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精神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生理心理机制和诊断标准,讨论了与创伤记忆和创伤模式有关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灾后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的影响一般比较持久、广泛,儿童的反应不同于成人.灾后儿童PTSD发生率同灾害的类型、性质和影响程度有关,而且,灾后儿童的PTSD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年龄越小的儿童PTSD症状越明显.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日后的人格形成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会产生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3.
现代创伤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文化学与文学三个学科领域。心理学维度的创伤研究主要研究创伤性事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目的在于从生物上发现、诊断、治愈个体病症。而文化维度的创伤研究主要研究现代性历程中未被揭示的创伤文化结构,其目的在于从历史上揭示现代社会深层的欲望机制,批判现代性与全球化的负面问题。文学维度的创伤研究主要研究创伤在个体与社会两个层次上的感性表述,其目的在于从叙事学上厘定创伤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边界,超越现代性的创伤。这三个维度互相影响,互相补足,构成了创伤研究的基本人文学科结构。跨学科地考察创伤研究,是后疫情时代揭示疾病与人、社会关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灾难受害者的心理与社会支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灾害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除了可能导致的死亡和身体损伤外 ,对灾害的幸存者亦可能造成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超过一定的程度即出现创伤后应急障碍 ,简称PTSD。本文对PTSD的定义、诊断标准、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及预防等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人类进化史也是人类战胜灾难的历史,在与灾难抗争前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灾难文化体系,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创伤疗愈资源,发展出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预防机制、缓冲机制、复原与创伤后成长机制。以灾难意识、灾难解释、灾难应对为主的中华独特灾难认知体系预防着心理创伤的发生;灾难发生时,受集体主义价值观深刻影响的社会支持体系,从紧急社会救助、情绪调节模式、仪式供给等方面缓解着灾难的冲击;灾难发生后,理性的言语范式、伦理性记忆策略及灾难叙事模式等灾难文化传递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个体心理弹性,促进着创伤后的复原与成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在宜宾震后四川多个不同灾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倾向、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学校和社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有关地震这一公共危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危机的早期预防,心理干预及重建等实践工作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本研究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及情绪调节策略量表中文版,在宜宾地震发生后的2周,分别到汶川、宜宾、成都3地5所中学对1007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开展相关研究.得到的结论包括:宜宾地震导致四川不同灾区的青少年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运用情绪调节策略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情绪有明显的积极干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不同地震灾区的青少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和社区要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评估工作,具体落实好震后的心理救助和心理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引入刑事辩护的可能性。认为对PTSD进行研究不仅具有法学而且具有法医学上的意义,而目前国内并未将其引入刑事诉讼法医鉴定范畴,同时存在着鉴别和诊断标准不同以及具体分级的标准问题,提出采用综合判断及需要进行法学和医学两方面鉴定。  相似文献   

8.
生活事件对震后灾区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宗旨在探讨生活事件对灾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灾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灾区的2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灾区大学生生活事件在是否独生子、不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PTSD症状在性别、是否班干部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为此得出结论:生活事件影响灾后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便利抽样,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33名符合条件的产妇进行调查。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产后PTSD的阳性率为10.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心理弹性及产次对产后PTSD有影响。建议改善睡眠环境,提升孕妇睡眠质量;增加医护倾诉途径,提高产妇心理弹性;加大家庭支持力度,缓解经产妇的育儿压力,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创伤的表现、评估及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形成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在身心、精神、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均有所表现,因此需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照顾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本文考察了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创伤的阶段性和年龄性特征,提出灾后儿童心理的康复与重建需要开展多层面心理评估,并着重分析了开展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康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辅导策略、活动方式以及服务技巧.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祥子由于经历了被乱兵抢掠的严重创伤性事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之后,祥子一次又一次遭受打击,形成了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最终导致祥子成为深度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记忆理论是社会科学整体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该理论给予了很多的探索与关注。本文分析与回顾了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方面的两个领军人物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与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的社会记忆理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围绕其所进行的探讨与应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该理论为我们思考社会科学中的一些理论和问题带来了新的动力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EMDR是一种对治疗PTSD和其他创伤经历的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本文讨论了一些人们常问及的关于EMDR的基本问题,同时引用了一些案例和相关研究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EMDR。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血色黄昏》三个版本的详细比较,文章论述了其创伤记忆书写的意义(自我心理创伤疗救;历史启蒙、“引起疗救的注意”)、创伤记忆书写的方式(十分浓厚的私人化色彩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叙述),长期无法出版的原因(意识形态与文学成规)和出版后的巨大轰动(实现了治疗心理创伤的巨大功能)以及小说在忠于记忆(治疗创伤)与忠于历史(历史见证)之间的犹疑。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血色黄昏》的创作与修改是一个矛盾体,其边缘缠绕着文学治疗与历史见证、历史档案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就创伤记忆书写及其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见证文学及其记忆的真实性这些纠缠在一起的复杂问题而言,《血色黄昏》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研究文本: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一代人对历史创伤的真实记忆,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走出创伤记忆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5.
记忆研究以其独特的时空属性、文化张力和社会关怀,成为21世纪国际人文社科多个领域的关注要点。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和人文地理等学科对记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推动了文化记忆理论的深化与应用实践。但我国对这一理念的具体讨论、应用及反思仍然呈现出相对宽泛、离散的状态。现有研究表明,在记忆生成的意义空间中,文化记忆或作为本质性问题出现在回溯原点,或作为建构性力量作用于过程,或以具象符号凝聚于终点,关于文化记忆的研究是一个意义凝聚、生成并解构的循环阐释过程。我国文化记忆研究总体呈现出跨学科互动的研究态势,并随着新的时代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产生逐渐扩大其研究领域。未来可以在研究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继续拓展,并逐步实现本土文化传统记忆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代记忆研究与中枢执行机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认知心理学开辟了记忆研究的新领域 :工作记忆、内隐记忆、前瞻性记忆、记忆歪曲 ,其研究成果突破了记忆模型的传统理论。我们系统地考察了近 2 0年来当代记忆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实验的主要成果 ,分析了神经心理学在记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中枢执行机能与记忆活动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预示人类记忆理论的重新整合要建立在中枢执行机能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不同实验材料下有意遗忘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意遗忘是一种新的记忆研究的实验范式,实验中要求记忆的项目的回忆分数大于要求忘记的项目的回忆分数,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理论,一是编码理论;二是提取抑制理论。研究采用无关、形似、同音和同义四种实验材料,利用字表方式呈现,被试为大学生。实验结果表明;1、被试既有对遗忘项的编码抑制,又有提取抑制。2、有意遗忘过程中的抑制能力与材料性质(上下文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时间知觉的标量计时模型、注意能量模型、变化模型以及时间记忆的重构理论、距离理论和顺序标码理论都试图对时间经验做出理论的阐释 ,每一理论都能对部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做出解释 ,但都不够完善。有鉴于此 ,并在系统的实证研究基础上 ,黄希庭等提出了时间分段综合模型 ,认为人类的时间认知不但存在分段性 ,而且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间分段综合模型是时间认知的主流 ,未来的时间认知研究应该以此为指针 ,综合多种因素才能对其做出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新的技术革命 ,已经来临 ,面对眼前的信息世界 ,我们应该探索出记忆原理与信息论之间的内在规律 ,高效率地接收、处理信息。要挖掘人脑记忆的巨大潜力 ,要运用信息论的规律为人类的记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