲观光园水体景观项目设计为实例,以艺术家感性的角度对水的思考,从水与人的关系、水的性情特征展开描述,对不同环境特征下水的景观语境表现提出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调查分析了宿迁市京杭大运河西岸景观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道路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滨水建筑高度控制、景观节点设计5个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但对于城市滨水空间整体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的研究却关注较少。在对重庆市南滨路滨水空间类型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南滨路人文景观现状,提出南滨路人文景观特色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从特色塑造目标和功能定位两方面提出南滨路人文景观特色塑造的总体思路,即从山城文化、码头文化、都城文化、美食文化、工业文化和未来发展等6个方面塑造南滨路特色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与营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环境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乡村景观和园林规划与营造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工作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将是园林和景观规划与营造面临新的挑战。剖析我国乡村景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乡村生态园林和景观的功能需求和特点,探讨新农村乡村生态园林和景观建设中园林绿化规划、园林绿化与景观营建关键技术、乡村景观结构与生态功能协调、乡村庭院园林绿化与庭院经济结合、村镇景观园林建设的区域特点表现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秦皇岛市新开河河岸治理为例,对亲自然的滨水景观进行了研究,强调人对水环境和景观的参与性,体现人的社会属性,分析和论证了亲自然滨水景观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指出亲自然滨水景观应坚持注重小尺度的连续性、减少水质破坏点和面、强化亲水氛围的舒适度、预知特殊事件的影响力、营造具有美感的整体构图等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住区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场所。本文对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地域文化是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环境,是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并通过秭归桔园广场设计实例,探讨了建构住区景观地域特色的方法与对策,以期对当前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理论 ,运用生态元原理来研究凤凰古城生态网络体系中子系统和各变系之间复杂有序的生态关系。通过对自然环境生态元、人工环境生态元、人文环境生态元三个各具功能、相互联系、分工有序的基本功能单元进行分析 ,对凤凰古城的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景观生态评价 ,概括了凤凰古城的区位优势、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 ,提出了景观生态结构的整体性、依存性、协调性等原则和生态规划及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居住空间景观面貌的优化对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当下对于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关注日益成为主流,这一趋势必将对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提出更高要求.文章以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特征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强化居住空间区域认知的方法.启迪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加宜居的现代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是人们获得的生存智慧与生活经验,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能够改变人们看待自然的方式,有利于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形成新的共鸣。生态景观建设作为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有形结合,是区域文化的具像反映。研究辽宁区域文化与生态景观建设间的互动关系,要以辽宁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为依据,找寻其与生态景观建设的内在联系,发挥其在生态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为辽宁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现实可参考的依据,为景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生态景观建设中注重发挥区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辽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景观的媒介建构——以株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景观建立在地理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丰富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人文内涵,传媒成为信息化时代建构景观象征意义的重要工具,考察地理景观就是解读阐述人的价值观念的文本。中国城市化在快速推进的同时出现严重的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而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认同感的建构起到重要作用。地方媒体通过强化地标性景观的文化内涵,唤醒怀旧的城市集体记忆,发起对城市地理景观的媒介批评与公民维权行动,来对城市景观进行塑造和想象,建构城市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以合肥市城市建设为例,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思考城市的历史文化、景观与生态资源、城市与人三个方面问题,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应多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生态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城市景观建设以人为本,探索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