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在权威性文献中,国家结构一词最早见于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但它作为一个宪法学的概念是随着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而确立的,50年代我国宪法学界从苏联引进了这个词并发展成了两个有相对独立意义的概念──国家结构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概念的形成在世界范围内丰富了宪法学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为了便于说明宪法学对象问题,首先要把宪法与宪法学的不同和关系交代一下。就这两个名称来讲,它们的含义同苏联通用的国家法与国家法科学是没有区别的。本来国家法(staatsrecht)一词通行于德语系国家。它的用法颇不一致:有时是指国内法(与国际法相对立的)来讲的。有时是指宪法和行政法来讲的。也有时是专指宪法而言。最后两种是德国的一般用法。国家法科学(Staatsrechtslehre,应译为国家法学)是为表述一个为法律科学来使用的。这在苏联也有同样区别。不过  相似文献   

3.
宪法:民主之法——论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宪法产生发展的历史、宪法的内容及宪法发展目标揭示了宪法学这一本质特征。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宪法含义经历了从规定政权组织结构到规定公民权利 ,从规定公民权利到保障宪法中公民权利实现的变化 ;从现实世界范围内各国宪法内容考察 ,它们在形式上都承认主权属于人民 ,确认了一系列民主制度和民主原则 ;从人类发展趋势来看 ,民主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 ,由于需求的无限性 ,人类对民主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据此 ,宪法学研究范围具体应包括 :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制度、国家、公民及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维护宪法权威、充分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制度功能角度出发,对传统宪法学所采用的"国家机构"一词在履行宪法制度功能上存在的制度缺陷作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指出只有使用宪法机构概念才能很好地解释宪法文本中所出现的各类履行公共权力职能的机构的性质,才能有利于建立合宪性审查制度,强化对各类依据宪法履行职权职责的机构的制度约束。对现行宪法文本所确立的各类宪法机构进行了种类划分,并指出不同宪法机构的制度功能。与此同时,结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所设立的党政混合的机构的性质和功能,指出可以运用宪法机构的制度功能来表述这些党政混合的机构的宪法性质,从而把这些机构有效地纳入宪法的合宪性控制之下。以监察委员会的宪法性质为例,详细地探讨了监察委员会作为现行宪法文本明确规定的国家机构其制度功能上存在着需要运用宪法机构概念进行表述才能加以弥补的价值缺陷,进而指出在宪法学理论上引进宪法机构的概念,可以有效地推动宪法实施,充分发挥各类机构在履行宪法职权职责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法学界通常认为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宪法学研究范式。但是一旦通过政治宪法与法律宪法的二元宪法观厘清中国政治宪法学的理论来源,并通过解析"规范宪法"概念弄清楚中国规范宪法学的缘起,就会出现中国政治宪法学与中国规范宪法学并不完全对立冲突的结论。本文进而通过澄清"法教义学"的方法论,指出了中国宪法学论战中有关立宪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种种错位及其症结,明确了当前中国宪法学学理冲突的实质源于现行宪法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二重性。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苏联宪法学研究模式转向对西方宪法学的引进与介绍,并对近代中国宪法和宪法学也进行了反思.宪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走向多元化,研究内容得以扩充,对公民权利、人大制度、政党制度、修宪问题等研究走向深化,宪法学的实践价值有所提高.同时,当前的宪法学也存在一些诸如"本土化"研究不足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学理论体系,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建设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注重宪法学实际社会价值的发挥,为民族、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宪法学界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公民宪法义务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宪法所认可,成为宪法学重要研究范畴。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个学者一致认可的公民宪法义务概念,对其内涵的理解多有不同。本文首先评析了学界对公民宪法义务概念的界定,提出应当从宪法基本精神角度理解和界定公民宪法义务,通过阐述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基本精神和公民宪法权利义务关系,分析公民宪法义务的内涵并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8.
政治宪法学是当前中国宪法学界出现的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它将政治作为宪法的本质,强调人民主权的政治原则,并将制宪权作为宪法学的知识界碑。中国政治宪法学力求从历史和民族的政治统一体去理解中国现行宪法,提出了对中国宪法的另一种解释与期待。通过对中国政治宪法学相关概念和观点的归纳与整理,可以勾勒出中国政治宪法学的几个基本逻辑,而对此逻辑的理解和把握必将深化对中国宪政的认识,并对中国宪法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治宪法学在新一轮的"宪法本体之争"中悄然兴起,它主张宪法思考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于政治和国家,以区别于"源于宪法规范又归于宪法规范"的纯粹宪法学思考模式。显然,政治宪法  相似文献   

10.
国家最高检察机关的性质是否应定位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需要对宪法授予最高检察机关的权力进行宪法学上的分析。国家最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力作为宪法权利概念的要素,同时具有宪法权力的属性。将国家最高检察机关定位于法律监督机关既有宪政制度基础,又具有宪法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宪法学上的基本权利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权利是现代宪法学的重要部分,直接体现了国家与公民的基本关系。不同的宪法文化与体制孕育着不同风格与特色的基本权利体系。中国宪法学上的基本权利体系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与宪法发展的基本特点,日益呈现出开放性与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家最高检察机关的性质是否应定位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需要对宪法授予最高检察机关的权力进行宪法学上的分析.国家最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力作为宪法权利概念的要素,同时具有宪法权力的属性.将国家最高检察机关定位于法律监督机关既有宪政制度基础,又具有宪法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3.
宪法学研究方法作为宪法学研究的基础,在宪法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在学界的重视和推动下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概念辨析出发,经由对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历史演变的察看,最后结合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研究的现状来思量其未来的路径是正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关切中国现实、客观对待宪法文本和理性对待西方宪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宪法学界一般把纵向分权问题归结为国家结构的形式问题,并在这一语境下谈论这个问题.但在这个语境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当下宪政国家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实像",更无法进一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联邦"这个概念的基点上重新认识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宪法学的语境问题就是要拓宽法律移植的学理进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宪法学是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围绕以财产权为核心的基本经济自由与权利展开,寻求国家权力介入公民经济生活的边界。对经济宪法学的研究应以宪法文本为基础,分析宪法中保障经济自由与权利的相关制度。经济宪法学还应研究经济自由与权利与其他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经济权利与自由对宪政、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权力的经济基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可概括为7组14个范畴,即民主与共和、宪法与法治、基本权利(人权)与国家权力、宪法职权与宪法责任、宪法规范与宪法效力、宪法救济与宪法诉讼、宪法概念与宪法解释.这一概括大致勾勒出了中国宪法学的基本框架,使整个基本范畴体系形成内部相通、外部协调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各个范畴之间具有逻辑同一性基础,既有独立的价值,又体现其在体系中的不孤立与相容性;每个范畴发挥作用,都有赖于其他范畴提供支持.7组范畴依顺序展现的是宪法运行的全过程,共同致力于宪政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宪法学学术共同体于宪法学、宪法本身、国家法治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宪法学研究队伍植根于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产生,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严重挫折,转而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宪法学研究的春天再次来临,至1982年宪法修改,宪法学研究日趋盎然,宪法学学术共同体已然形成.未来宪法学学术共同体将继续秉承独立、自治精神,推动宪法学专业化与公共责任,建构方法多元、逻辑自洽的“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并充分发挥研究会等学术组织的功能、薪火相传,推动宪法学发展,扩大宪法学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就当今时局和"依宪治国""法治国家"话语而言,中国的政治宪法问题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中国政治宪法学要有所回应,就要先厘清政治宪法学阵营内部的主题逻辑。政治宪法理论有两种,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和非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前者又称为政治立宪主义。政治立宪主义以英国的立宪历程及其宪法学为学理的渊源主流,兼采美、法、德、日等各国的自由立宪学说;非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德国和日本二战战败以前一度都很有市场,其代表就是施密特的政治宪法理论和当今中国推动宪法学"价值中立"的宪法社会学。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和宪法解释学之间的论争本来是宪法学方法论之争,但却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跟立宪主义的价值之争扭结在一起,造成很多误解。在解开中国宪法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争的交错叠合之后,中国政治宪法学就名正言顺地归宗到政治立宪主义,研究古今之变之后的现代中国从"生存的法则"到"自由的法则"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宪法学领域,我们将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宪法是什么?关于宪法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会有不同的表述。宪法学者们众说纷纭,至今仍无统一的认识,文章通过梳理中外学者关于近代意义宪法概念的观点,并加以评析,希冀有助于加深对宪法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钱端升是我国当代政治法律的奠基人,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宪法学、政治学研究,其独特的宪政思想对当时中国政局以及近代化进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以钱端升宪政宪法理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宪法的概念、国家的概念、个人的基本权利及义务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建设中国的宪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