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峡两岸合作开发东海、南海油气资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共同维护东海南海主权,维护油气资源开发、有效抑制外国勘探活动,为两岸各自获取油气田资源、保障油气供给,海峡两岸合作开发东海,南海油气资源十分必要。当前,海峡两岸合作开发已取得共识,合作开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且有两岸油气领域其他方面的成功合作基础。合作开发应遵循搁置争议,一致对外、投资分摊、风险共享;在中国传统海疆线内进行合作勘探开发;积极开拓新层系、新领域。海峡两岸合作开发东海、南海油气资源要掌握好一定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许浩 《创新》2013,(5):71-75
南海问题的焦点实质是油气资源。在深入了解南海油气资源争端的由来和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冲突分析模型,对南海油气资源争端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要保持南海争议区油气开发的合理稳定,中国与南海周边五国的最好策略是实施共同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条件许可的区域单独开发。  相似文献   

3.
蒋帅 《日本研究》2013,(1):77-83
针对中日之间关于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争端,本文提出了大陆架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第三种情形,即位于一国大陆架上但延伸至大陆架争议区域的油气田的共同开发。第三种情形的共同开发是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的,油气田所在的大陆架所属国不负有不单方面开采的禁止性义务,也不负有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的国际法义务。在与日本协商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时,中国应拒绝日本对中间线以西位于无争议的中国大陆架上的油气田进行共同开发的要求,除非双方都同意第三种情形的共同开发,并就此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4.
尚杰 《学习与探索》2005,(2):176-179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六项战略措施:发展循环型农业,注重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循环型工业发展,重点建设生态科技园区;发展循环型服务业,保证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循环型城市,提高民众生活质量;重视循环经济型相关技术研发;逐步地构建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菲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曾经有过两次不成功的经历:一次是2005年签署的中、菲、越"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协议";另一次是2012年弗勒姆能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礼乐滩的共同勘探尝试。这两次不成功的"共同开发",其症结在于南海域外国家——美国的干扰,以及菲律宾要求中国承认其对礼乐滩"拥有主权"。2016年杜特尔特总统执政后,改变了其前任阿基诺三世对中国强硬的做法,搁置临时仲裁庭的裁决,加强与中国的双边接触,使中菲关系得到改善。于是,两国重提在南海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并建立了南海争议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使"共同开发"的可行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发现南海和南沙群岛是个历史的过程。古代的中国人移民形成了不少的南海古国,南海古国中也有的发展成为比较强大的国家,其中个别国家与东盟国家还存在继承关系。本文着重就南海古代国家与南海争议岛屿密切相关的若干历史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论证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南海争议岛屿主权归属史地考证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梁高峰 《社科纵横》2005,20(5):117-118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原有的“一裁两审”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基于个体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的不同,初步设想了中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新模式,该模式在减少争议处理环节,防止行政干预,增强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权威性等方面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洋争议区域的共同开发制度在国际实践中已存在了许多年,并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议中不断得到运用。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主张并推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这一原则不仅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也符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要求。在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共同开发原则的运用无疑是其中一个成功的典范。本文回顾了共同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围绕共同开发的定义、成因、法律特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十分重视制定党的战略构想。党的战略构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党在一定时期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符合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具有特殊的历史特点,这些历史特点对党制定初期战略构想有重要的影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0.
缅甸独立后的外交政策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中立主义外交,1989~1992年的对华友好外交,1993年后的多边外交。进入21世纪后,缅甸把油气资源作为其多边外交的新手段,对中国、印度、泰国等邻国,以及区域外的俄罗斯等国推行以油气资源为重要内容的多边外交,并利用各国相互制衡,以保持其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缅甸的油气资源外交较大程度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增强了缅甸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博弈能力,并对相关国家的对缅政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2011年上台的民选政府势必会继续利用这一外交新手段在对外关系中追求平衡,完善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11.
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已有研究和论述中对于环渤海地区的各种概念混乱,本文认为应该对环渤海地区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它既不是一个“经济圈”,也不是一个“城市群”,而只是一个具有地理接近性特点的客观地理区域;它包含了京津唐、辽中南和山东半岛三个各具特点的城镇密集区,并且涉及到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经济区:华北经济区、东北经济区和山东经济区。  相似文献   

12.
韩国虽非南海争端的当事国,但由于南海局势事关其海上生命线的通畅,且中韩之间亦存在海洋划界的争议,因此韩国长期对南海争端保持高度的关注。纵览韩国政府、学界、媒体三方的认知,韩国对南海争端整体上持中立但不支持中国的态度。韩国的这一立场,不仅是为了维护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也有着借此增强本国在中韩海洋划界问题上筹码的考量。因此,充分认识到韩国立场对南海争端乃至于中韩海洋划界问题的影响,防止南海争端和中韩海洋争议的纠缠与并发,应是中国未来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展望未来,不少史家强调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更有学者认为建立严谨、系统的史学理论体系是目前中国史学工作者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众人所关注的理论既包括通常所说的历史理论——对过去的系统阐释,也兼指史学理论——对研究过程的系统概括。的确,治史者不仅要沉潜书山,钻研具体问题,还要更上一层楼,善于归纳总结一般性判断,构建对“过去”的理论诠释。这一工作并非一蹴可就,必定漫长艰辛,但对中国史学发展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09—2011年南海安全形势呈现出"抛物线"式的发展特点。区域内南海问题当事国违背《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单方面举措和区域外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的迅速增强是南海地区局势恶化的主要原因,而中国等有关争端方的努力则成为局势趋向缓和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地区内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化的加深,地区非传统安全形势相对好转。然而,由于区域内、外消极因素及非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或将继续维持时而紧张、总体缓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周边海洋划界、航行、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及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学术探讨中,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九部分"闭海或半闭海"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结合《公约》第九部分的起草过程,其他国家针对闭海或半闭海的实践,以及功能性区域合作法律的发展,本文认为半闭海可作为中国应对上述海洋问题的出发点。本文结合南海的具体情况及既有实践,以半闭海为出发点,为中国在南海应对划界以及油气资源开发、航行自由与安全、功能性区域合作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南国内的民族主义围绕南海问题表现出激化的趋势。越南政治精英通过不断将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利用媒体舆论加强宣传等形式,表现其民族主义;越南知识精英则通过著书立说、成立民间宣传团体等形式,表达其民族主义;越南草根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广大网民等,受到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的影响与煽动,通过互联网、现代传媒等方式参与示威游行,并形成以维护岛礁主权为宗旨的实体组织,宣扬其民族主义。越南的民族主义不仅使越南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受到国内舆论的牵制,而且也给中越两国人民间的交往带来了消极影响。越南政府如不加控制,将会影响到中越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曹德军 《南海学刊》2022,8(3):88-96
在持续紧张的南海局势中,“固有领土”叙事是基于历史记忆的社会建构,不相容的叙事客观上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历史记忆的路径依赖、对无形价值的情感框定、“自我-他者”二元话语结构,强化了负面叙事黏性。那些积极的叙事“推动者”会将“固有领土”话语建构成一种延续性的叙事模板。在2012年中菲黄岩岛冲突、2014年中越“981钻井平台”纷争等危机中,东南亚声索国对中国维权行动施加了负面锚定。历史记忆与叙事黏性的关联逻辑可以为中国主动应对南海舆论压力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国海疆版图演变与南海断续国界线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诸岛,主要是指处于南海之上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历史上这些群岛,分别以"涨海崎头"、"磁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为名归入中国版图。但是到了清末民初,外国列强屡屡犯边,其中,日本和法国曾相继占领和控制了南海诸岛部分岛礁达40年之久。本研究从新近陆续查核到的历史地图证实,中国的海疆界线经历了一个从清末全面收缩到民国末年的部分恢复的过程。并指出,我国南海断续国界线主张与同期美国提出的大陆架主张、南美国家提出的200海里领海权主张一样,都是主权国家主张海洋边界的模式,因而理应得到国际法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对中日东海石油之争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萨斯理论和罗马俱乐部报告阐述了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东海石油储备情况和中日石油争夺现状及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介绍了与石油有关的几起战争案例;而后从资产收益角度分析了石油储备及替代技术对石油收益的影响;接着用博弈论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中日在东海石油问题上的策略选择及相应损益分布,说明了国防力量对双方策略选择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划分的决定作用。最后得出了加强国防投资、石油储备、发展石油替代技术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的东南亚政策源自前苏联时代.冷战后,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及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其东南亚政策发生了很大转变.俄罗斯开始主动向东南亚地区“靠拢”,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力图恢复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重振俄罗斯大国声威.本文认为,俄罗斯东南亚政策的实施,使中俄两国在南海问题上难免发生利益冲突,但对于中国而言,应该将其置于中俄总体关系大局下考虑,通过不断深化双边合作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