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保安处分注重教育与预防、实施刑罚个别化与不定期制度、注重实质理性。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我们应借鉴保安处分的原则和先进理念,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以填补和满足劳教制度被废止后的立法空白和现实需求。违法行为矫治立法应以教育预防为立法理念;应提升法律层次,实现矫治的法律化;赋予法院裁定权,实现处分司法化;实行不定期矫正制度,实现矫治的个别化。  相似文献   

2.
在民主法制建设迅速发展,人权保护备受关注和公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关于废除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学界普遍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保安处分制度、轻罪处罚制度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任何工作都是需要监督的,只有完善监督机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立法时,应当重视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通过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妥善处理政府权力、公民权利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推进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司法行政制度,在其走过的半个世纪风雨历程里,以“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为宗旨,不仅打击、教育、挽救了大批失足者,也在控制、预防犯罪及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对人权、程序正义和公正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加强,劳动教养制度暴露出种种缺陷和弊端,特别是在适用程序过程中公安机关集调查、审批、复议于一身,权力无限膨胀,这严重背离了控审分离的法治理念。可以借鉴域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澳门特区的保安处分制度,改革中国大陆劳动教养审批程序。通过制度性设计,把劳动教养活动的关键阶段纳入司法权的控制中,把劳动教养活动全面纳入法律程序。将劳动教养权力重新分配,由公安机关和法院分别行使,实现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从而实现劳动教养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目标,以最终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的独创。其四十多年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劳动教养这一行政强制措施 ,也已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与对罪犯进行强制劳动改造相提并论的法律制裁手段。在其演变过程中 ,有关劳动教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不断出台 ,并出现了与法律相抵触和在执行过程中被人为扭曲的现象。本文从这一制度的立法性质、法律冲突、量罚幅度、救济程序和适用局限等五个方面 ,论述了该制度违法性 ,进而从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人权斗争形势的需要的角度 ,提出废止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 ,文章又对这一制度存在的体制原因做了初步探析 ,还对这一制度废止后 ,如何从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以增强公安机关战斗力 ,维护社会稳定 ,提出利用现有的刑罚资源 ,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条款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处罚违法行为的制度,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经过近五十年的变化发展,其内容已发生很大变化。本文立足于现今,从宪法角度分析劳动教养制度的违宪性。并借鉴当今我国学者有代表性的建议提出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中法律地位最高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这两份法律文件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属于何种法律形式,处于何种地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否符合《行政处罚法》的精神。立足于《宪法》所规定的法律渊源及其制定机关,从《宪法》赋予的立法权着手,指出我国历次《宪法》都没有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批准国务院的决定、命令,从而得出结论:《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补充规定》只能是行政法规,而不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不符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在多年实践中凸显出其存在众多弊端.“唐慧案”折射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在适用范围、适用程序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之处,停止使用劳动教养制度并对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劳教制度的合理发展方向应当是保安处分化,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应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司法化,形成法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检察机关监督的合理系统,使其成为刑罚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试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内在缺陷及其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教养制度存在许多内在缺陷,我国法学界对该制度的存废问题持不同看法,主要存在废除论、保留论、保安处分化三种意见,这三种意见尽管各陈其见,且多以实例佐证,但细究起来不难发现其理论及实践意义之偏颇。实际上,劳动教养制度不能简单地废除或保留,也不能笼统归入保安处分,应吸收学术界的理论成果来改造劳动教养制度。可采用如下思路:(1)适用条件法定化,(2)劳教处分轻缓化,(3)执行手段多样化,(4)劳教程序司法化,以期改进劳动教养制度,使其趋于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安置教育不是我国的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而是类似于我国劳动教养、收容教育性质的行政强制措施。安置教育是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制度的继续,其凸显了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制度严重侵害公民人身自由、违反诸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曾经违反的法律原则等重大缺陷。安置教育制度因与《反恐法》终极价值目标相悖,可能会导致愈反愈恐、导致反恐机关权力寻租以及人身危险性标准难以把握等问题出现,从而不利于反恐法的立法目的的实现。安置教育制度设置存在立法价值偏差、立法思想错误运用以及反恐方法本末倒置等不足。安置教育制度废除后,弥补措施应当包括防止违反法的价值的法律规范再现,并运用刑罚、安置帮助教育等措施弥补因安置教育废除带来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实施40余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动教养立法混乱不堪,内容前后矛盾;劳动教养期限过长,与刑罚无法衔接;劳教审批和管理体制不甚严密等。劳动教养作为最严厉的行政处罚,运用不当极易造成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不法侵害。因此全面改革劳动教养制度,使其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要在企业并购中使劳动者的劳动权得到实质保护,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劳动者劳动权的全而综合保护体系。权保护的程度和范围,规制并购中用人单位的基本行为,必须强化国家权力,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层面构建翻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确定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劳动对留用劳动者与并购后的新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作出相应规定。发挥政府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保护劳动莆劳动权的行政职能,加大对企业并购过程中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健全和完善在食业并购过程中以保障劳动者劳动权为核心的市场规则和公共政策。劳动者在企业并购过程进行权利救济的司法实践中面临程序复杂、维权成奉高、案件执行难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劳动法庭或劳动法院等途径予以解决,同时赋予法院监督审查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犯罪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犯罪学研究成果颇丰,各种犯罪学论著为我国犯罪学学科建设和防止、减少犯罪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之争面前,犯罪学关于劳动教养的研究却沉寂已久。劳动教养制度在性质、范围、对象、执行各方面和犯罪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研究息息相关,犯罪学研究应该关注社会现实中的犯罪倾向和治理,应该在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以及改革发展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完成时代所赋予的犯罪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废止劳教制度后,对于轻微违法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制度的构建问题已成学界热点。我国1991—2012年间的劳教案例的数据分析表明,实践中的劳教制度虽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亦由最初的矫治为主向惩罚为主异化,但劳教制度在惩戒、教育矫治、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作用明显。因此,后劳教时代立法宜延续劳教制度的基础功能,并把握好教育矫治和惩罚违法之间的度。  相似文献   

14.
劳教制度改革的难题在于其废止后,被劳教行为该何去何从?破除该难题需审视我国犯罪圈的划定,而其关键在于犯罪实质概念的重构。犯罪的实质概念应为危害社会并应受到处罚,且该处罚的严厉性达到了需要刑诉程序保障程度的行为。劳教制度废止后被劳教行为的分流需在犯罪实质概念指导下进行:先进行规范清理,将尚未被废止但实践中已不再适用的予以剥离,再经三个层次的筛选将余下的被劳教行为分别划入犯罪圈和行政处罚圈。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使用方式经历了产品利用、商品经营、资本经营三个阶段,资本主义试图通过劳动力资本经营制衡资本关系与劳动关系,修正资本关系与劳动关系分野所导致的人本位观念缺失.我国在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的双重构建过程中,公司人本位观念缺失之法律克服必须实行以人为本,以制度为先导,谋求制度与人的内在和谐.经济法制应当确立资本权和劳动力权,形成资本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制衡.  相似文献   

16.
针对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中的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探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相对于用工者所处于弱势地位,与其用工者在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是以法律形式平等掩盖了双方的实际不平等地位。这就要求现代劳动法应以约束和规范用工者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价值取向,要在法律上形成劳动基准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衡平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劳动法制建设、劳动立法、司法与执法工作并举,为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机制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秩序方面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因其内在的固有缺陷对公民基本人权也造成一定的侵犯。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劳动教养制度不仅与我国宪法法律的人权保障要求相背离,而且也与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相冲突,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就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与人权保障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